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小乙看著庫房裡堆積的白銀,恍如夢中:“大人,照這個勢頭,到年底咱們能攢下十萬兩家底!”
林弈卻開始布局更大的棋局:
“撥五千兩,籌建織布工坊。山北適合種棉,不能總賣原料。”
“再撥三千兩,開發山泉釀酒。山中的野葡萄品質極佳。”
“另外,重金獎賞有功的工匠和商人。”
這些舉措讓山北縣的產業更加多元。原來單一的果脯、竹器,現在又多了棉布、果酒等新品。客商們發現,來山北一趟,能采購的貨物越來越多。
六月初,第一船山北特產順著新修的運河直下江南。船上不僅裝著貨物,還帶著二十個去江南學藝的年輕人。
“要學就學最好的。”林弈對帶隊的老工匠說,“把江南的技藝帶回來,咱們山北的產業才能長久。”
最讓人感慨的是百姓生活的變化。往年這時正是青黃不接,今年卻是家家有餘糧,戶戶有閒錢。市集上,買布做新衣的、割肉改善夥食的、送孩子去學堂的,比比皆是。
張老伯如今在果脯工坊當顧問,每月能拿二兩銀子的工錢。他給老伴買了根銀簪子,給孫子置辦了一套新文具。
“活了六十多年,頭一回過得像個人樣。”他逢人便說。
七月流火,山北縣迎來第一批專門來采購的外商。這些人來自天南地北,有塞北的皮貨商,有江南的綢緞商,還有海邊的魚商。他們不僅采購特產,還帶來各地的貨物,讓山北市集更加繁榮。
“林大人,”一個西域客商操著生硬的官話,“你們的果脯,能不能運到西域去?”
這個問題讓林弈陷入沉思。山北特產已經供不應求,是時候考慮擴大生產了。
當晚,他在縣衙召開會議,宣布了一個重大決定:
“從明年起,在周邊三縣建立分坊。他們出原料和人力,我們出技術和銷路。”
這個決定立即得到客商們的響應。陳明遠第一個表態:“大人放心,銷路包在我身上!”
八月十五,中秋佳節。山北縣舉辦了前所未有的豐收慶典。會場中央擺著一座“金銀山”——用白銀堆成的假山上點綴著金元寶,這是今年前八個月的淨利潤:十萬兩!
百姓們圍著金銀山載歌載舞,每個參與產業的人都能分到紅利。王鐵柱領到二十兩賞銀,這個漢子激動得當場落淚:
“我爹種了一輩子地,也沒見過這麼多錢...”
林弈站在高台上,望著歡慶的人群。他的目光越過金銀山,望向更遠的未來。
“福伯,給周學政去信。”他輕聲吩咐,“就說山北縣已經準備好了,請他推薦些懂海外貿易的人才。”
月色如水,灑在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上。如今這裡廠房林立,商旅雲集,百姓安居樂業。
而這一切,僅僅用了一年時間。
山北縣的商路已經暢通,但這隻是一個開始。在林弈的藍圖裡,這條商路將要通向更遠的地方,直到四海之內,皆知山北之名。
喜歡天命寒門請大家收藏:()天命寒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