賁:亨,小利有攸往。
物有外飾而後有立,但須有內實而加外飾,則可以亨。因文飾之道可以增加光彩,故必利於小進。
象曰:賁亨,柔來而文剛,故亨。兮剛上而文柔,故小利有攸往,天文也;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
賁之道能亨,實由飾而來,飾之道,須來往以柔,求文飾以剛,名須正,故利小吉。賁飾之道,並非能增其內實,隻外加文彩而已。今人但求外飾,不求內實,富侈表麵,內無實才,比比皆是,上位者所用皆富有之人,此敗亡之初始象也。
觀乎天文以察時變,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。
天文,為日月星辰之錯列,四時寒暑之變化。人文為人理之倫序,觀人文以教化天下,此聖人用賁之道也。
象曰:山下有火,賁。君子以明庶政,無敢折獄。
山下有火,草木為其明照而有光彩,此賁飾也。聖人觀此明照之象,以修明庶政,成文明之治,無敢於用文飾,掩飾實情,枉法不顧,故君子以用明為戒。
嘿,如今這“顏值即正義”的時代可真是熱鬨非凡!打開手機,各種美顏濾鏡把每個人都變成了標準的俊男靚女;走在街上,霓虹閃爍的廣告牌比商品本身更吸引眼球;就連找工作、談戀愛,第一印象的“眼緣”似乎都成了勝負手。這種對表麵光鮮的極致追求,活像中世紀歐洲宮廷裡那些塗脂抹粉的貴族,明明滿臉皺紋卻非要用鉛白蓋得像個石膏像,連呼吸都透著一股虛偽的香氣。不過咱今兒不聊這些現代怪現象,咱得往根上刨——聊聊《周易》六十四卦裡的第二十二卦“賁卦”,看看咱們老祖宗早在三千年前是怎麼看穿這場“華麗外衣”的遊戲,又是怎麼給後世子孫留下這場關於形式與本質的深刻寓言的。畢竟,當我們在直播間為網紅的完美人設打賞時,或許周文王正躲在卦象後麵冷笑:“小子們,這戲碼我早就見過了!”
《周易》的卦辭說得玄乎:“賁:亨,小利有攸往”,聽著挺吉利,好像隻要學會裝飾就能萬事亨通似的。更絕的是它那“山下有火,賁”的自然意象——夕陽西下時,落日的餘暉給山巒披上一層金紅的霞帔,岩石的棱角在光影中變得柔和,連枯樹都仿佛燃燒起來。這種天地間最原始的“文飾”,確實美得讓人窒息。可古人偏要把這自然現象拔高到哲學高度,說什麼“剛柔交錯,天文也;文明以止,人文也”,好像給陶罐畫幾道花紋就能讓它靈魂升華似的。文飾這東西,確實像把刻刀,能把璞玉琢磨得光華四射——但前提是那得真是塊玉,你要是拿塊破石頭雕,雕得再花哨也還是塊破石頭。就說戰國時齊桓公那檔子事吧,《韓非子》裡寫得明明白白:這位霸主某天突然心血來潮穿了件紫色朝服,結果第二天滿朝文武都換上了紫衣服,老百姓更是趨之若鶩。當時一匹紫布的價格生生被炒到普通布料的十倍,搞得國家差點出現“紫布危機”。您瞧瞧,這文飾對社會風尚的引領力,簡直比現代網紅帶貨還凶猛,齊桓公要是活在今天,估計能憑一己之力帶火整個紫色產業鏈,順便把股票市場攪個天翻地覆。
《彖傳》給賁卦的解讀更是腦洞大開,說什麼“賁,亨。柔來而文剛,故亨。分剛上而文柔,故小利有攸往”。這繞口令似的解釋,說白了就是“柔質作用於剛質”——好比給鋼筋混凝土刷上大理石漆,剛硬的內核配上柔美的外表,聽著挺有道理。可它非要扯上陰陽互動,說什麼剛柔交織就像男女搭配乾活不累,還美其名曰“賁飾煥發光彩的深層動力”。這就有點給自己貼金了,照這邏輯,給棺材刷油漆也能算“陰陽調和”?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區流行的“徽派磚雕”,工匠們在青磚上雕出花鳥魚蟲、戲曲人物,那確實是“剛柔相濟”的典範——磚的剛硬承載著刀工的柔美。可後來有些工匠本末倒置,為了雕工複雜把磚雕弄得跟紙糊似的,一下雨就酥,這時候再談“陰陽互動”,不成了笑話嗎?說到底,賁卦這玩意兒,就像個兩麵派的魔術師,既能把璞玉變成珍寶,也能把朽木偽裝成棟梁。
文質之辨:內實是根,外飾是花架子
賁飾之道可不是孫悟空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,它得有個紮在地裡的根。就像蓋房子,你要是敢在流沙地上起高樓,就算請貝聿銘來設計,用純金打造外牆,一陣台風過來照樣給你吹成比薩斜塔——哦不,是直接吹塌。外在修飾這東西,就像給大樹嫁接的花枝,得有堅實的樹乾和發達的根係托著,才能開出有生命力的花。要是內裡早就爛透了,光靠表麵貼金,那就是現代版的“鍍金馬桶”,看著金燦燦的,湊近一聞全是鐵鏽味。
