郭昌和趙營平納頭便拜,感激之色溢於言表。
劉據把兩人扶起,趙營平臉上的傷口已然不再流血,但看上去仍然怵目驚心,“你們僅管放心平叛,本宮既是監軍,自當為你們掃平一切障礙!”
“謝殿下!”
……
若水河一戰,殲敵近九萬,俘擄兩萬餘人,把縱橫昆明越巂一帶的彪悍遊民徹底蕩平。
郭昌和趙營平率領大軍繼續南下,把姑繒,葉榆和廉頭三個反叛縣從頭到尾“洗”了一遍,斬殺匪冦近三萬人,偶有逃遁的漏網之魚也都跑到大山裡麵當野人去了。
益州郡再次回到大漢手中。
滇王攜長子五德和家眷回到葉榆縣,因益州太守楊洵被殺,劉據便讓滇王暫時代理郡政。
而滇王體弱多病,郡政實際上便落在大王子五德肩上。
二王子臨謁被擒,滇王自始至終都沒提過一個字,但是精神狀態每況愈下,劉據最後一次見他時,躺在病榻上連睜開眼睛都顯得極為吃力了。
“大王子,滇王知道二王子之事嗎?”
他最終還是沒忍住,把五德拉到一邊詢問。
五德神色黯然,“知道!吾弟跑到軍營去的那天,父王便知事已難回,故而……病情加重!”
劉據歎道,“可憐天下父母心!”
五德撲通跪倒,泣聲道,“殿下,下官知道吾弟已犯下不赦大罪,但……父王心急難語,下官懇請殿下允吾弟前來,見一見他老人家……否則……怕是沒有機會了!”
劉據略一思忖,“本宮這就差人帶他過來!”
“謝殿下!”
五德趴在地上泣不成聲。
他把五德扶起,說起開設公學的事,五德臉上的陰霾一掃而光,“殿下,下官在葉榆開設的文翁學堂已達十幾所,可惜……都被叛軍焚毀,重修還需要一些時日。”
劉據道,“此事你放手去辦,郡中屬吏儘量選用學堂中人,並廣而告之,讓鄉民們知道學堂的好處。”
五德大喜:“喏!”
叛亂平定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重修學堂,而且凡是在學堂中學習過的人,無論貧賤,都按年次接受太子麵試成為郡吏,這個消息象一陣狂風席卷各縣大街小巷。
成為吃皇糧的人,是多少人做夢都想得而得不到的美事!
所以,新學堂重開的當天,便有幾百人前來報名,那份熱情之高,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。
而大王子五德把文翁學堂改成了太子公學,更是吸引各方前來報名的金字招牌。
隨著一所所公學開始招收學員,五德也從每日的繁忙中抽出身來,執行太子的下一項安排:移風易俗!
劉據發現,這裡的鄉民往往都把頭發編成辮子盤在頭頂,穿的衣服更是千奇百怪,甚至隨便披張獸皮就可以到處亂走,語言更是晦澀難懂,和朝廷派駐過來的官員完全不同。
這也從最直觀的表象上,把他們和朝廷分割開來,難以整合。
所以,他決定先從看似最淺顯的地方入手,把這些本地鄉民徹底“漢化”!
而事實上,這項政策的推行極為順利,他想象中的抵觸對抗根本就沒有發生,鄉民們排著長隊爭相來領新衣和轉換發式。
也許是學堂中和成為屬吏的那些人起到的示範作用吧,劉據最擔心的問題反而不是問題。
而真正的問題卻是他沒有料到的。
喜歡大漢芳華請大家收藏:()大漢芳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