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火同人初九、六二、九三爻辭
初九:同人於門,無咎。
初進為剛健,此因無所偏私,出門在外因無私,而無咎也。
象曰:出門同人,又誰咎也。
出門在外,因同人之道而無私,同此道之人又廣,無厚此薄彼之異,則無人歸咎也。
六二:同人於宗,吝!
宗為宗黨也,同於所派係,此有所偏,故可吝。故隻用宗黨之人則有偏私,此為鄙吝之人。
象曰:同人於宗,吝道也。
同人之道用於宗親,乃有所私,因私比,非人君之道,故此為吝道。今人皆如是,莫若太宗之用人。
九三:伏戎於莽,升其高陵,三歲不興。
二以中正之道與君五位相同誌,三以剛暴之人居二五之間,欲奪,然理不直,義不勝,不敢發動,故隻能藏兵戎於莽林間,時升高陵顧望,至三年之久,仍無機可乘,此小人之情狀。
象曰:伏戎於莽,敵剛也;三歲不興,安行也。
因三爻乃剛暴之人,其五君位為剛且正,故畏忌而不敢與,即三年亦不與。
嘿喲,當我們攤開《周易》這部承載著華夏數千年智慧的古老典籍,指尖劃過那蘊含無窮奧秘的卦象與爻辭時,常常會驚歎於先哲們對宇宙人生的洞察竟如此深邃而精準。其中,天火同人卦的三爻辭——初九、六二、九三,尤其像是一部精心編排的時空穿梭劇,將古代的智慧箴言巧妙地投射到光怪陸離的現代社會。它們時而引人捧腹,仿佛在以戲謔的方式解構著某些現代病;時而又發人深省,如一把利刃剖開表象,直指問題的核心。這不僅僅是文字的巧合,更像是一場跨越千年的思想對話,讓我們能在曆史的回響中,找到解決當下困境的靈感與鑰匙。這簡直就是一部古代智慧穿越到現代社會來搞笑又深刻的奇幻大片!每一句爻辭都是一個獨立的鏡頭,組合起來卻構成了一幅關於“同人”——即如何與人和諧共處、共同發展——的宏大畫卷,既有曆史的厚重感,又不乏現代的穿透力。
先看初九“同人於門,無咎”。這裡的“初九”,陽爻居陽位,象征著一位初出茅廬、充滿陽剛之氣與進取精神的青年。他涉世未深,如同一張白紙,尚未被世俗的偏見與壁壘所汙染。“同人於門”,便是說他在人生的起始階段,如同一位熱情好客、胸懷寬廣的超級房東,秉持著“無私”與“開放”的處世之道,毅然決然地打開自家的大門,歡迎來自五湖四海、不同背景的人們。在他眼中,所謂的門戶之見、尊卑之彆、親疏遠近,統統都是束縛人心的枷鎖,應該被毫不猶豫地丟到九霄雲外。他所追求的,是一種打破隔閡、超越界限的和諧共生之境。這種“開門”的智慧,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可謂源遠流長,閃爍著不朽的光芒。遙想春秋時期,管仲輔佐齊桓公治理齊國,他深知“獨木難成林”的道理,提出“尊王攘夷”的口號,積極與周邊諸侯開展經濟互通,建立政治軍事聯盟。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外交策略,更像是管仲打開了齊國的“國門”,舉辦了一場盛況空前的“國際派對”,使得齊國能夠吸納各國的賢才、技術與資源,最終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,使齊國成為當時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。再觀盛唐,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將“開門納諫”的智慧發揮到了極致。他深知“兼聽則明,偏信則暗”,於是將莊嚴的朝堂變成了一個開放的“意見大集市”。無論是名相魏征的犯顏直諫,還是普通官員的點滴建言,他都能虛懷若穀,擇其善者而從之。正是這種海納百川的胸襟,使得唐朝政治清明,經濟繁榮,文化昌盛,開創了光耀千古的“貞觀之治”。這些,無一不是“開門納客”智慧在曆史舞台上的瘋狂秀、精彩演繹。
目光投向現代,這種“同人於門”的哲學思想依然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指導意義。以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為例,它之所以能在全球通信領域取得領先地位,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便是其秉持的開放合作理念。華為與全球範圍內的頂尖科研機構、高校以及上下遊企業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關係,共同投入研發,共享技術成果。它深知,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,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單打獨鬥、包打天下。這種開放的研發模式,不僅加速了技術迭代,也使華為能夠快速響應全球市場的需求。而中國提出的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則更是將“同人於門”的戰略思維提升到了國際合作的新高度。