內實是外飾的生命之本:孔老夫子早就看透了這層窗戶紙,在《論語·雍也》裡劈頭蓋臉就說:“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文質彬彬,然後君子。”這話翻譯過來,就像咱們評價一道菜:要是食材新鮮得能蹦躂,但廚子手藝爛得把龍蝦炒成橡皮筋,那叫“野”;反過來,盤子雕得跟藝術品似的,裡麵的菜卻是昨天的剩菜回鍋,那叫“史”——也就是虛偽空洞。真正的好菜,得是頂級食材配上精湛廚藝,吃進嘴裡能讓人靈魂顫抖。這道理放哪兒都通用:一個商周青銅鼎,先得有範鑄法精準澆築的器身,能扛住烈火烹煮,才有資格在表麵刻上饕餮紋;一個人,先得有“仁義禮智信”的內核,肚子裡有真才實學,臉上才能自然流露出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的神采。您以為達·芬奇畫《蒙娜麗莎》是靠運氣?人家在佛羅倫薩醫學院偷偷解剖了三十多具屍體,把肌肉怎麼牽動嘴角、血管怎麼影響膚色都研究透了,光素描稿就畫了整整十二本!後來他畫《最後的晚餐》,為了讓猶大的表情更真實,整天泡在賭場和妓院裡觀察小人嘴臉——這才是藝術的“內實”!就像上海中心大廈,地下打了九十米深的樁基,用了整整十萬立方米混凝土,這才有底氣在天上扭出那漂亮的“s”形曲線,不然早被台風刮到黃浦江裡喂魚了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迷失於浮華的末世之憂:中國曆史上從來不缺明白人敲響警鐘。戰國時韓非子就罵那些“服文采,帶利劍”的空談家是“蠹蟲”;漢代王充在《論衡》裡專門寫了篇《超奇》篇,痛批“飾麵者皆欲為好,而運目者希”的社會風氣。可架不住人類總愛重蹈覆轍。看看現在:消費主義像個八爪魚,把觸手伸進每個人的錢包。女孩子們省吃儉用三個月,就為買個印著ogo的帆布包;小夥子們貸款也要買輛豪車,停在城中村的出租屋樓下。社交媒體更是把這場“浮華秀”推向高潮——白領們在咖啡館擺拍加班照,其實ps了八小時;網紅們在直播間哭窮賣慘,轉頭就提輛瑪莎拉蒂。更可怕的是,這種風氣已經滲透到社會骨髓:企業招聘要看“顏值分”,官員升遷要懂“形象工程”,連大學教授評職稱都得先學會“包裝”論文。權力和資源像長了眼睛似的,專往那些油頭粉麵、能說會道的“繡花枕頭”身上跑。這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?西晉那會兒,石崇和王愷在洛陽鬥富,王愷用糖水刷鍋,石崇就拿蠟燭當柴燒;王愷做了四十裡紫絲布步障,石崇直接搞出五十裡錦緞步障。當時的貴族子弟們天天塗脂抹粉,手裡拿著麈尾,走路都怕踩死螞蟻,結果呢?“永嘉之亂”一來,這些“玉人”跑得比兔子還快,最後被匈奴人抓去當奴隸,連擦胭脂的力氣都沒了。這種大廈將傾前的瘋狂,就像有人在泰坦尼克號上辦化妝舞會,音樂越歡快,沉沒時就越諷刺。
天文與人文:賁道的宇宙大秀場
賁卦最能忽悠人的地方,就是把描龍畫鳳這種手藝活兒,硬生生拔高到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學高度。這就好比街頭捏麵人的突然宣布自己在研究量子物理,口氣大得能吹破牛皮。它左手拉著“天文”,說日月星辰都是老天爺的裝飾;右手拽著“人文”,說詩書禮樂是人類的妝容,兩邊一扯,就把自己架到了宇宙級秀場的t台上。
洞察天時:天文啟示的賁道之源:《彖傳》裡說“剛柔交錯,天文也”,這話聽著挺唬人。所謂“天文”,說白了就是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,四季寒暑的循環往複。老天爺確實是最高明的“化妝師”:春天給大地塗滿嫩綠的眼影,秋天又撒上金黃的腮紅;月亮每月換套行頭,從月牙兒的超短裙到滿月的晚禮服。可這跟咱普通人有啥關係?難道抬頭看星星能看出股票漲跌?還真彆說,古人還真就這麼想的。《尚書·堯典》裡記載,堯帝“乃命羲和,欽若昊天,曆象日月星辰,敬授民時”——說白了就是通過觀察天象來製定曆法。什麼時候播種,什麼時候收割,全看太陽和星星的“臉色”。商代的甲骨文中,有大量“觀星”“祭日”的記載,當時的巫祝既要當占星師,又要當氣象員,還要負責給商王的王冠設計紋飾,這大概就是最早的“天文時尚博主”了。東漢的張衡更絕,不僅寫了《靈憲》解釋宇宙結構,還造了渾天儀——這玩意兒外層刻著二十八星宿,內層有機關,能跟著天體轉動。當時的人看著渾天儀上的銅圈和刻度,真以為觸摸到了老天爺的梳妝台。可問題是,這精美的儀器能讓老百姓多打糧食嗎?就像現在的天文愛好者,花幾十萬買望遠鏡看星雲,看得再清楚,明天上班遲到了老板照樣扣工資。那天上的星星再好看,終究是中看不中吃的“太空裝飾”,你總不能摘下來串成項鏈掛脖子上吧?
