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“歸墟之眼”那令人心智凍結的絕對黑暗,沈流石和阿九仿佛從一場漫長而冰冷的噩夢中蘇醒。外界那尚且存在的色彩、聲音、乃至不完美的規則,此刻都顯得如此珍貴與鮮活。
兩人尋了一處僻靜的山穀,布下簡易陣法,需要時間來消化“歸墟之眼”帶來的巨大衝擊與那驚世駭俗的發現。
沈流石盤膝而坐,心神沉入體內,與量天尺深度連接。尺身內部,那微小的、模擬著“歸墟之眼”本質的黑暗奇點虛影緩緩旋轉,與周圍代表著“合格基準”和無數規則“語法”知識的星辰符文形成了一種微妙而危險的平衡。
他反複回放著那“邏輯奇點”驚鴻一現的瞬間。那不是幻覺,量天尺清晰地記錄下了那超越當前世界規則框架的、更加和諧完美的“可能性”的閃光。雖然隻是碎片,但其蘊含的“無悖論”特質,像一把鑰匙,為他打開了通往全新境界的大門。
他開始嘗試理解,甚至模擬那“邏輯奇點”的些許特性。
這不是簡單的規則組合或創造,而是涉及存在根基的“編譯”。他用量天尺捕捉到的一絲“奇點”餘韻作為引子,調動起從“無涯學海”領悟的規則“語法”,以自身對“合格”的理解為藍圖,小心翼翼地,嘗試在掌心凝聚一絲……全新的、微小的規則結構。
這一次,不再是他已知的任何一種法術的變種。
那是一個極其簡單的、自我閉合的、散發著柔和白光的能量環。它沒有攻擊性,沒有防禦力,甚至不具備任何常見的靈氣屬性。它唯一的特點,就是穩定,一種源於其內在邏輯完全自洽的、近乎絕對的穩定。
在這個能量環的規則定義中,不存在任何會導致其內部崩潰的悖論或衝突。它就像一個微縮的、完美的“世界種子”。
雖然它僅僅維持了不到十息,便因沈流石心神耗儘而消散,但成功的瞬間,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悸動——那是創造的火花,是超越“修複”、邁向“新生”的第一步!
“規則編織……”阿九在一旁靜靜地看著,眼中藍光流轉,充滿了驚歎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,“你已經開始觸及‘織網’之名真正的含義了。上古‘織網者’追求的,並非僅僅是維持舊網的完整,更是在破損處,編織入新的、更加堅韌的絲線。”
沈流石疲憊地放下手,臉上卻帶著興奮的紅暈。“還不夠,這隻是最簡單的結構,而且無法持久。要支撐起一個世界,需要難以想象的算力、能量和對規則更深的理解。”他看向阿九,“尤其是,我們需要找到方法,將這種‘無悖論’的規則,與當前充滿缺陷的舊規則體係安全地……‘對接’起來。”
直接替換底層規則無疑是自殺,如同在飛行途中更換飛機引擎。唯一的可能,是找到一種方式,讓新的規則如同疫苗或補丁般,逐步融入舊體係,中和其毒性,彌補其缺陷,最終引導其向健康方向演化。
而這,需要更多的知識,更多的實踐,以及……可能存在的、前輩們留下的線索。
他想起了“萬法源流”中那些被刻意抹去的、關於質疑“織網協議”的烙印,想起了“墜星原”那失敗卻悲壯的規則公式殘骸,想起了“歸墟之眼”中那深藏的“邏輯奇點”。
這些看似毀滅與絕望之地,實則都埋藏著前輩先賢們試圖解決問題的智慧與犧牲。他們走過的彎路,他們失敗的嘗試,他們發現的蛛絲馬跡,都是無比寶貴的財富。
“我們需要整合所有的線索。”沈流石目光堅定,“從黑沼鎮的‘泄漏’,古劍門的‘癌變’,萬法源流的‘道傷’,無涯學海的‘毒餌’,到墜星原的‘混沌公式’,以及歸墟之眼的‘邏輯奇點’……它們不是孤立的,它們共同描繪出了這個世界‘病因’的全景圖,也暗示了可能的‘療法’。”