它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,致力於構建一個政治互信、經濟融合、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、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。這不再是單一國家的獨角戲,而是一場由各國共同參與、共同打造的多邊合作網絡。一個企業的發展戰略,一個國家的全球倡議,都以其卓越的實踐成果,成為了“同人於門”商業哲學和戰略思維的忠實粉絲與最佳代言人。這就好比,當我們每個人、每個組織、每個國家都手持“開放包容”這把魔法鑰匙時,就能打開通往合作共贏、共同發展的成功大門,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乘風破浪,行穩致遠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再瞅瞅六二“同人於宗,吝”。與初九的陽剛進取不同,“六二”是陰爻居陰位,雖然位居下卦之中,得中正之位,象征著其本身具備一定的才德與地位優勢,如同一個占據了有利地形的人。然而,“陰柔”的特性卻使其容易陷入狹隘與偏執,最終一頭紮進了“宗派主義”的泥坑,並且越陷越深,難以自拔。這裡的“宗”,指的就是那個以血緣關係為紐帶、以派係利益為核心、以既得利益集團為堡壘所組成的封閉小圈圈。一旦困入其中,個體或組織的視野就會變得極度狹窄,思維也會因此固化,最終被這個無形的枷鎖牢牢困住,錯失更廣闊的天地。在中國漫長的封建帝製時期,“同人於宗”所帶來的“吝”——即艱難、困厄、遺憾的後果,可謂屢見不鮮,教訓極為慘痛。東漢時期的外戚乾政便是一個典型的例證。以梁冀家族為例,他們憑借著皇後外戚的身份,一步一步蠶食朝廷權力,最終形成了壟斷朝政的龐大勢力。梁冀本人更是權傾朝野,飛揚跋扈,對異己分子殘酷打壓,對百姓橫征暴斂。當時的朝堂,幾乎成了梁家的私產,“宗”的利益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。這種極度的宗派主義,如同在朝廷內部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,最終引發了激烈的“黨錮之禍”,士大夫階層與宦官集團、外戚勢力之間展開了殊死搏鬥,使得本已衰敗的東漢王朝雪上加霜,加速了其滅亡的進程。這就像一群貪婪的老鼠,在國家這個大糧倉裡瘋狂啃食,隻圖眼前的飽腹之欲,全然不顧糧倉的安危,最終把支撐整個國家的根基都啃塌了。
時間推移到晚清,風雨飄搖的清王朝內部同樣上演著宗派主義的悲劇。以曾國藩、左宗棠為代表的湘係集團和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淮係集團,雖然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、推動洋務運動等方麵都曾發揮過重要作用,但兩大派係之間為了各自的地盤、權力和資源,明爭暗鬥,矛盾重重。這種內耗嚴重削弱了清廷進行改革的整體動力和凝聚力。當國家麵臨列強環伺、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,這些手握重權的封疆大吏們,首先想到的往往不是如何同舟共濟、共赴國難,而是如何保全自身派係的實力與利益。這種深入骨髓的宗派主義,就像一群潛伏在國家治理大樹內部的蛀蟲,日複一日,年複一年地啃噬著樹乾與枝葉,最終把這棵曾經枝繁葉茂的大樹蛀得千瘡百孔,失去了抵禦狂風暴雨的能力。
可悲的是,這種“同人於宗”的幽靈並未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而消散,它依然在現代社會的各個角落徘徊。在現代職場中,“山頭主義”便是其典型的表現形式。一些企業內部,不同部門或不同領導帶領的團隊,如同一個個獨立的“王國”,各自為政,壁壘森嚴。為了部門利益,他們可以不惜犧牲公司整體利益,相互拆台,資源內耗現象極為嚴重。信息不共享、技術不互通、人才不流動,使得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大打折扣,錯失發展良機。而在學術科研領域,“學術近親繁殖”的現象也屢見不鮮。一些高校或研究機構,在人才招聘和培養上,過於偏愛本校或本師門畢業的學生,形成了封閉的“小圈子”、“小花園”。這種做法看似保證了學術傳承的“純潔性”,實則嚴重阻礙了新鮮思想的流入和不同學術觀點的碰撞,導致思維僵化,創新乏力,甚至滋生學術腐敗。這就像一群近視眼患者,固執地拿著放大鏡,隻盯著自己腳尖前那一小塊所謂的“一畝三分地”,隻看到小圈子的眼前利益,結果卻把自己困在了一個無形的、日益逼仄的小籠子裡,失去了翱翔九天的可能與自由。