化成天下:人文賁飾的教化之功:《彖傳》跟著就把話頭拉回人間:“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”意思是說,人類社會的倫理綱常、禮樂典章這些“人文”,就像給野蠻的人性穿上得體的衣服,能讓社會變得和諧美好。這話說得倒是漂亮,就像說給野馬套上韁繩就能變成千裡馬似的。周公製禮作樂,搞出“君臣父子”那套秩序,確實把商朝的血腥祭祀改造成了溫文爾雅的禮儀表演;孔子周遊列國,整理《詩》《書》,修訂《春秋》,就是想給亂哄哄的春秋時代重新化個“人文妝”。可這“人文賁飾”到後來也變質了。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“八股文”,格式規定得比軍裝還整齊,破題、承題、起講、入手,一步都不能錯,結果呢?培養出一堆隻會掉書袋的“兩腳書櫥”。現在有些大學搞“通識教育”,把《詩經》《楚辭》編成網紅課程,老師穿著漢服上課,學生打卡拍照發朋友圈,學分拿到手就忘,這跟孔子想的“化成天下”差了十萬八千裡。《詩經》裡的“風雅頌”確實美得冒泡,“關關雎鳩”能讓人心跳加速,“蒹葭蒼蒼”能讓人掉眼淚,可現在有多少人願意關掉抖音,靜下心來讀三分鐘?這就像故宮裡的《千裡江山圖》,用寶石顏料畫的青山綠水,現在成了文創雪糕的圖案,遊客舔著雪糕拍張照,就算“文化傳承”了。這種“人文賁飾”的墮落,比沒人看的古籍更讓人痛心——它把珍珠磨成了痱子粉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明庶政與慎折獄:賁德在政治裡的鬨劇
《象傳》給賁卦加了段“政治正確”的注解:“山下有火,賁。君子以明庶政,無敢折獄。”這話聽著冠冕堂皇,實際上就是提醒當官的:彆被表麵文章蒙了眼!可古往今來,偏偏有那麼多官員把這話當耳旁風,非要在政治舞台上表演“皇帝的新裝”。
明庶政:文明治理的賁飾之光:“山下火明”這個意象確實不錯——夕陽照在山頭上,每個溝壑都看得清清楚楚。君子處理政務就得這樣,賬目要透明得像玻璃窗戶,決策要公開得像廣場演出,不能藏著掖著玩貓膩。
無敢折獄:警惕文飾對實質正義的遮蔽:賁卦最厲害的警示就是“無敢折獄”,處理刑獄的時候,彆被那些華麗的辭藻、複雜的程序和權勢的偽裝給騙了。要是為了追求表麵和諧,不顧事實、曲解法律,那就是對賁道的背叛。司法要是成了文辭修飾的戰場,正義女神就得在語言的迷霧裡迷路了。包拯審案重證據、斥虛飾,這是對“無敢折獄”精神的堅守。現在有些司法人員,就愛搞些花裡胡哨的東西,把簡單的案子搞得複雜無比,就像那魔術師變戲法,最後連自己都不知道變出來的是啥。
賁卦精義說得好聽,說真正的“亨通”得內質豐饒和外在表達得體統一。可在這浮躁的時代,多少人隻看到了表麵的絢爛華彩,卻忽略了內在的真實。那些沒有內在支撐的華麗,就像泡沫一樣,在曆史的長河裡,“噗”的一聲就沒了,啥都留不下。咱可彆被這表麵的熱鬨給忽悠了,得好好看看這華麗外衣裡麵,到底藏著啥玩意兒!
喜歡天機地脈道請大家收藏:()天機地脈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