府試案首的榮光猶在身側縈繞,柳絮巷那處清靜小院卻並未因此變得門庭若市。林弈深知樹大招風的道理,婉拒了大多數不必要的應酬,隻與張承、趙友直等核心的幾位寒門同窗,在院中那株老梅樹下,設了一席簡單的慶功宴。
沒有山珍海味,隻有幾碟時令小菜,一壺清冽的米酒。月色如水,傾瀉在石桌石凳上,也映照著幾張年輕而充滿激情的臉龐。
酒過三巡,氣氛愈發融洽。連日來的壓力與緊張,在此刻終於得以釋放。然而,興奮與喜悅過後,一種更深層次的渴望,在眾人心中悄然升起。
錢多寶最先按捺不住,他放下酒杯,目光灼灼地看向林弈,問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:“林兄,你連奪雙案首,文章驚動學政、主考,更在構陷中從容破局。我等……我等實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。不知林兄可否指點一二,這製勝之道,究竟何在?莫非真有那等不傳之秘的讀書法門?”
此言一出,張承、趙友直、孫毅等人也紛紛放下杯箸,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林弈身上,充滿了求知與期盼。他們親眼見證了林弈創造的奇跡,自然渴望能從中汲取養分,提升自己。
林弈環視眾人,見他們眼神清澈,態度誠懇,知道時機已然成熟。這些人,是與他共過患難,值得托付一些核心想法的同伴。他不再打算藏私。
他沒有直接回答錢多寶的問題,而是拿起桌上那盞油燈,用手指輕輕拂過跳躍的火苗,緩緩開口,聲音在靜謐的夜色中顯得格外清晰:
“諸位可知,此燈為何能亮?”
眾人一愣,不明所以。張承撓頭道:“點了燈油,自然就亮了啊。”
林弈微微一笑,又問:“那燈油為何能燃?火焰為何向上?燈罩為何聚光而不引燃自身?”
一連串的問題,將眾人問住了。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現象,誰又曾深究過其背後的道理?
“這……”趙友直沉吟道,“此乃天地自然之理吧?”
“不錯,是天地之理。”林弈目光深邃,“然,聖賢有雲,‘格物致知’。何為格物?便是要窮究這萬事萬物背後之‘理’!並非僅僅停留在聖賢書的字句之間,更要格這眼前之燈,格那山川河流,格那農耕稼穡,格那世間一切運行之法則!”
他語氣漸重,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:“我等讀書,所為何來?若隻為背誦章句,雕琢辭藻,以求功名,那與書蠹何異?與那些隻知空談仁義、不識民生疾苦的膏粱子弟,又有何本質區彆?”
他站起身,走到院中,指著夜空中的星辰,又指向牆角堆放的幾件農具那是孫毅帶來的),聲音激昂起來:
“聖賢之道,藏於經史,亦存於這天地萬物、黎民百姓之中!‘學以致用,經世濟民’,這八個字,方是我輩讀書人應有的擔當!”
“我之所謂製勝之道,並非什麼奇巧淫技,根源便在於此!”他目光掃過眾人,“諸位試想,我縣試之《治旱蝗策》,府試之《問策安邊》,其中所論水利、農桑、屯田、商貿、教化,哪一樣不是源於對世事人情的觀察與思考,對前人經驗得失的總結,並試圖找出其中運行的‘道理’和解決之‘方法’?”
“我製那刺梨糖膏,亦是格物之理!格其酸澀之性,格其去澀之法,格其結晶之道!將此‘理’用於實際,方能化腐朽為神奇,解我燃眉之急!”
他回到座前,看著若有所思的眾人,沉聲道:“故而,我之理念,便是要將這‘格物致知’落到實處!不僅要讀聖賢書,明聖人理,更要格世間物,求實用知!將學問與這天地間的真道理、與百姓的實際需求相結合!如此,寫出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,言之有物,直指核心!如此,擁有的才學才能不僅僅是紙上談兵,更能真正用於安邦定國,福澤黎民!”
他這番話,如同驚雷炸響在眾人耳邊,又如同一道強烈的光芒,瞬間照亮了他們心中某些朦朧而未曾明晰的區域!
一直以來,他們讀書都困在故紙堆裡,圍繞著幾本經典打轉,追求辭藻和格式,卻總覺得與真實的世界隔著一層紗。而林弈今日所言,仿佛親手將那層紗撕開,指給他們看一條更為廣闊、更為踏實、也更能體現讀書人價值的道路!
學以致用!經世濟民!格物致知!
這不再是空泛的口號,而是林弈用他的雙案首、用他那驚豔的策論、用他化腐朽為神奇的巧技,實實在在證明了的可行之道!
趙友直渾身一震,眼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,他喃喃道:“格物致知……學以致用……原來如此!原來學問可以這樣做!文章可以這樣寫!”
張承猛地一拍大腿,吼道:“我明白了!怪不得林兄你的文章總能切中要害!怪不得你能想出那些法子!你這是把書讀活了!把道理用到了實處!”
錢多寶激動得臉色通紅:“林兄,你這是要開創一門新學問啊!一門研究實用之理的學問!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孫毅看著牆角的農具,又看看林弈,重重地點了點頭,仿佛找到了自己一直追尋的方向。
看著眾人如醍醐灌頂、恍然大悟的神情,林弈知道,思想的種子已經種下。他深吸一口氣,鄭重說道:“此非我林弈獨創,實乃先賢本意,隻是後世漸漸偏廢。我願與諸位同道,共研此‘格物’實用之學,探究世間萬理,並將其用於實際,小可改善生計,大可利國利民。這條路或許艱難,或許會引來非議,但若無人去做,我輩讀書人,又何談‘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’?”
他端起酒杯,目光堅定而充滿期許:“諸位可願與我同行,共探此道?”
“願意!”張承第一個吼道,聲震屋瓦。
“吾等願追隨林兄,共研格物之學,以實用濟世!”趙友直肅然起身,長揖到地。
“願隨林兄!”錢多寶、孫毅等人也紛紛起身,神情激動而莊重。
月光下,梅影旁,以林弈為首,一群年輕的寒門學子立下誓言。他們不再僅僅是一個因境遇相似而聚在一起的小團體,而是有了共同的思想綱領和奮鬥目標的同道。
錢多寶靈機一動,激動地說道:“林兄,你今日一番教誨,為我等指明方向。這探究實用之理的學問,當有一個名目!便以林兄為首,稱之為——‘林氏格物學’,如何?”
“林氏格物學……”眾人咀嚼著這個詞,越品越覺得貼切,一股開創曆史的豪情在胸中激蕩。
“好!便叫‘林氏格物學’!”張承大聲附和。
趙友直等人也紛紛點頭,看向林弈的目光,充滿了敬服與擁戴。
至此,林弈不僅憑借才學與人格魅力折服了眾人,更以其超越時代的治學理念,為這個初生的團體注入了靈魂。
“林氏格物學”的雛形,便在這青州府城一個不起眼的小院裡,在這月色梅影之下,悄然誕生。而它的首位倡導者與核心,毫無疑問,便是眼前這位目光沉靜、卻胸懷丘壑的雙案首——林弈。
一條迥異於傳統、注重實證與實用的治學道路,就此埋下了第一塊基石。它的未來,必將隨著這群年輕人的腳步,走向更廣闊的天地。
喜歡天命寒門請大家收藏:()天命寒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