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十五,秋分。
天還未亮,石窪村的試驗田邊已經擠滿了人。全縣的鄉紳裡長、各村代表,甚至還有從鄰縣聞訊趕來的好奇者,把二十畝試驗田圍得水泄不通。
張老伯天不亮就來了,蹲在田埂上,粗糙的手掌反複摩挲著已經開始泛黃的紅薯葉。他種了一輩子地,從沒見過長得這麼旺相的莊稼——藤蔓爬滿了壟溝,葉片肥厚得能滴出油來。
“老張,你說真能畝產二十石?”李家集的裡長湊過來,聲音裡滿是懷疑。
張老伯還沒答話,不知誰喊了一聲:“知縣大人來了!”
人群自動分開一條道。林弈今日特意穿了一身樸素的青布長衫,身後跟著趙小乙、王鐵柱等人。他走到田埂最高處,目光掃過忐忑不安的百姓。
“開鐮!”
一聲令下,二十個精壯漢子同時揮起特製的寬刃鐮刀。這是林弈特意讓鐵匠打造的,專門用來收割塊莖作物。
第一株紅薯被完整挖出時,現場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。
那株紅薯的根係下,密密麻麻掛著十幾個大小不一的塊莖,最大的比成年人的拳頭還大,紅皮飽滿,沾著濕潤的泥土,在晨光中泛著誘人的光澤。
“這、這是一株結的?”老裡長顫巍巍地蹲下身,數了又數,“十二個!一株結了十二個!”
更讓人震驚的是,這株紅薯的塊莖個個飽滿結實,掂在手裡沉甸甸的。
“過秤!”林弈的聲音依然平靜,但微微顫抖的指尖泄露了他的激動。
專門打造的大秤被抬到田邊,一筐筐剛挖出的紅薯被抬上去。趙小乙親自撥弄算盤,王鐵柱大聲報數:
“第一壟,淨重三百二十斤!”
“第二壟,三百五十斤!”
“第三壟...”
算盤珠子劈裡啪啦響個不停,人群的呼吸也跟著急促起來。當最後一壟的紅薯過完秤,趙小乙的手指停在算盤上,整個人都在發抖。
“多、多少?”張老伯急得直跺腳。
趙小乙深吸一口氣,用儘全身力氣喊道:“畝產二十三點五石!”
靜。
死一般的寂靜。
然後,像炸雷一樣,歡呼聲猛地爆發出來。老人們跪在地上磕頭,年輕人把帽子拋向天空,婦女們抱著孩子又哭又笑。
“二十三石!真是二十三石!”
“蒼天有眼!山北縣有救了!”
張老伯老淚縱橫,抓起一把泥土緊緊攥在手裡:“祖宗保佑,讓咱們遇上了青天大老爺啊!”
土豆的產量同樣驚人——畝產十八點六石。當這個消息傳開時,幾個從鄰縣來的老農直接跪在了林弈麵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