九三“伏戎於莽,升其高陵,三歲不興”。如果說初九是懵懂的開拓者,六二是狹隘的堅守者,那麼九三便是一個更為複雜和危險的角色。九三居下卦之極,為陽爻居陽位,性格陽剛躁動,且處於六二陰柔的近鄰與上卦九五至尊之間,地位微妙而尷尬。這種爻位特征,使其像一個野心勃勃、不甘寂寞的“小爬蟲”,或者說,像一頭潛伏在草叢中的猛獸。它“伏戎於莽”,即在茂密的草叢中秘密集結軍隊,積蓄力量,窺探時機,隨時準備一躍而起,攫取更高的權力或利益。它也“升其高陵”,登上高高的土山,眺望遠方,評估形勢,試圖尋找最有利的出擊點。然而,這種基於私心和貪欲的圖謀,往往缺乏正義性與群眾基礎,就像一個無頭蒼蠅,空有一腔蠻力,卻找不到正確的方向,最終的結果隻能是“三歲不興”——即便費儘心機,也難以成就大事,甚至可能在漫長的消耗中走向失敗與消亡。中國曆史上,叛亂謀逆之事層出不窮,其中不少便是九三爻辭的生動寫照。唐玄宗時期的安祿山,便是一個典型。他身兼範陽、平盧、河東三鎮節度使,手握重兵,深受玄宗寵信。然而,他內心卻埋藏著巨大的野心。他利用朝廷的信任和邊疆的便利,暗中培植親信,招兵買馬,囤積糧草,“伏戎於莽”,為謀反做了充分的準備。最終,他以“清君側”為名,悍然發動了“安史之亂”。儘管初期進展順利,一度占領了長安,但由於其叛亂缺乏正統性,殘暴不仁,失去了民心,內部也是矛盾重重,就像一艘失去了舵手和羅盤的巨輪,在曆史的驚濤駭浪中橫衝直撞,最終難逃覆滅的命運。安祿山本人也死於其子安慶緒之手,這場持續八年的叛亂,使大唐王朝由盛轉衰,一蹶不振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再如東漢末年的“十常侍”,以張讓、趙忠為首的十二個宦官,他們利用皇帝的昏庸無能,竊取了朝政大權,“伏戎於”宮廷之內,他們“升其高陵”——盤踞在權力的頂峰,黨同伐異,橫征暴斂,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。他們看似權傾朝野,不可一世,實則早已失道寡助,成為天下士民共同唾棄的對象。最終,在袁紹、袁術等人的策劃下,大將軍何進試圖鏟除宦官集團,雖因計謀泄露而被殺,但其部將袁紹、袁術隨即領兵入宮,對宦官進行了血腥屠殺,“無少長皆殺之”,十常侍或被誅殺,或投河自儘,下場淒慘,就像一群嗡嗡作響、惹人厭煩的蒼蠅,最終被憤怒的人們拍得粉身碎骨。
將目光轉向現代,九三爻辭所警示的那種潛藏的野心、不當的權謀以及基於私利的暗中操作,在企業管理和政治生活中依然值得警惕。在企業並購領域,文化整合往往是決定並購成敗的關鍵。微軟收購inkedin初期,就曾一度顯現出“伏戎於莽”式的冒進與強勢。微軟作為全球軟件巨頭,在技術和資金上擁有絕對優勢,它試圖將自己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強行灌輸給inkedin,忽視了後者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獨特企業文化和員工習慣。這種如同“蠻牛”般的整合方式,導致了大量核心人才的流失,內部矛盾激化,協同效應遲遲未能顯現,結果自然是“撞得頭破血流”,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逐步走上正軌。而在政治領域,如何有效防止權力的濫用和私下交易,是各國治理的重要課題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,便以其深謀遠慮和鐵腕手段,為我們提供了正麵的借鑒。他深知權力腐蝕人心的道理,因此致力於建立一套嚴格、透明的製度體係,從源頭上防止權力的私相授受和利益集團的暗中操控。這種製度設計,就像在權力的“高陵”之上設置了無數的監控與屏障,使得任何試圖“伏戎於莽”的野心家和不當圖謀都難以得逞,從而保證了新加坡政治的清明和高效。
這三爻不僅僅是孤立的爻象解讀,它們之間還巧妙地玩起了精彩的互動,形成了一種張力十足的辯證關係,共同勾勒出“同人”之道的複雜性與多麵性。初九的“開門”與六二的“閉宗”,無疑代表了兩種截然對立的處世態度和組織行為模式,就像兩個針鋒相對的死對頭,一個熱情地要擁抱整個世界,吸納一切有益的養分;一個則固執地要把自己鎖在舒適而狹隘的小屋裡,拒絕與外界交流。這種對立與衝突,在中國曆史上的改革與保守之爭中體現得淋漓儘致。以宋代為例,朱熹作為理學的集大成者,其思想強調格物致知、正心誠意,雖然在後世成為官方哲學,但在當時也代表了一種對傳統儒家道統的堅守與回歸,有時也難免顯得有些固步自封,對新事物、新變化持審慎甚至排斥的態度,在某種程度上帶有“閉宗”的色彩。而王安石變法則是“開門”精神的大膽實踐。王安石麵對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麵,力主改革,推出青苗法、募役法、方田均稅法等一係列新法,試圖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,引入新的治理機製。儘管變法最終因觸動豪門大族的利益、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以及保守派的激烈反對而失敗,但其勇於打破常規、開放進取的精神,無疑是對“同人於門”的一種積極探索。一個像打開窗戶,努力呼吸新鮮空氣的智者;一個像守著裝滿舊物的箱子,生怕被人翻動的老頑固,他們之間的較量貫穿了整個中國曆史的變革時期。
