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月將至,山北縣衙的書房裡,林弈正在燈下奮筆疾書。桌案上攤著十幾封已經寫好的書信,收信人遍布周邊各府縣——有他在府試時結識的商賈子弟,有周文淵引薦的江南客商,甚至還有幾個在剿匪時打過交道的行商。
"老爺,這些信真要這麼寫?"趙小乙看著信上開出的條件,手心直冒汗,"三年免稅,還提供場地,這...這也太優厚了。"
林弈擱下筆,將最後一封信裝入信封:"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。山北縣太窮,若不給足甜頭,誰願意來?"
他取出一本新編的《山北招商錄》,上麵詳細列出了各項特產產量、工坊規模、交通路線,還附有精細繪製的特產圖樣。更妙的是,他在最後專設一頁,用朱筆寫下八個大字:"機不可失,時不再來。"
信使快馬加鞭離去後的第七天,第一個客人就到了。
來的是府城"德盛行"的少東家陳明遠,此人年紀輕輕卻已是商界後起之秀。他帶著兩個賬房,在縣城轉悠了一整天,最後才到縣衙求見。
"林大人,"陳明遠開門見山,"您在信上說三年免稅,可當真?"
"白紙黑字,豈能有假?"林弈取出一份蓋著縣印的文書,"不僅是免稅,前十個來投資的,縣衙還可提供場地,頭年租金全免。"
陳明遠仔細看過文書,又問道:"那果脯工坊的產量,真如招商錄上所說,月產五千斤?"
"隻多不少。"林弈親自帶他參觀工坊。
時值果脯製作旺季,工坊裡熱氣騰騰,婦女們正在給新一批山楂去核。濃鬱的果香撲鼻而來,晾曬場上金紅相間的果脯在冬陽下閃閃發光。
陳明遠拈起一塊杏脯嘗了嘗,眼中精光一閃:"這味道...比府城老字號的還好。"
"用的是獨門配方。"林弈笑道,"陳公子若有興趣,果脯這一項,可以給你獨家代理權。"
"當真?"陳明遠激動得聲音都變了調。
"不過有個條件,"林弈話鋒一轉,"你得在山北建分號,雇本地工人。"
"成交!"
消息傳開,陸續又有幾個商人前來考察。有對竹器感興趣的,有想開發山貨的,還有個精明的米商看中了新修的水利工程。
"林大人,"米商王掌櫃指著地圖上新開的渠道,"若真能保證灌溉,王某願意在這裡建糧倉,收購新糧。"
"不僅保證灌溉,"林弈帶著他參觀試驗田,"明年還要推廣高產作物,產量至少翻兩番。"
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位藥商。他在山中轉悠了三天,帶回一布袋野生藥材。
"大人,"老藥商激動得胡子直抖,"這山裡的黃芪、黨參,品質比關外的還好!若能規範采摘,可是一筆大買賣。"
林弈立即拍板:"那就建藥材工坊!您出技術,縣裡出人手,利潤三七分。"
臘月二十,山北縣迎來了第一個投資熱潮。陳明遠的果脯分號率先開業,緊接著竹器工坊擴建,藥材工坊破土動工,連王掌櫃的糧倉都開始打地基了。
縣衙特意劃出城南一片荒地作為"工商區",新修的青石板路四通八達,路旁正在興建統一的商鋪。
"大人這"築巢引鳳"的計策真高!"趙小乙看著熱火朝天的工地,由衷讚歎。
林弈卻道:"這才剛開始。要讓人來了就不想走,還得有更多實惠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