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春光正好時,一隊插著“山北商號”旗幟的騾馬隊浩浩蕩蕩駛出縣城。為首的陳明遠意氣風發,身後的二十輛大車上滿載著精心包裝的果脯和竹器。
“這一趟要是順利,咱們山北特產就能打進京城了!”陳明遠對送行的林弈拱手道,“大人靜候佳音!”
林弈頷首微笑,目送商隊消失在官道儘頭。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批貨物的價值——不僅是山北縣半年的心血,更承載著全縣百姓的希望。
半個月後,第一封捷報從前線驛站快馬傳回:
“果脯在府城三日售罄,竹器被搶購一空!”
縣衙頓時沸騰了。趙小乙捧著信的手都在發抖:“大人,陳公子說...說要再加訂三倍的貨!”
這還隻是開始。接下來的日子裡,好消息接踵而至:
“州府八大商行聯合下單,要包下全年果脯產量!”
“江南客商看中竹器,願出雙倍價錢訂貨!”
“京城‘百味齋’派人來接洽,要獨家代理...”
最讓人振奮的是,一批印著“山北貢品”字樣的果脯禮盒,被路過的皇商看中,直接送進了宮中。雖然數量不多,但這個名頭讓山北特產身價倍增。
“貢品?”林弈聽到消息時先是一怔,隨即笑道,“傳令下去,凡是送往京城的貨物,都要加倍嚴格檢查。”
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,飛遍山北縣的每個角落。百姓們奔走相告,工坊裡日夜趕工,連七八歲的孩子都知道要把采集的山果挑最好的送去工坊。
四月賬目結算時,趙小乙捧著賬本的手抖得幾乎握不住:
“大人...本月淨利,八千兩!”
這個數字讓所有人都驚呆了。要知道,山北縣往年年景最好時,全縣賦稅也不過三千兩。
林弈卻顯得很平靜:“取兩千兩出來,重修全縣道路。再撥一千兩,給各村建蓄水池。”
“這...”趙小乙有些猶豫,“不留些儲備嗎?”
“要想富,先修路。”林弈指著地圖,“路修好了,商隊來往更方便,還怕賺不回本錢?”
果然,新路修通後,商隊數量翻了一番。原來嫌山北路難走的大客商,現在都搶著來訂貨。更妙的是,路好了運輸成本大減,利潤又漲了三成。
這天,一個京城來的大客商找到縣衙,開口就要包下竹器工坊的全部新品。
“不瞞大人,”客商壓低聲音,“貴縣的竹屏風在京城賣瘋了。一套‘梅蘭竹菊’,轉手就能賣五十兩!”
林弈心中一動:“既如此,我們何不直接在京城開分號?”
客商眼睛一亮:“大人有此意?王某在京城正好有鋪麵...”
三日後,“山北商號京城分號”的契約正式簽訂。這是山北人第一次把生意做到京城,消息傳開,全縣沸騰。
五月結賬時,數字更加驚人:淨利一萬二千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