那麼,九三呢?它就像一個高懸在兩者之上的警鐘,時刻提醒著我們,無論是追求“開門”的開放包容,還是警惕“閉宗”的狹隘偏執,都必須時刻破除內心的私心雜念、警惕潛藏的私利誘惑、杜絕過度膨脹的私欲。因為一旦私心作祟,即便是“開門”也可能變成引狼入室,為謀取私利而進行的虛假合作;即便是堅守原則的“閉宗”,也可能演變成黨同伐異、排除異己的工具。因此,九三爻辭的警示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。明代張居正推行的“考成法”,便是一個試圖用製度手段來破除官員私心、確保政令暢通的經典案例。考成法的核心在於“立限考事”、“以事責人”,即明確各級官員的職責與任務,並設定完成期限,定期進行考核,考核結果直接與獎懲、升遷掛鉤。這就像一個超級魔法師,用一套嚴謹、透明的製度體係,約束了官員們的私心和惰性,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,使得張居正的改革措施得以在全國範圍內有效推行,一度扭轉了明朝中後期的頹勢。
在當代,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,地球變成了一個“地球村”,國家之間的聯係日益緊密,利益交融不斷加深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我們尤其需要學習初九“同人於門”的智慧,以開放的胸襟、包容的心態積極融入世界,與各國人民一道,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。這意味著我們要摒棄零和博弈的過時思維,樹立合作共贏的新理念;要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,打破貿易壁壘;要促進文明交流互鑒,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。反之,我們絕不能學習六二“同人於宗”的狹隘,搞文化本位主義或民族沙文主義,將自己的文化或製度視為唯一優越,對其他文明采取排斥或貶低的態度,那樣就像一隻護食的小狗,看似在保護自己的“食物”,實則暴露了自己的短視與無知,最終會被時代所拋棄,孤立於世界民族之林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將視野聚焦到企業管理層麵,同樣需要汲取這三爻的智慧。一個成功的現代企業,必須具備初九“同人於門”的包容文化。這意味著要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,促進信息共享與協同合作;要建立開放的人才培養與引進機製,吸引和留住來自不同背景的優秀人才;要鼓勵創新思維,容忍試錯,營造一個百花齊放的良好氛圍。同時,要堅決避免六二“同人於宗”式的部門壁壘和“山頭主義”,不能讓各個部門像一堵堵厚重的牆,將企業分割成一個個封閉的“獨立王國”,導致資源內耗,決策低效。此外,還要時刻防著九三所警示的那種內部暗流湧動——如小團體利益、權力鬥爭、損公肥私等現象。在這方麵,阿裡巴巴集團推行的“中台戰略”便是一個值得借鑒的範例。所謂“中台戰略”,就是將分布在各個業務單元中的共性需求和資源進行整合與沉澱,形成統一的技術中台、業務中台、數據中台等,為前端業務提供強大的支撐和賦能。這就像一個超級大掃帚,把企業內部因部門壁壘而產生的信息孤島、數據煙囪清掃得乾乾淨淨,既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,也增強了企業的整體協同作戰能力,有效遏製了“伏戎於莽”式的內耗。
最後,落腳到個人修養層麵,天火同人卦的三爻辭同樣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學習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所倡導的“破心中賊”。王陽明認為,“破山中賊易,破心中賊難”,這個“心中賊”,便是我們內心的私心、私欲、偏見和執念。我們要努力破除這些“心中賊”,不斷提升自我修養,追求“無私”——不為私利所迷惑,“無偏”——不以個人好惡判斷事物,“無爭”——不與人作無謂的爭鬥與攀比的崇高境界。這就像給自己的心靈來了個徹底的超級大清洗,清除掉那些肮臟的塵埃和有害的病菌,讓心靈回歸本真的澄澈與寧靜。
喜歡天機地脈道請大家收藏:()天機地脈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