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象傳》說“遇主於巷,未失道也”,核心是“真誠”比“套路”重要。就像你追對象,天天送玫瑰,她可能嫌俗;但你記住她隨口說“最近失眠”,送個助眠香薰,她絕對記你一輩子。
警惕偽“巷遇”:彆把迎合當真誠
現在有些人把“遇主於巷”玩歪了:領導喜歡喝茶,他就天天帶茶葉;領導愛打高爾夫,他就報班陪打——這不是“巷遇”,是跪舔。
《周易》講“中正”,溝通得守住底線。我之前有個同事,為了討好領導,把部門數據改了報上去,結果東窗事發,領導第一個把他開了。
真正的“巷遇”是:用對方的興趣打開話題,用真誠的建議解決問題。就像你跟爸媽聊養生,不是為了讓他們彆嘮叨,是真關心他們的身體;你跟領導聊私事,不是為了拍馬,是想理解他的壓力。
六三:見輿曳,其牛掣,其人天且劓,無初有終——哪怕現在慘成狗,熬過去就是春天
原文拆解:車被拽、牛被拉,還撞上個“毀容怪”,但最後能成
爻辭畫麵感極強:一輛牛車,牛在前邊被拽著走,車在後邊扯著牛,駕車的還是個“天且劓”的人——“天”是剃光頭古代刑罰),“劓”是割鼻子,妥妥的“地獄級難搞組合”。但爻辭說“無初有終”,現在雖然慘,最後肯定能成。
《象傳》解釋:“見輿曳,位不當也”——現在的困境是因為位置不對,時機沒到;“無初有終,遇剛也”——熬過去,遇到“剛”轉機、貴人),就能成。
生活場景:從創業失敗到考試逆襲,全是“熬”的勝利
場景1:創業初期。我鄰居家的95後小夥子,去年開奶茶店,選址在背街小巷,裝修花光積蓄,結果開業三個月,每天營業額不到三百。他天天蹲在店門口抽煙,我媽跟他說:“你試試搞點花樣,比如給外賣小哥送免費酸梅湯,讓他們幫你宣傳。”他真這麼做了,外賣小哥們口口相傳,後來成了“網紅店”,現在分店都開兩家了。他說:“最慘的時候,我連房租都交不起,但想著‘無初有終’,就咬著牙挺過來了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場景2:考試逆襲。我表弟高考失利,讀了個專科,他爸罵他“沒出息”,他躲在房間哭了三天,然後報了專升本培訓班。每天五點起床背單詞,晚上十點才回宿舍,同學笑他“裝努力”,他說:“我這叫‘見輿曳’,現在難,但總會過去的。”結果他專升本考了年級第一,又考研進了985,現在在實驗室搞科研,當初笑他的同學都喊他“大神”。
曆史與文化中的“無初有終”:古人早就懂“熬”的智慧
司馬遷寫《史記》,被宮刑,忍辱負重十三年,終成“史家之絕唱”;蘇軾被貶黃州,窮得吃不起肉,發明“東坡肉”,寫出“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”;王陽明被貶龍場,在山洞裡悟道,創立“心學”——這些人都是“六三爻”的現實版:位置不當、時運不濟時,不硬剛、不放棄,熬到轉機,終成大器。
《周易》講“變易”,“位不當”隻是暫時的。就像你種多肉,剛開始總養死,因為你天天澆水;等你學會“少澆水、多通風”,它反而長得胖嘟嘟的。所有的“一開始不順”,都是給後來的“成功”攢經驗值。
終極總結:《火澤睽》不是教你“遠離矛盾”,而是教你“搞定矛盾”
很多人怕“睽”,覺得“不對付”就是壞事,其實大錯特錯——
《火澤睽》的“睽”,是“火在上麵燒,澤在下麵流”,看似方向相反,實則同源。就像夫妻吵架,吵的是“你不懂我”,內核是“我希望你更懂我”;同事不和,爭的是“方案誰對”,本質是“都想把項目做好”。
初九教你“矛盾初期,彆當追馬人”——悔意會消,馬會自回,躲著惡人隻會攢怨氣;
九二教你“溝通不是硬剛,是繞彎走心”——巷遇不是拍馬,是真誠,守住底線才是真“未失道”;
六三教你“現在有多慘,未來就有多甜”——位不當是暫時的,熬過去,剛轉機)會來,終能成。
寫給所有正在“睽”裡掙紮的你
生活裡的“睽”太多了:
你想減肥,室友天天吃炸雞;
你想學習,家人總拉你追劇;
你想創新,公司總說“按老規矩來”。
但彆怕,記住《火澤睽》的三個錦囊:
1.彆追彆躲:丟了馬會回來,討厭的人見麵了,說不定能成朋友;
2.繞彎走心:跟領導溝通彆直球,跟爸媽勸誡彆說教,真誠比套路有用;
3.熬住彆慫:現在的難都是鋪墊,熬過去,你會感謝那個沒放棄的自己。
最後送你一句爻辭改編的雞湯:
“無初有終,遇剛也”——
你現在吃的苦,都是在等一場“剛”轉機);
你現在受的委屈,都是在攢“終”成功)。
願我們都能在“睽”裡熬出甜,把“不對付”變成“更懂你”。
喜歡天機地脈道請大家收藏:()天機地脈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