啥叫“不惡而嚴”?就是“我對你客客氣氣,但你敢碰我底線,我就讓你知道我不是軟柿子”。這招有多絕?舉三個場景你就懂了。
場景一:職場搶功勞——“劃清界限,用事實說話”
同事小李總愛把團隊成果說成自己一個人的。以前你會拍桌質問:“這方案明明是我們一起做的!”現在你學“遁”:每次開會前,你把自己的工作記錄拍張照發群裡,配文“本次項目用戶調研由我負責,數據已同步至共享文檔”;彙報時你說:“感謝小李的統籌,我的部分是用戶畫像分析,具體數據大家看屏幕。”——語氣平平,但每一句都在劃清界限。幾次之後,小李再也不敢隨便搶功,因為他知道“你有證據,他不敢耍賴”。
場景二:親戚打聽隱私——“糊弄學+溫和拒絕”
七大姑八大姨總愛問:“一個月賺多少?”“對象找了嗎?”以前你會不耐煩:“關你什麼事!”現在你學“遁”:賺多少就說“夠花就行,比上不足比下有餘”;對象就說“正在接觸,緣分急不來”。要是她追問,你就笑著說:“姨,您最近跳廣場舞有沒有新學的曲子?我媽總說想跟您學。”——把話題引到她身上,既不得罪,又堵住她的嘴。
場景三:熊孩子搗亂——“平靜堅定,設立規則”
鄰居家小孩總來你家翻抽屜、搶玩具。以前你會吼:“再鬨滾出去!”現在你學“遁”:第一次他翻抽屜,你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:“小朋友,這個抽屜是姐姐的,你可以玩茶幾上的拚圖。”第二次他又來,你把他抱到拚圖區,遞給他一塊拚圖:“我們一起拚恐龍吧?”第三次他再來,他已經自覺去玩拚圖了——沒有情緒,但他能感覺到“你有原則”。
古人這招多聰明啊!罵人隻會激化矛盾,“莊嚴”才是最好的“防小人雷達”——你越穩,小人越不敢輕易招惹你;你越淡定,爛人爛事越難影響你。
四、遁卦的終極秘密:“退”不是終點,是“等風來”
最後那句“遁之時義大矣哉!”——“退”的時機,太重要了!
有人覺得“退”是窩囊,其實恰恰相反:就像冬天的種子,藏在土裡不是死,是在等春天的雨;就像彈簧,壓得越低,彈得越高。
曆史裡的“遁”:韓信的“胯下之辱”
韓信年輕時窮得叮當響,有天在街上被幾個地痞攔住:“要麼殺我,要麼從老子褲襠下鑽過去。”韓信沒跟他拚命,趴下鑽了過去。圍觀的人都笑他“膽小鬼”,但後來呢?他投奔劉邦,助漢滅楚,成了“兵仙”。要是當時他跟地痞拚命,要麼死,要麼坐牢,哪來的機會指揮千軍萬馬?他的“遁”,是“我忍這一時,是為了忍辱負重,等一個能證明自己的舞台”。
文學裡的“遁”:蘇軾的“一蓑煙雨”
蘇軾被貶黃州時,從京城的大官變成“團練副使”,沒實權、沒俸祿,連住的地方都沒有。但他沒天天罵“皇帝眼瞎”,反而在東坡開荒種地,發明“東坡肉”,寫下“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”。要是他整天怨天尤人,哪來“大江東去”的豪邁?哪來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的底氣?他的“遁”,是“我退到山水間,是為了滋養心靈,等一個重新綻放的時機”。
我們的“遁”:暫停,是為了更好地出發
去年我裸辭在家,很多人說我“不務正業”。但我知道,之前的工作已經讓我“透支”:每天加班到淩晨,身體亮紅燈,對工作失去熱情。那半年我乾了啥?學攝影、練書法、去各地旅行。現在我做起了自由攝影師,接的活都是自己喜歡的,收入比以前還高。朋友問我:“你怎麼突然想通了?”我說:“我就是‘遁’了一段時間,等自己充好電,再重新出發。”
老祖宗的“遁”,從來不是“放棄”,是“藏器於身,待時而動”——我把本事藏著,把脾氣斂著,等機會來了,我再拿出來驚豔所有人。
結尾:今天的我們,該怎麼“遁”?
其實現在的生活裡,“遁”的場景太多了:
遇著職場pua,彆硬剛,先攢經驗跳槽;
跟對象吵架,彆翻舊賬,先冷靜半小時;
看見網上杠精,彆搭理,關了頁麵去吃頓好的;
麵對爛人爛事,彆糾纏,一笑而過繼續趕路。
“遁”不是“認輸”,是“我知道什麼時候該把勁兒用在刀刃上”。
就像打太極,你推我一下,我退一步,不是怕你,是在找你的破綻——等我一發力,你反而站不穩。
下次再遇到想“硬剛”的事,不妨想想遁卦:退一步,不是窩囊,是優雅;忍一時,不是怕,是贏在後麵。
畢竟,老祖宗說了——“遁而亨也”。
你退的不是“麵子”,是“給未來的自己留條更寬的路”啊!
今日互動:你最近一次“遁”是什麼時候?後來怎麼樣了?評論區聊聊~
喜歡天機地脈道請大家收藏:()天機地脈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