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物學堂的名聲,如同投入靜湖的石子,漾開的漣漪一圈大過一圈。杠杆與滑輪帶來的視覺震撼尚未平息,林弈的第三堂課,已如期而至。
這一次,他帶來的並非巧妙的器械,而是一盆清水,幾張不同材質的薄紙,以及一盞點燃的油燈。
“前兩日我們觀‘形’察‘力’,”林弈立於院中,聲音平和卻自有穿透力,“今日,我們來看無形之物——風與熱,如何為我所用。”
他拈起一張薄紙,置於唇前,輕輕一吹,紙片飄動。“此乃風動。”隨即,他將紙懸於油燈火焰上方尺許,不過片刻,那紙便因熱空氣的托舉而悠悠上揚,“此乃熱動。風與熱,皆可為力。”
他並未急於闡述高深的道理,而是讓學子們親自體驗。用紙片感知燭火上方熱流的升騰,觀察盆中水波因風吹拂而蕩開的紋路。簡單的現象,卻蘊含著驅動帆船、帶動風箱、甚至引水灌田的奧秘。
“格物之學,並非總要繁複器械。察乎天地,觀乎萬物,皆有其理。明其理,則萬物皆可為兵,天地皆可為工。”
這番話,如細雨潤物,悄然滲入許多觀望者的心田。
接連幾堂課,林弈由淺入深,從具體的器械到無形的力,從數學的精準到物理的妙用,邏輯嚴密,卻又緊扣民生實務。他從不空談玄理,每一則道理,都指向河工、農事、營建中的實際難題。那份將高深學問與民間疾苦緊密相連的赤忱,以及化繁為簡、直指核心的講學能力,開始顯露出強大的吸引力。
最先被徹底折服的,是那些本就出身清寒、深知勞作艱難的學子。林弈所授的,於他們而言,並非遙不可及的清談,而是觸手可及、能改變家鄉麵貌的實在學問。他們聚在林弈周圍請教討論的熱情,日益高漲。
而變化,也悄然發生在那些原本持中立態度的學子,乃至一些中下層官員子弟之中。
兵部劉主事家的公子劉文遠,便是其中之一。他父親官職不高,家族在京城也算不上顯赫,自幼被教導需謹言慎行,務實進取。他最初來聽講,隻是出於好奇,兼之家族隱約有示好周學政一係的意圖。然而幾堂課下來,那撬動巨石的杠杆,那利用熱力驅動的構想,一次次衝擊著他的認知。
“文遠兄,莫非真被那林弈蠱惑了?”課後,相熟的同伴半開玩笑地問。
劉文遠搖了搖頭,神色認真:“非是蠱惑。其所言之物,看似簡單,細思之下,卻關乎國計民生。若治水修路皆能效此‘杠杆’‘滑輪’之法,不知能省多少國庫耗費,減多少民力負擔。此乃經世之實學,非虛言也。”
他的轉變並非個例。幾位家中任職工部、都水監等實務衙門的官員子弟,也開始認真思考林弈所講的內容,甚至主動找來一些相關的匠作典籍對照參詳。他們比純粹的書生更清楚,朝廷每年在工程營造上的投入何等巨大,而效率的提升又意味著什麼。林弈的學問,恰恰指向了這個關鍵之處。
更引人注目的,是“淩雲社”內部出現的細微裂痕。
這一日講學結束後,人群漸散。一個身著湖藍色綢衫、麵容尚帶幾分稚氣的少年,卻在原地踟躕了片刻,他名叫韓齊,其父是光祿寺一位從五品的署丞,家世在“淩雲社”中屬於末流,平日多是跟在李瑾等人身後附和。
他見左右無人注意,猛地快走幾步,追上已準備離開的林弈,聲音帶著幾分緊張造成的乾澀:“林……林講書留步!”
林弈駐足回頭,認得他是常跟在李瑾身旁的人,神色不變:“這位兄台,有何見教?”
韓齊臉頰微紅,似乎鼓足了勇氣,拱手道:“學生韓齊。方才聽講書論及‘流速與河道清淤’之關聯,心中有一惑……若依講書所言,在河道窄處加速水流以衝沙,那兩岸堤壩該如何加固,方能承受水力?”
林弈眼中掠過一絲訝異,隨即化為溫和。他並未因對方出身“淩雲社”而顯露絲毫芥蒂,仔細解答道:“韓兄此問切中要害。確需考量堤壩材質與結構。可選用巨石為基,以‘人’字形排列削弱衝擊,或植柳固土,皆可增強其力。此事關乎材料與力學,日後我們會細講。”
韓齊聽得眼睛發亮,隻覺茅塞頓開,連忙再次躬身:“多謝林講書解惑!學生……學生明日必再來聆聽!”
說完,他像是怕被人看見,匆匆轉身離去,背影竟有幾分倉促。
張承在一旁看著,撇了撇嘴:“那是韓齊,‘淩雲社’裡跑腿的。怕是李瑾派來打探虛實的。”
林弈望著韓齊消失的方向,淡淡道:“無論是何緣由,肯問,便是緣起。人心之背向,非是鐵板一塊。”
消息自然很快傳到李瑾耳中。
“韓齊那小子,竟敢私下向那林弈請教?!”李瑾在自己雅致的書齋內,氣得摔碎了一個茶杯,臉色陰沉,“真是丟儘了我‘淩雲社’的臉麵!”
他身旁一位核心成員勸道:“李兄息怒,韓齊家世低微,見識淺薄,被些奇技淫巧迷惑也不足為奇。隻是……”
“隻是什麼?”
“隻是,近來確有不少原本中立,甚至一些家世不如我等的同窗,往那格物學堂跑得勤了。長此以往,隻怕……”
李瑾眼神冰冷,他何嘗不知。林弈靠的不是權勢壓人,也不是錢財利誘,而是實實在在、能打動人心、尤其是那些渴望建功立業或改變現狀之人的——學問。
這種力量的滲透,遠比正麵衝突更為棘手。
“哼,不過是些牆頭草,和韓齊那樣的廢物罷了!”李瑾強自鎮定,拂袖道,“真正的棟梁之材,豈會看得上那些匠人之術?待府試放榜,我定要讓他明白,何為正道,何為歧途!”
然而,他話語中的底氣,卻已不如往日那般十足。
格物學堂內,燭火再次亮起。這一次,圍坐的學子明顯多了不少,其中不乏一些新麵孔,神情間帶著好奇與探究。劉文遠坐在前排,韓齊則選了個靠後的角落,低著頭,卻聽得異常專注。
林弈目光掃過這一張張年輕而富有朝氣的麵孔,心中了然。
撬動人心,有時比撬動巨石更難。但他已然在這看似鐵板一塊的格局上,找到了發力的支點。背向者,正在悄然轉向。而這,僅僅隻是開始。
喜歡天命寒門請大家收藏:()天命寒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