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葛亮並未立刻回答,隻是淡然一笑,那笑容讓人如沐春風,卻又感到一絲難以捉摸的距離感。他輕輕搖動羽扇,緩緩道:“子敬先生遠來是客,亮不過一介山野村夫,何敢妄言天下。隻是若先生垂詢,亮鬥膽猜測,如今曹軍馬、步、水軍合計,怕是已有一百餘萬之眾。”
“一百餘萬?!”
魯肅聞言,猛地倒吸一口涼氣,險些失態。他雙目圓睜,臉上血色褪去幾分,原本穩重敦厚的臉上寫滿了不可置信。他以為自己已經高估了曹操的實力,卻沒想到從諸葛亮口中說出的數字,竟是如此駭人聽聞!他下意識地追問,聲音都有些乾澀:“孔明先生……可是在與肅說笑?”
諸葛亮臉上的表情沒有絲毫變化,他條理分明地分析道:“亮從不妄言。曹操在兗州時,便有精銳的青州兵二十餘萬;北上平定袁紹,收其降卒,又得五六十萬之眾;之後在中原各地新招募的兵馬,亦有三四十萬。如今,他又兵不血刃得了荊州水陸大軍二三十萬。以此計之,其總兵力已不下於一百五十萬。亮所言的一百餘萬,已是扣除了留守北方各地以及沿途鎮守城池的兵馬了。這,僅僅是他能調動南下的主力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他頓了頓,目光平靜地看著魯肅,補充道:“其麾下戰將,不下千員。其中,如曹仁、李典、夏侯惇、夏侯淵、樂進、張遼、張合、許褚這等能征善戰、獨當一麵的猛將,皆在軍中。”
每一個名字從諸葛亮口中吐出,都像一記重錘,狠狠敲在魯肅的心上。他的心一點點沉了下去,額角甚至滲出了細密的冷汗。他緩緩低下頭,雙手在袖中不自覺地緊握成拳,腦海中一片混亂,隻剩下那“百萬大軍”和一長串威名赫赫的將領名單在回響。江東,危在旦夕!
諸葛亮見狀,便不再言語,隻是安靜地坐著,輕搖羽扇,目光悠遠,仿佛在欣賞窗外的景色。
此時,堂上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寂靜,隻剩下魯肅沉重的呼吸聲。這寂靜的中心,是兩個正在進行無聲交鋒的智者;而寂靜之外,府內其他地方的喧囂聲,反而顯得格外清晰。
在不遠處的廊下,趙雲與陸瑁並肩而立,將這一切儘收眼底。
“子璋,”趙雲壓低了聲音,俊朗的眉宇間帶著一絲憂慮,“依你看,這魯肅得知曹操人多勢眾至此,心中已然大懼,可還會繼續與我等同盟,共抗曹操嗎?”
陸瑁的目光落在魯肅那微微顫抖的背影上,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,篤定地說道:“子龍放心。依我看,魯肅不僅會繼續尋求同盟,甚至會比之前更加急切。他還會主動邀請軍師即刻前往東吳議事。”
他頓了頓,分析道:“如今江東朝堂之上,主降者必占多數。魯肅此來,本就肩負著力主抗曹的重任。軍師將曹軍的威脅誇大到極致,正是要徹底打消江東任何僥幸之心,讓他們明白,投降便是死路一條,唯有與我等聯手,拚死一搏,方有一線生機。此刻,我方必須派一位有足夠分量的人過去,若無人過去,一則顯得我方毫無誠意,二則孫權在巨大壓力之下,恐怕真的會聽信張昭之言,納土歸降。”
趙雲聞言,若有所思,再看諸夕亮那雲淡風輕的模樣,心中豁然開朗,不由得暗暗點頭,對軍師的謀略和陸瑁的洞察力都佩服不已。
良久,魯肅終於抬起頭,他像是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,目光灼灼地望著諸葛亮,聲音嘶啞地問道:“敢問先生,若曹操當真揮此百萬雄兵攻打江東,我主……該如何抵擋?”
孔明等的就是這句話。他瞧出魯肅神色中的決絕與最後一絲希望,於是長身而起,寬大的袍袖隨著他的動作瀟灑一揮,一股強大的自信瞬間充滿了整個空間:“足下莫憂!今曹操雖有百萬雄兵,然其勢雖盛,亦有致命之弊!其軍多為北方士卒,久居寒冷之地,不習水性,不服水土,遠來疲憊,此乃兵家大忌。若驅此疲憊之師,戰於江湖之上,必然大敗!孫將軍若能與劉使君互為唇齒,結為兄弟,共擊曹操,則曹軍必敗無疑!”
這番話擲地有聲,仿佛一劑強心針,讓魯肅灰敗的臉色恢複了一絲血色。
然而,諸葛亮話鋒一轉,又長長歎了口氣,故作惋惜道:“隻是可惜啊……劉使君與孫將軍素無交情,兩家甚至存有舊怨。欲成聯盟,非有德高望重、能言善辯之士從中斡旋不可。我軍新敗,竟無一合適之人可為使者,奈何!奈何!”
