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主是大番國諸侯王。
膝下有一子快要及冠之年,原主的兒子顧奕辰,從小被原主的皇兄,當今皇帝暗地裡下藥成了癡傻世子。
但原主的兒子顧奕辰一次意外落水後,竟然恢複正常,眼神清明,言談有序,不再癡笑打鬨。
原主又驚又喜,追問緣由時,世子顧奕辰隻說是落水時,遇仙家點化,才洗去了癡傻病根。
原主雖覺離奇,但看著兒子眼中不同於往日的神采,原主終究是信了。
原主膝下隻有顧奕辰一個子嗣,如今見他聰慧如初,隻當是上天垂憐,對顧奕辰愈發疼惜,將自己掌轄的兵權布防、暗中結交的朝臣名單等底牌全盤托出。
但原主不知道的是,兒子顧奕辰這具身體裡裝著的,是剛剛駕崩的皇帝的魂魄。也就是和他是一母同胞的兄弟。
皇帝自幼便嫉恨原主,隨著年歲漸長,愈發盤根錯節,成了心頭難以消解的執念。
登基為帝後,更是十分“猜忌”原主。
同為皇子,憑什麼父皇母後的偏愛總落在弟弟身上。憑什麼連那至高無上的皇位,也是這個好弟弟棄如敝履,他才得以坐上。憑什麼自己的名聲在民間遠不如弟弟這個諸侯王高。
種種嫉妒不堪的情緒在皇帝心底生根發芽,日夜啃噬著,成了無論如何拔也拔不掉的刺。
但是皇帝又乾不掉原主,於是日積月累,他將怨氣全撒在年幼的侄子顧奕辰身上,用卑劣手段害了不足月的顧奕辰,以此來報複那個他恨了一輩子的弟弟。
卻不料,意外遭到刺殺死後魂魄不散,竟陰差陽錯附在了這個癡傻侄兒顧奕辰身上。
當他在落水後睜眼,意識到自己重活一世,且占據的是侄子顧奕辰的身體時,狂喜幾乎將他淹沒。
他頂著顧奕辰的身份,一邊扮演著失而複得的聰慧世子,騙取原主的全然信任,一邊暗中聯絡舊部,增加實力。
但是皇帝始終害怕原主會識破自己的偽裝,於是一不做二不休,乾脆利落的將原主殘忍殺害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“父王,o(=?<=)p⌒☆”
一個五六歲的男孩,突然一陣風似的跑進書房來,小臉紅撲撲的,對著顧達就綻開一個燦爛童真萌噠噠的笑。
顧奕辰還帶著點孩子氣的狡黠,把手裡用油紙包著的東西,往顧達麵前一遞:“父王你看!我新學做的桂花糕,剛出爐的,我剛剛嘗了,甜絲絲的一點不膩!”
顧達剛處理完一堆奏折,正有些乏,見到顧奕辰這副模樣不由的失笑,伸手接過油紙包:“怎麼跑這麼急?仔細腳下。”
“嘿嘿,怕來晚了就涼了嘛。”
顧奕辰往前湊了湊,小腦袋挨著顧達的手臂,見他拿起一塊嘗了嘗,立刻仰著小臉追問。
“怎麼樣怎麼樣?是不是比上次的棗泥糕好吃吧?”
“嗯,不錯。”
顧達點頭,又遞給他一塊,“你也吃。”
顧奕辰接過來塞進嘴裡,含混不清地說:“兒臣已經吃過兩塊了,特意給父王留的。”
“父王前幾日答應我的飛機什麼時候做好~~”
好家夥!
原來在這裡等著!!!
顧達看著小家夥亮晶晶的眼睛裡,滿是期待,忍不住伸手揉了揉他柔軟的發頂,笑道:“好,等處理完這點事,就去給你造一個大大的飛機,好不好?”
“……”
顧達來到這個小世界的幾年,不僅將顧奕辰的癡傻給治好了。
還親自教養顧奕辰,結合顧奕辰的性子製定教養計劃~~
與此同時,顧達不動聲色地將那些隱藏起來的盤根錯節的勢力一一拔除。
如今朝堂上能做主的,十有八九都是他顧達親自提拔起來的人。
對於原主的親哥哥,當今皇帝,顧達也決不手軟,重拳出擊。
當今皇帝並非雄才大略之輩,論才乾,撐死算個守成庸主。論心性,更是配不上那身龍袍。論長相,更是沒有原主英俊瀟灑。
當年能夠登基,全靠原主一人力捧,以及原主真心實意輔佐。
卻沒有想到皇帝登基後,需要原主的時候,對原主是千好萬好。
可坐穩龍椅後,看著原主這個親弟弟又覺得十分礙眼,心裡漸漸起了嫌隙。
原主替他扛事,他覺得是“功高蓋主”。原主為他籌謀,他疑心是“暗度陳倉”。原主說句話做件事,他覺得是“另有所圖”。
原主起初還念著兄弟情,一直忍讓,可皇帝卻得寸進尺、變本加厲、疑神疑鬼,猜忌原主,覺得原主對他的皇位有萬分念想!!!
然後日積月累,反到成了原主的錯!!!
顧達:????
合著原主累死累活幫皇帝穩住江山,反倒成了原主的錯?
!!!
怕不是覺得全天下都得捧著他,還得跪著喊“陛下聖明”,稍微有人比他強點,就渾身不自在?
這種既沒本事又小心眼又沒有容人之量的貨色也配當皇帝,不給他點顏色看看,還真當誰都得慣著他!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顧達給這個皇帝精心安排了一批所謂的仙師進宮。
本來皇帝十分防範顧達,生怕顧達會害他,一口咬定這定是顧達的伎倆,說不定藏著什麼陰謀詭計,想借“仙丹”害他性命,奪他江山。
於是借著賞賜的名頭,將丹藥給已經成年的皇子分發下去。
皇帝既是想試探這些皇子奇心各異的心思,也是防備。
若丹藥有毒,遭殃的是皇子;若真有裨益,他再做打算。
反正他兒子多得是,橫豎都對他有利。
半個月後,皇帝看著自家的兒子們“食用”了所謂的仙丹,整個人越發的好,簡直萌發了第二春,於是也按耐不住心中躁動,一發不可收拾的走上了煉丹之路。
那點對顧達的戒心,瞬間被長生的誘惑消滅掉。
連皇子都能被丹藥調理得如此精神,若他這個真龍天子皇帝吃了,豈不是能容顏不老、萬壽無疆?
皇帝越發的不理朝政,朝堂成了擺設,奏折堆成了山也懶得看。
朝堂?那是俗務,哪有煉丹重要?
皇帝覺得隻要他活成萬古一帝,還怕收拾不了一個顧達?
而顧達借著皇帝“潛心修道、不理庶務”的由頭,順水推舟地控製住了朝政。
悄無聲息地把宮裡,那些忠於皇帝的人都踢走了,換了不少新人上來,這些新人沒有一個是聽皇帝的。
等到皇帝終於想起來,自己是要報複顧達和不再癡傻的顧奕辰的時候,卻發現自己已經找不到人手了,身邊已經無可用之人。
傳旨?沒人肯跑腿!調兵?將領隻認顧達的令牌!想找個能說上話的親信,放眼望去,滿殿都是陌生麵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