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火賁初九、六二、九三爻辭
初九:賁其趾,舍車而徒。
初九乃君子有剛明之德,居於下也。因其無位,無法施濟天下,唯求賁飾自己而已。君子修飾之道,在正其所行,守節處義,凡不正則寜不與同行。
象曰:舍車而徒,義弗乘也。
於義不可同行,寜舍車而步行。
六二:賁其須。
外飾於物,無法改變其本質,須因其本質如何加飾,乃賁之道。
象曰:賁其須,與上興也。
須賁之道,須與上隨,隨上而動,動靜歸依於所主。
九三:賁如濡如,永貞,吉。
賁之盛,須戒永正,則吉,因永正之心及行,很難維持。
象曰:永貞之吉,終莫之陵也。
如飾之變化多且非正,人所陵侮也,故戒之永正則吉。
嘿喲,《周易》賁卦可真是個神奇的家夥,居然揭示了“文”與“質”那複雜得像一團亂麻的辯證統一哲學。就好像把一堆零件扔在一起,告訴大家這裡麵有個超級厲害的組合。解析它的初九、六二、九三爻辭,能看到古人就像一群愛思考的老學究,對內外修飾、本末關係琢磨得比研究自家菜園子還仔細。
一、初九:舍車而徒——君子“窮酸”的內在“傲嬌”
“賁其趾,舍車而徒”,這畫麵就像一個君子穿著破鞋,放棄豪車走路,活脫脫展現出君子在卑微處境裡那股“我窮我有理”的精神風骨。
以足明誌,不假外飾:初九處於下位,就像沒權沒勢的小透明。不過人家君子可不這麼想,按照《論語》的說法,“不患無位,患所以立”。人家君子在無權無位的時候,首先重視“正其所行”,把裝飾放在“趾”上,就像告訴全世界:我走路姿勢正,就算窮得叮當響,也不能丟了節操。這就好比一個人沒錢買新衣服,就使勁兒把襪子洗得乾乾淨淨,以此來證明自己的高尚。
義弗乘車的道德抉擇:“舍車”可不是因為沒錢買車,而是人家有“於義不可同行”的清醒認知。這就跟孔子周遊列國時說的“富而可求也,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;如不可求,從吾所好”一樣,是超越功利的精神宣言。就好像有一輛豪車停在麵前,人家君子看都不看一眼,心裡想著:我才不跟你們這些世俗的富貴同流合汙呢!
守道安貧,其德自彰,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智慧。它告訴我們,即使生活條件艱苦,隻要堅守正道、安於貧困,一個人的品德和道德修養自然會彰顯出來。
就像古代的顏回一樣,他生活非常簡樸,“簞食瓢飲”,但卻能“不改其樂”。這種安貧樂道的精神,正是初九“徒”行的生動寫照。初九可能處於一種物質匱乏的環境中,但他並沒有被外界的物質誘惑所左右,而是堅守內心的純正和道德準則。
與那些盲目跟隨潮流、追逐物質享受的人相比,初九的行為顯得格外高尚。當大多數人都在爭搶金子時,他卻能獨善其身,坐在一旁,抱著一本破舊的書籍,搖頭晃腦地閱讀,並且還自我感覺良好。這種與眾不同的態度,反映出他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對內在品質的重視。
初九的選擇或許在當下社會中並不被大眾所理解或認同,但正是這種堅持和獨立,使得他的品德得以彰顯。他不為外界的喧囂和浮躁所動,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,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。
二、六二:賁其須——文質彬彬的“裝蒜”之道
“賁其須”揭示了外在修飾的根本原則,這就像給愛打扮的人上了一堂“如何裝得有文化”的課。
順其本真,飾不失本,這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和藝術。就如同須長在臉上,我們對它的修飾也必須遵循臉的形狀和特點。這其中蘊含的道理,正如同孔子所說的“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”。
六二陰爻居中守正,它所強調的便是裝飾必須依附於本質。這就好比一塊璞玉,未經雕琢時,它隻是一塊普通的石頭,但經過能工巧匠的精心打磨,它便能成為一件珍貴的玉器。然而,這雕琢的過程並非隨意為之,而是要順著玉的紋理進行,如此才能展現出玉的天然之美,否則,過度的雕琢反而會破壞玉的本質,使其失去原有的價值。
再來看人的例子,如果一個人本身的相貌特征像豬八戒,卻非要通過化妝和打扮來模仿孫悟空的形象,那無疑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做法。這樣不僅無法真正改變其本質,還可能讓人看起來不倫不類,甚至成為他人的笑柄。
因此,我們在生活中無論是對待自身還是對待事物,都應該尊重其本真,在適當的範圍內進行修飾和裝扮,以達到既不失去本質又能展現出獨特魅力的效果。
與上興動的依附之道:“動靜歸依於所主”呼應了《係辭》“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”的秩序觀。就像古代帝王的冠冕上的旒,它擺動的幅度取決於帝王走路的快慢,外在禮儀必須服務於內在德性。這就好比一個小跟班,走路的姿勢都要跟著老大走,生怕走錯一步就被老大踢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