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殿下,此時最恰當之事應把老夫子送回去!”
卓王孫的提議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讚同,劉據卻搖頭苦笑,“沒用!”
如果董仲舒的身體在眼下的環境中還堅持不了多久,回程的舟車勞頓他怎麼可能承受得住?
“如今隻有一個辦法,讓先生在博望苑好生歇息,儘量避免奔波,同時速派人趕往廣川,接先生的家人前來。”
王平沉思片刻道,“目前恐怕也隻能如此了。”
因為董仲舒的壽運,接下來幾個人都沒有了繼續喝酒的興致,簡單吃了些東西便各自散去。
董夫子這一覺一直睡到月上稍頭才沉沉醒來。
劉據親自前來問安,董仲舒拍了拍頭,“殿下,老夫請求您一件事。”
“先生請講!”
“請殿下派人到廣川走一趟,將我家人接過來如何?”
劉據一愣,心說難道他們席間的談話被他聽去了?可轉念一想又不對,如果董仲舒真的知道他們談論了些什麼,就不會以這種語氣說話了。
“先生放心,弟子這就安排。”
其實早在兩個時辰之前,他就已經讓趙小小親自帶上太子符節出發了。
昏黃的燈光下,董夫子的眼神看上去有些迷離。
“殿下,三蜀之地與中原不同。有些事情在那裡做得,到中原就做不得。”
劉據知道他說的是王平講的那些政策施行情況,雖然有些成果,但是卻不宜推廣。
“先生,您所慮者,乃底層官員是否清廉公正,弟子以為,在各級官員考功檔中增加民風一項,並以其做為主要考核依據,不知是否可行。”
董仲舒搖頭苦笑,“小民百姓,幾人敢言上官之過?”
劉據道,“可納不記名之議以防中傷報複。”
董仲舒問道,“不記名,如何確保真有其人,且其意也為真?”
劉據頓時語塞。
以現下的曆史條件,無論什麼樣的政策,都有鞭長莫及的地方,發動民間力量監督各級官員的言行看似可行,實則妄想的成份居多。
董仲舒見他情緒有些低落,嗬嗬笑道,“殿下能有此等想法,已是不易。聖人有雲,民為重,社稷次之,君為輕,其意正也!”
“雖一時不達,漸修之未嘗不可達!”
董仲舒的好言安慰並沒有讓劉據低落的心情有所好轉,因為他不得不麵對一個極為沉重的現實,那就是他所處的曆史環境。
孔聖人固然有很多真理級彆的想法,但是放到眼下,仍然有很多會流於書麵教條,無法真正施行。
“先生所言,弟子悉知所以,苦於不能速達,民受其苦,我心不安。”
他這幾句話說得卻是心裡的真實想法,董仲舒不住點頭,“時時思民之苦,此乃賢君之兆,大漢有殿下……幸甚幸甚!”
“先生謬讚了!”
他表麵客氣,心裡卻五味雜陳。
真把一個偌大江山交到他的手裡,應該如何治理,還真不是開玩笑的。
“賢君……弟子不敢想,隻要不做昏君就可以了。”
董仲舒一愣,隨即哈哈大笑起來……
喜歡大漢芳華請大家收藏:()大漢芳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