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澤睽初九、九二、六三爻辭
初九:悔亡,喪馬勿逐,自複;見惡人,無咎。
卦之初,即睽之始時,於睽時又剛動於下,其悔可知,於此時因不能行而喪其馬如勿逐則馬自複回。因睽時小人必眾,若棄之,則必天下而仇己乎?就會喪失坤德之含弘功能,乃致凶地。不但無法使之化善,更遑論能合之,故有必見惡人之議,所以自古以來能化奸邪為善良,去仇敵而為臣民者,皆因不拒絕見之。
象曰:見惡人,以辟咎也?
於睽時人情乖違,為求和合,若因其惡人而避之,則生眾仇於君子,故見惡人乃為避免怨咎之悔也。
九二:遇主於巷,無咎。
睽違之時乃陰陽不合,且剛戾相對,即令為陽剛之中臣,當以委曲而婉轉之善道將就於主,期使之合,絕非求附君主而屈道相向也。
象曰:遇主於巷,未失道也。
此意即當以至誠以動君心,使明義理而能求相合,不可屈道迎逢,乃真未失道。今之小人明知不正,然於乖違,之時,隻知迎合奉承,為求己利,枉顧正道,故因時局而戀誌之人乃真小人也。
六三:見輿曳,其牛掣,其人天且
劓,無初有終。
三爻位為下卦之上,本離下卦而求進於上,今逢四之剛為阻,而下二爻之陽剛於後,處此之時又逢乖違不和,猶牛車之行具,牛受掣阻於前,後有車興在後,如以此狀況,又求力進,則必重傷於上,宜剛守中正之道與其對應,待睽終極之時必合,方為善處之道。
象曰:見輿曳,位不當也,無初有終,遇剛也。
見車牛之負掣後拖曳而行,知位所不當,聖人知理順行,知時而守,待遇剛而能合。2.5——看不見摸不著,卻無孔不入。
情侶為“火鍋蘸料要不要加麻醬”冷戰三小時,同事因“周報標題用感歎號還是句號”翻白眼,連小區遛狗大爺都能因“你家柯基踩了我家貴賓的腳”跟你掰扯半小時《動物保護法》。
《周易》六十四卦裡,“火澤睽”排第三十八,專門講這種“彼此不對付、擰巴著勁兒”的狀態。但彆慌!初九、九二、六三這三個爻,簡直是老祖宗藏在龜甲獸骨裡的“吵架生存指南”,還是帶點人間煙火氣的幽默版!
初九:悔亡,喪馬勿逐,自複;見惡人,無咎——矛盾初期,彆當“追馬人”
原文拆解:悔意會跑,丟了馬彆追,遇見討厭的人也彆躲
爻辭第一句“悔亡”,說的是剛進入“睽”的狀態時,那些後悔、擰巴的情緒其實會自己消散。就像你早上跟對象吵了一架,氣鼓鼓出門,結果中午點奶茶時又想起ta上次給你剝蝦的樣子,悔意“唰”地就沒了一半——這不是你突然大度,是“睽”的初始階段,情緒還沒燒到沸點呢。
接下來“喪馬勿逐,自複”,丟了馬彆追,它自己會回來。這裡的“馬”不是真馬,是你在矛盾裡丟失的體麵、主動權,甚至是一口氣。我有個朋友阿琳,去年跟閨蜜因為“誰先搶了演唱會門票”冷戰,阿琳氣到把閨蜜微信拉黑,結果第二天早上刷朋友圈,看見閨蜜發了張演唱會現場照,配文:“替你看了,舞台燈牌是你最愛的紫色,拍了200張照片發你!”阿琳當場破防,主動發消息:“晚上火鍋我請,你挑店。”你看,那匹“丟失的馬”友情)根本不用追,它自己會溜達回來。
最後“見惡人,無咎”,遇見討厭的人也彆躲,沒壞處。這裡的“惡人”不是殺人犯,是那些跟你不對付、說話帶刺、總挑你毛病的人。
生活場景:從情侶吵架到職場撕x,全是“見惡人”的學問
咱用具體場景翻譯一下:
場景1:情侶冷戰。你跟對象因為“他總忘記倒垃圾”吵架,他甩下一句“你愛倒不倒”摔門而去。這時候你想:“我再也不理他了!”但彆急,晚上他可能抱著榴蓮回來,蔫頭耷腦地說:“樓下超市打折,買了倆,你不是愛吃嗎?”這時候你要是端著架子說“誰要吃你的破榴蓮”,那這冷戰能持續到明年;但你要是接過榴蓮剝兩瓣塞他嘴裡,說“下次再忘倒垃圾,我就把你臭襪子塞榴蓮殼裡”——矛盾當場化解,還能收獲一個“怕老婆”的可愛男友。
場景2:職場小人。你新入職,部門有個老員工總搶你功勞,開會時把你的方案說成“團隊智慧”,私下還跟領導吹耳邊風:“小x能力不行,還是我來吧。”這時候你要是躲著他,他隻會更囂張;但你要是端著咖啡湊過去,說:“哥,您上次教我的exce函數真好用,我按您說的改了報表,領導誇專業!對了,您幫我看看這個新方案,我想請您把關,彆讓領導挑出刺兒。”——老員工吃軟不吃硬,當場就紅了臉,以後不僅不搶你功勞,還主動教你業務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《象傳》說“見惡人,以辟咎也”,翻譯成人話就是:躲著討厭的人,相當於把“矛盾種子”埋在土裡,它會自己發芽長成荊棘;主動碰個麵,把話攤開,反而能把刺拔了。
我表姐以前跟我吐槽過她的小學同桌:那男生總揪她辮子,表姐躲著走,結果男生變本加厲,在她課本上畫烏龜。後來表姐換了座位,新同桌是個小胖子,總給她帶糖,還跟她說:“彆理那個傻x,他追女生就這招,我妹也遇到過。”表姐這才明白——當年要是主動跟那男生說“你再揪我辮子,我就告訴老師”,沒準兒早成“不打不相識”的朋友了。
深層邏輯:矛盾初期的“軟處理”智慧
心理學有個“踢貓效應”:你被老板罵了,回家罵老婆,老婆罵孩子,孩子踢貓。矛盾像滾雪球,越躲越大。“見惡人”不是讓你低三下四,是用“主動接觸”打破信息差,用“軟態度”化解攻擊性。就像兩隻炸毛的貓,你硬碰硬,它們能打一架;但你蹲下來摸兩把,它們反而蹭你手了。
九二:遇主於巷,無咎——跟領導貴人溝通,繞個彎兒比直球更有效
原文拆解:在巷子裡偶遇領導,不是拍馬,是真誠走心
爻辭“遇主於巷”,“巷”不是陰暗的小胡同,是“非正式場合”。古代主仆有彆,直接找領導彙報是大不敬,但在巷子裡偶遇,聊兩句家常,反而自然。“無咎”就是說,這種溝通方式沒毛病,甚至能拉近距離。
重點是“未失道也”——《象傳》解釋,這不是丟原則,是用真誠打動對方。《周易》講“變易”,溝通方式也得變:硬邦邦提需求,對方可能抵觸;但繞個彎兒,從關心、共情切入,反而能說到心坎裡。
生活場景:從求報銷流程到勸爸媽養生,全是“巷遇”的藝術
場景1:職場溝通。我同事小王想推“彈性打卡”製度,怕直接找總監被懟“年輕人就是想偷懶”。結果有天在茶水間碰到總監,總監揉著肩膀說:“昨晚陪客戶喝酒,今早差點遲到。”小王沒提工作,先接話:“我爸也這樣,應酬多,頸椎都不好了!對了,我看您辦公室有按摩儀,管用嗎?”總監聊嗨了,說:“彆提了,我正想招個行政管考勤,讓大家靈活點……”後來“彈性打卡”真的推行了,總監還跟hr說:“小王這小子,會來事兒!”
場景2:家庭溝通。我媽總逼我吃保健品,我說“沒用”,她能念叨三天。後來有次她跳廣場舞扭了腰,我請假陪她去醫院,路上說:“媽,我看小區王阿姨天天喝黑芝麻糊,說對腰好,咱也試試?我給你買最好的,無糖的。”我媽當場就樂了:“行,聽你的!但你彆買太貴的,浪費錢。”現在她不僅喝黑芝麻糊,還主動問我:“那個xx鈣片,你說我是早上吃還是晚上吃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