魯肅一聽,急了,這明明是唯一的活路,怎能因無人為使而斷絕?他立刻上前一步,懇切道:“先生差矣!先生的兄長,諸葛子瑜先生,現正在江東為我主參謀,日夜盼望能與先生相見!先生便是最合適的人選!肅不才,願為引薦,陪同先生即刻前往柴桑,麵見我家主公,共商破曹大計!”
劉備在一旁見時機已到,立刻上演早已排練好的戲碼,起身“阻攔”道:“不可!孔明乃我之臥龍,我之恩師,備一日不見,則如坐針氈,片刻不可相離也!”
魯肅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,對著劉備再三懇求,陳說利害。
諸葛亮也適時地對劉備道:“主公,如今形勢緊迫,唇亡齒寒。為天下計,亦為我軍存亡計,請務必允我此行!”
劉備這才長籲短歎,一臉“萬般不舍”地“勉強”應允。
諸葛亮見計已成,又對劉備道:“主公,此次前往東吳,路途凶險,江東內部情勢複雜,亮需一員智勇雙全的將軍隨行護衛,以策萬全。便讓子璋陪我一同去吧。”
劉備聞言,立刻點頭道:“這正合我意。子璋文武兼備,有他隨行在軍師身邊,我也能放心許多。子璋,便辛苦你一趟,隨軍師前往江東一行。”
陸瑁心中了然,上前一步,拱手沉聲道:“諾!”
魯肅這才將目光正式投向一旁沉默許久的陸瑁,他仔細端詳了片刻,臉上忽然露出幾分驚訝之色,試探性地問道:“這位將軍氣度不凡,眉宇之間英氣勃發。敢問將軍,可是出身吳郡陸氏之後?”
此言一出,陸瑁心中猛地一震。這具身體的原主確實出身吳郡陸氏,此事他隻對劉備、諸葛亮等寥寥數人提及,魯肅遠在江東,何以得知?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劉備也頗感意外:“哦?子敬先生何以知曉子璋的出身?”
魯肅捋須笑道:“吳郡陸氏,詩書傳家,世代為官,乃我江東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。這位陸將軍眉宇間的神韻,與如今在海昌擔任屯田都尉的陸遜陸伯言,頗有幾分相似。再加上肅曾聽聞,吳郡名士陸駿公的次子,也名陸瑁,字子璋,在其六歲時於江陵一帶不幸走失。故而方才一見將軍,便有此猜測,不想竟是真的。”
陸瑁心中雖驚,麵上卻已恢複平靜,他對著魯肅恭敬一禮:“先生好眼力,在下確實是陸駿之子,陸瑁。”
諸葛亮見狀,知曉時機正好,揮扇笑道:“原來子璋將軍與子敬先生還有這等淵源,當真是緣分!子敬先生遠道而來,一路辛苦,主公,今日不如先設宴款待,為先生接風洗塵?”
劉備撫掌大笑道:“好!軍師所言極是!來人,備宴!”
飲宴酣暢之際,氣氛熱烈。魯肅不經意間舉杯向陸瑁敬酒,狀似隨意地問道:“陸將軍年紀輕輕,卻身手了得。聽聞在當陽長阪,將軍與趙將軍一同於萬軍之中殺出重圍,連曹操麾下數員大將都無法阻攔,這份勇武,實在令人欽佩之至。”
陸瑁謙遜道:“子龍將軍神勇蓋世,我不過是僥幸跟在其後,勉力自保罷了。”
魯肅放下酒杯,目光灼灼地看著他,意有所指道:“將軍何必過謙,江東子弟,可沒有一個是僥幸之輩。”
宴罷,魯肅尋了個機會,在庭院的月色下,單獨與陸瑁交談。
“陸將軍,”他開門見山,語氣誠懇,“吳侯久聞將軍大名,亦為將軍的勇武所折服。將軍既是江東陸氏血脈,若願榮歸故裡,吳侯必掃榻相迎,委以重任,絕不相負。”
陸瑁負手而立,望著天邊的一輪彎月,搖頭笑道:“多謝子敬先生美意。瑁既已投效劉皇叔,君臣之義已定,自當以死相隨,豈能做那背信棄義、反複無常之人?”
魯肅繼續勸道:“戰場之上,敵我分明,此乃公義。然血脈之情,天倫之樂,亦不可輕易割舍。將軍的兄長陸遜督尉,多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掛念將軍。若將軍願意,可先隨我回江東一敘,不談公事,隻為與陸督尉兄弟相認,以慰其思親之苦。”
提及兄長,陸瑁沉默了良久,月光灑在他堅毅的側臉上,投下淡淡的陰影。他心中泛起一絲複雜的漣漪,最終化為一聲苦笑:“我已投劉皇叔,與帳下諸位兄弟,同生共死,情同手足,又豈能因一己之私,輕言離去?”
正說間,一個從容的身影捧著羽扇緩緩走來,正是諸葛亮。他微笑道:“子璋,主公有請。”
喜歡輔佐漢室,重振三國請大家收藏:()輔佐漢室,重振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