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瑜將中軍事務略作安頓,穩定了軍心之後,目光便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艘孤零零的小船。他沉吟片刻,便派親兵持他的令箭,前去請諸葛亮過船議事。
兩人在中軍大帳相見,一番客套寒暄過後,周瑜揮手屏退了左右親兵,整個大帳之內,隻剩下他們二人與搖曳的燭火。
“孔明先生,”周瑜率先開口,他沒有再試探,而是直接切入了正題,神色無比凝重,“昔日,曹孟德官渡之戰,之所以能以區區數萬之兵,大破袁紹七十萬大軍,其取勝之關鍵,便在於采納許攸之計,奇襲烏巢,一把火焚儘了袁軍的糧草。一戰而定乾坤!”
他頓了頓,那雙明亮的星眸在燭火下閃爍著銳利的光芒,緊緊地盯著諸葛亮。
“如今,曹賊擁兵二十餘萬,聲勢浩大,遠勝於我。我江東全部兵力,亦不過三萬之眾。若要以弱勝強,正麵硬撼絕非上策,非用奇計不可。”
他身體微微前傾,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決斷,也帶著一絲探尋。
“據探報,曹軍此次南下的糧秣輜重,儘數囤積於江北的烏林一帶。先生久居荊襄,對彼處地理,必是了如指掌。瑜欲請先生親率一千精兵,並請貴軍的關將軍、張將軍、趙將軍、陸將軍一同前往,趁夜奇襲,效仿官渡之事,前往烏林,斷其糧道!不知先生,意下如何?”
這番話,說得是合情合理,既抬舉了諸葛亮的智謀,又肯定了劉備軍中猛將的戰力。但其用心,卻極其深遠。此計若成,固然能重創曹軍,奠定勝局。但烏林乃曹軍命脈所在,防備必然森嚴到極致,此去無異於龍潭虎穴,九死一生。周瑜讓諸葛亮親自帶隊,並點名要求劉備麾下最強的四員大將一同前往,這既是倚重,也是一種極為狠辣的試探和消耗。
他想看看,這傳說中的臥龍,是否真有膽魄親身涉險。他也想看看,劉備是否真的舍得將自己最核心的班底,投入到這場豪賭之中。
然而,出乎周瑜意料的是,諸葛亮聽完他這番話,臉上沒有絲毫的猶豫或為難。他甚至連羽扇的搖動頻率都沒有改變,隻是微微一笑,十分爽快地應承下來。
“都督此計,釜底抽薪,直擊要害,真乃神來之筆!亮,敢不從命?區區小事,何足掛齒。待我修書一封,送往夏口,調兵遣將便是。”
他的態度,從容得仿佛周瑜隻是請他去鄰家串門喝茶,而不是去闖那數十萬曹軍的糧草重地。
待諸葛亮告辭離去,一直守在帳外的魯肅才憂心忡忡地走了進來。他私下裡悄聲問周瑜:“都督,曹軍勢大,那烏林防備必然如鐵桶一般,您為何偏要派孔明先生去冒此奇險?萬一……萬一他有什麼閃失,我等如何向劉備交代?孫劉聯盟,豈不因此而破裂?”
周瑜看著諸葛亮遠去的背影,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,他沉聲道:“子敬,你以為我是在害他嗎?”
他搖了搖頭,語氣篤定:“不。我相信,這世上若有一人能辦成此事,那個人,非諸葛亮莫屬。而且,你以為我隻是讓他們去送死嗎?等到他們動手的那一刻,我江東水師,也會在正麵戰場,同時發動雷霆一擊!曹軍在此地的第一仗,我們必須贏!而且要贏得漂亮!我要讓曹操知道,長江,不是他能隨意撒野的地方!”他的話語中,充滿了身為大都督的自信與決斷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魯肅聞言,雖稍稍安心,但心中仍是七上八下。他總覺得此事過於凶險,思來想去,還是不放心,便又匆匆趕到江邊,登上了諸葛亮的那艘小船。
船艙內,諸葛亮正臨窗而立,憑欄觀賞著江上的夜景,神態悠閒,仿佛全無大戰在即的緊張。魯肅見狀,忍不住試探著問道:“先生,此去劫糧,路途艱險,曹軍必然重兵把守,先生……可有十成的把握成功?”
諸葛亮聞言,緩緩回過頭來,他看著魯肅那張寫滿了擔憂的忠厚臉龐,不禁輕搖羽扇,哈哈一笑。
“子敬啊子敬,你這是信不過亮,還是信不過你家大都督?”他半開玩笑地說道。
隨即,他神色一正,自信滿滿地道:“子敬儘管放寬心。此戰,必勝!”
他頓了頓,話鋒一轉,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,壓低了聲音:“不過,為山九仞,不能功虧一簣。為了確保此戰萬無一失,亮,還需子敬幫一個小忙。”
“先生請講!”魯肅立刻道。
諸葛亮湊近幾分,低聲道:“亮得先回一趟夏口。”
“什麼?!”魯肅大驚,“先生此刻怎能離開?若被都督知曉……”
“正因如此,才需子敬相助。”諸葛亮笑道,“周都督隻讓我修書調兵,我若親自回去,豈不更能顯我方誠意?此事,隻需子敬為我遮掩一二,亮去去便回,絕不耽誤大事。如何?”
喜歡輔佐漢室,重振三國請大家收藏:()輔佐漢室,重振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