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觀現在很多人,把“感”變成了“表演”:
追星隻看舞台上的光芒,看不到明星背後練舞到膝蓋積液的視頻;
交朋友隻看“對我好不好”,看不到對方在你發燒時默默煮的薑茶;
談戀愛隻看“他秒回消息”,看不到他在加班時偷偷給你點的宵夜備注“涼了就熱一下”。
象曰吐槽得好:“鹹其脢,誌未也。”——你盯著“看得見的”感動,誌向跟沒見過世麵的土撥鼠似的,隻會盯著眼前的胡蘿卜,根本不懂“背後的用心”才是最戳人的。
九五的“無悔”也在說:當你不再執著於“被看見”,不再需要“被誇獎”,隻是單純想對一個人好,“感”就成了最自然的事,自然不會後悔。
三、上六:嘴炮選手的悲劇——靠“說”感動人,不如去跟鸚鵡比誰話多
終於到了鹹卦的頂點:上六爻辭“鹹其輔,頰,舌”。
翻譯成人話:你所謂的“感”,不過是動了動腮幫子、耍了耍舌頭罷了!
古人太懂人性了:上六是陰柔居高位相當於“社交場合的話癆擔當”“情感博主”“隻會撒嬌的小女生”),天天把“我超愛你”“我最懂你”掛在嘴邊,但從來沒實際行動。
場景一:網戀奔現的“語言藝術家”
男生網戀三個月,每天發“寶貝我想你”“你是我見過最特彆的人”,女生終於答應奔現。結果見麵當天,男生全程捧著手機打遊戲,女生說“有點冷”,他頭也不抬:“多喝熱水啊。”女生說“有點餓”,他甩來一句:“附近有家餐廳不錯。”
最後女生留下一句:“你不是愛我,你隻是愛‘說愛’。”
場景二:職場“畫餅高手”
某銷售總監特彆會說:“跟著我乾,年底每人一輛車!”“這個項目做好了,人人都是股東!”結果年底發獎金,他扣了30說“公司資金緊張”;項目成了,他把功勞全攬在自己身上。團隊成員私下吐槽:“跟他乾,不如信春哥。”
象曰直接撕破臉:“鹹其輔頰舌,滕口說也。”——“滕口說”就是“嘴比腦子快”,跟放屁帶響似的,除了吵得人煩,屁用沒有。
更紮心的是,這種“嘴炮式感應”會透支信任:
父母總說“我為你好”,卻不肯聽你說一句“我不想這樣”;
朋友總說“有事兒找我”,你真有事時他卻消失得比外賣小哥還快;
情侶總說“永遠愛你”,卻連你過敏不能吃芒果都記不住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心理學有個“語言可信度定律”:一個人說的話,隻有10來自內容,30來自語氣,60來自行動。你說“我愛你”一百遍,不如給他煮一碗他愛吃的麵;你說“我懂你”一千遍,不如在他哭的時候遞一張紙巾。
上六的教訓很直白:彆把“嘴甜”當“感性”——感動從來不是“說”出來的,是“做”出來的。就像冬天取暖,你說“我很暖”沒用,得把暖氣打開;你說“我心疼你”沒用,得把外套披在他身上。
終章:鹹卦的終極真相——感對了,全世界都是同頻的人
現在回頭看澤山鹹下三爻,其實藏著古人的“感應哲學”:
九四教你“彆私心內耗”:感應不是“考核對方”,是“看見自己”——你是因為“他值得”而感,還是因為“你需要”而感?
九五教你“用背後用心感動人”:最高級的“感”是“無聲”——我不說,但我做了;我不炫耀,但你一定能感覺到。
上六教你“彆做嘴炮選手”:最無效的“感”是“表演”——你說得再動聽,不如遞一杯熱牛奶。
合起來就是:想被人“感”到?先學會“真”——真心的喜歡,真心的付出,真心的不說謊。
不然呢?
像九四那樣“憧憧往來”,你會變成“社交僵屍”——手機消息不斷,卻沒有一個能走進心裡;
像上六那樣“滕口說”,你會變成“無效溝通機器”——嘴皮子磨破了,卻沒人願意聽你說;
連九五的“背肉感”都沒有,那你根本不懂什麼叫“真正的共鳴”。
最後想跟大家說:
這個世界上所有的“感”,都是“我懂你沒說出口的話”,不是“我說了你好多的廢話”;
是“下雨時傾斜的傘”,不是“我會保護你”的承諾;
是“記住你愛吃的菜”,不是“我最懂你”的宣言。
下次遇到想“感”的人,彆先想“他能給我什麼”,先想“我能偷偷為他做什麼”——比如幫他帶杯熱飲,比如記住他的小習慣,比如在他低穀時說“我在”。
這才是鹹卦教給我們最可愛的道理:感,不是“求”,是“給”;不是“演”,是“真”。
畢竟,能被真心感應到的,才是這世上最珍貴的緣分啊。
彩蛋互動:
你在生活中遇到過“九四式內耗”“九五式溫暖”或“上六式嘴炮”嗎?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,點讚最高的送一本《周易》漫畫版——畢竟,懂點古人智慧,社交少踩點坑~
喜歡天機地脈道請大家收藏:()天機地脈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