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陽殿裡,衛子夫和劉據相對而坐。
“據兒,你是不是覺得母後變了?”
劉據沒有應她的話,顧左右而言他,“兒臣理解母後!”
一句理解讓衛子夫瞬間破防,淚水如泉湧般流下。
“據兒,給母後二十天時間,母後要把這輩子受的氣全都撒出來。”
“喏!”
劉據本已想好的說辭,聽衛子夫這樣一講,也就不知道要怎麼說了。
或者說,不用再講了。
他想信衛子夫的定力。
這多年都過去了,偶爾發泄一下也無不可。
事實證明,衛子夫的確也就是發泄一下心中怨氣,除了蘇文和劉屈氂被她隨便按了個理由處置之外,她並沒有對任何人采取過激行動。
“太後這是幫陛下您清理障礙。”
金不煥感歎道,“太後擔心您下不去手。”
劉據苦笑不已。
倒不是他下不去手,而是他覺得沒有必要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,對於如何治國理政,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,但是朝堂之上並沒有自己完全可以信得過的人,所以他還是想再等一等。
相對於這裡的所有人,他還隻是一個不相乾的“外人”。
或者說,他自己並沒有真正融入到這個時代之中來。
“子寅,我正在考慮如何安排你們的職位。”
金不煥忙道,“陛下,臣不宜站在朝堂之上,相比官祿,能為陛下做個可以說說話的人,臣更在意後者。”
劉據當然了解他的想法,對於官場上的是是非非,金不煥極為排斥。
仕途從來不是他追求的目標。
對於張安世和田千秋等人來說,同樣如此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尤其是丙吉,他似乎更享受做太子府的大管家。
劉據對他們更多的是欽佩。
對武帝采用取而不代的策略,也正是他們這些人日夜苦思得出來的結論。
對於當下的形勢來講,這是影響最小的做法。
但是還有一點,也是幾個人的共識,那就是朝廷不能再打仗了。
老百姓需要安定,國家需要休息。
大漢的國庫快要空了。
但是劉據並不想改變武帝做出的決策。
尤其是北伐匈奴之事,他不認為應該立即停下來。
如果政策突然轉向,會引起不必要的猜測和懷疑。
他不想出現新皇登基時的人事大洗牌。
在他的內心深處,他不相信此時此地的任何人。
既然是博望苑中的幾位知交好友,他也更願意把他們當做朋友,而不是上下級的臣屬關係。
正因為是朋友,所以他們才會對他知無不言,言無不儘,事事為他考慮在先。
“陛下,您有什麼打算?”
其實好多人都在催促他趕緊臨朝理事,但是劉據並不想這麼做。
他還是希望形勢保持目前的樣子不要變最好。
這樣一來他就有更多時間來考慮更深遠的事情。
到目前為止,他最關心的還是漠北的李陵和趙營平。
隻要這兩人平安回歸,那麼曆史就在他手中,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了。
喜歡大漢芳華請大家收藏:()大漢芳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