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江淮地區?”
太極殿內,房玄齡等眾臣精神一振,目光隨之聚焦。
楊勇沉聲道:“江淮富庶,乃天下財賦重地。然如今杜伏威、輔公祏等輩割據其間,相互攻伐,民不聊生。取其地,既可獲得巨大錢糧物資,以充軍國之用;又可打通南北,對李唐形成戰略包圍之勢;更可解救江淮百姓於倒懸!此乃一舉數得!”
他看向兵部官員的方向:“傳朕旨意給李靖!令其總領河北、山東諸軍事,全權負責鞏固地方,整訓兵馬。朕予他臨機決斷之權,務必在年內,最遲明年春,做好萬全準備,給朕拿下江淮!”
“陛下聖明!”房玄齡、魏征等人聞言,紛紛躬身讚同。
此策穩紮穩打,先鞏固自身,再擇弱敵擊之,以戰養戰,確是老成謀國之道。
既能避免與李唐過早決戰,又能實實在在擴大地盤和實力。
“臣等遵旨!”眾將也齊聲領命。
雖然暫時不能西進與李唐一較高下有些遺憾,但又有新的仗可打,還是富得流油的江淮之地,同樣讓人摩拳擦掌。
朝會散去,應對李唐擴張的戰略方針已然確定。
整個大隋的戰爭機器,再次調整了方向,開始為下一步經略江淮而高速運轉起來。
…………
【六月,洛陽,將作監核心工坊區】
時間如白駒過隙,自楊勇下定決心並投入海量資源後,短短三個月,擴建後的將作監已然模樣大變。
昔日相對鬆散的區域被三丈高的青磚圍牆嚴格劃分開來,朱漆大門前立著披甲持戟的衛兵,內部道路以青石鋪就,寬闊平整可容四輛馬車並行。
一座座嶄新的工坊拔地而起,紅牆黑瓦間豎起數丈高的水車,齒輪咬合的軋軋聲與水錘轟鳴晝夜不息,白煙從陶製煙囪滾滾升騰,仿佛一頭蘇醒的鋼鐵巨獸在吞吐雲霧。
工匠數量增加了何止數倍!
留著花白胡子的老匠人穿著新發的靛藍工服,胸襟上繡著象征等級的銀線紋樣;
十四五歲的學徒們推著料車小跑穿梭,額角汗珠在爐火映照下亮晶晶的閃。
分工精細得令人稱奇:鑄劍坊裡有人專管淬火,有人隻打磨劍格;琉璃坊中少女們戴著棉布手套,將熔化的玻璃液蘸到鐵管上吹製,動作整齊得像軍營操練。
西市"張記雜貨鋪"門前,胖掌櫃踩著板凳掛起新匾額,紅布揭下時露出"禦製香胰"四個描金大字。
穿短褐的腳夫王五剛卸完貨,揪著汗濕的衣襟嘀咕:"這胰子真邪門,搓兩下沫子比皂角多三倍!"
"您老這就不知了。"
掌櫃的拍著肚皮笑,"將作監的大水輪帶著石磨,把豬油和堿料磨得比麵粉還細,聽說裡頭還添了茉莉香精哩!"
說著掰下半塊遞過去,"拿去給家裡婆娘試試,明日煤鋪老劉要來訂二十塊。"
斜對過玻璃器皿店外人頭攢動,梳雙鬟的小娘踮腳驚呼:"快看那魚缸!琉璃竟透得能數清金鱗片!"
身旁老翁忙拽她袖子:"莫擠莫擠,昨日東街李員外家丫鬟擠碎個花瓶,賠得眼睛都哭腫了!"
店家夥計趁機敲響銅鑼:"南洋進貢技法,宮燈、妝鏡、酒具俱全——前三名主顧送磨花鏡匣!"
茶棚下幾個幫閒漢子的議論更實在。
黑臉漢子捧著粗瓷碗咂嘴:"蜂窩煤爐子真是好東西,俺娘咳喘病去冬少發好些。"
突然壓低聲音,"可聽說沒?南城木柴行孫老板前天開不下去,回老家去了!"
眾人頓時噤聲,隻剩說書先生醒木一拍:"所以說聖天子造化玄機——舊行業倒下去,新行當立起來!諸位可知現在洛陽城裡多少新營生?"
確如所言,漕運碼頭旁新開了"爐具安裝行",兩個鐵匠帶著學徒專管砌煤爐煙道;
西巷冒出七八家"胰子包裝作坊",婦人們用油紙包裹香胰,每包賺三文錢;
更有精明的胡商組建"琉璃鏢隊",用稻草填滿特製木箱,將易碎品運往揚州竟能獲利十倍。
…………
暮色漸濃時,城東陳五嫂推著改良餐車出攤。
這車子裝著軸承鐵輪,上層蒸著用新式模具壓出的蓮花饅頭,下層小爐煨著羊骨高湯——燃料正是碎煤渣拌黃土製成的廉價煤餅。
"各位街坊嘗嘗咯!"
她掀開鍋蓋白汽蒸騰,"將作監大師傅改的灶眼,省煤火還熬得濃湯!"
更夫老趙巡街路過,舉著新配的玻璃防風燈笑道:"五嫂如今使的可是宮裡的燈油?"
"哪能呢!"
陳五嫂擦著手笑答,"煤油鋪子昨日剛開張,一盞燈點通宵才費兩文錢——比菜油亮堂多了!"
萬家燈火次第亮起,玻璃窗透出的光暈比以前更璀璨,煤爐煙囪的白霧與炊煙交織升騰。
酒肆裡傳出醉漢的哼唱:"琉璃盞啊煤火旺...天子巧思滿洛陽..."
孩童們蹦跳著傳唱新編的童謠:"水輪轉呀齒輪忙,百工坊裡出太陽——"
那歌聲掠過售賣標準化鐵釘的貨攤,飄過掛著"瓷釉獨家經銷"旗號的商號,融進這座正在蛻變的千年古都的脈動裡。
而這一切變化的根源和最大的保障,依舊來自於軍事科技的飛躍…………
喜歡重生隋太子從絕境逆襲成大隋武帝請大家收藏:()重生隋太子從絕境逆襲成大隋武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