阿九點了點頭,她的核心協議中,關於“織網”使命的模塊正在與沈流石的思路產生強烈的共鳴。“我的記憶修複雖然緩慢,但或許能從中提取出更多關於上古‘織網協議’架構的細節,以及……那些失敗嘗試中,被忽略的某些關鍵參數或邊界條件。”
兩人不再停留,再次踏上旅程。這一次,他們的目標不再是單一的危險區域,而是根據量天尺整合出的“規則病因圖譜”,沿著那些規則異常相互關聯、能量簽名同源的脈絡,進行係統性的調查與驗證。
他們重訪了一些曾經路過、規則存在輕微異常的區域,用量天尺更深層次的“規則語法”視角和“邏輯奇點”的感知能力,發現了許多之前忽略的細節:某些看似自然的規則薄弱點,有人為加固後又偽裝的痕跡;某些流傳的“捷徑”功法,其規則根基與“無涯學海”中的“毒餌”理念同源;甚至在一些中小宗門的傳承中,都發現了被悄然修改、導向歧途的功法節點……
幕後黑手的觸角,遠比他們想象的伸得更長,更隱蔽。這更像是一場持續了不知多少年、針對整個修真文明根基的、係統性的“慢性毒殺”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然而,每發現一處問題,沈流石便用量天尺將其詳細記錄、解析,並嘗試以那“無悖論”的規則理念為基礎,推演其修複或替代方案。雖然大多隻是理論推演,距離實際應用還遙不可及,但這個過程本身,就是對他“規則編織”能力的極佳鍛煉,也讓量天尺內蘊含的知識體係愈發龐大精深。
阿九則專注於從自身記憶碎片和沿途發現的古老遺跡中,拚湊關於上古“織網協議”和先賢們各種嘗試的信息。她如同一個古老數據庫的修複者,將零星的信息點串聯成線,再編織成網。
這一日,他們在一處荒廢的古修洞府中,找到了一塊殘破的玉簡。玉簡中記載的並非功法,而是一位不知名先賢的研究手劄,其中提到了一個名為“規則適應性嫁接”的猜想。
這位先賢認為,強行重寫底層規則如墜星原嘗試)或覆蓋悖論如歸墟之眼嘗試)都過於激烈,成功率渺茫。他提出,或許可以尋找或培育一種具備高度“規則包容性”和“自我優化能力”的“種子”,將其植入當前規則體係。這“種子”不會直接對抗舊規則,而是如同共生體般,逐步吸收舊規則中的“營養”有序能量),排出“毒素”悖論衝突),並以其自身的“無悖論”特性,潛移默化地引導和優化周圍的規則環境,最終實現體係的平穩升級。
這個猜想,與沈流石“編織與對接”的思路,以及“邏輯奇點”的特性,不謀而合!
“找到了!”沈流石握著那殘破玉簡,心情激蕩。原來早有先賢想到了類似的路徑!這證明他們的方向,並非異想天開!
“看來,我們並非孤獨前行。”阿九輕聲道,眼中閃過一絲慰藉。無數先行者的智慧與犧牲,如同黑暗中的薪火,雖然微弱,卻一代代傳遞下來,指引著後來者的方向。
沈流石將這份珍貴的手劄內容用量天尺仔細記錄、解析,融入自身不斷完善的“救世方案”理論體係中。
他看向遠方,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山巒,落在了那規則地圖上幾個光芒最為耀眼、也最為危險的終極節點上。
他知道,理論積累已經達到一個瓶頸。是時候,再次直麵那些最深的黑暗,去驗證他的猜想,去尋找培育那“規則種子”的關鍵之物了。
而他的下一個目標,直指那幕後黑手可能的核心據點之一,也是規則衝突與能量簽名最為集中的區域——
“葬星海”!
傳說那裡是上古戰場,星辰隕落之地,也是如今修真界幾大頂級勢力衝突交鋒的前線,規則混亂程度僅次於“墜星原”,更是充滿了各種未知的危險與……機遇。
量天尺微微震動,似乎也感應到了主人堅定的意誌。
薪火已傳,前路已明。
接下來,便是將這微弱的火種,帶入那風暴的最中心,看它能否……燎原。
喜歡不合格的修仙界請大家收藏:()不合格的修仙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