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人齊齊拜伏於地,山呼道:“大王既已應允!便請擇日,恭行大禮!”
劉備看著這戲劇性的一幕,先是一愣,隨即哭笑不得。他伸出手指,虛點著精神抖擻的諸葛亮,無奈地笑道:
“好啊!你們……你們竟設下此計,陷孤於不義!皆卿等也!”
諸葛亮率眾官,再次拜倒:“主公順天應人,乃是大義!何來不義之說?”
章武元年公元221年,四月丙午。成都,武擔之南。
祭天之壇,早已築就。九層高台,巍峨聳立,象征九五之尊。
劉備身著十二章紋的冕服,頭戴十二旒的冠冕,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,一步一步,登上了高台。
他祭告了天地,祭告了漢室的列祖列宗。
譙周站在壇上,用一種莊嚴而又激昂的聲音,高聲朗讀著祭文:
“……今曹操之子丕,凶逆放縱,竊據神器!群臣將士,皆以為漢室祭祀,不可斷絕,備,宜延之……備,畏天明命,又懼高、光之業,將墜於地,謹擇吉日,登壇告祭,受皇帝璽綬,撫臨四方……”
祭文讀罷,玉璽,被諸葛亮恭敬地捧在手中,緩緩呈上。
那一方碧綠的玉石,在陽光下,散發著溫潤而又威嚴的光澤。它承載的,是四百年的漢家江山,是無數黎民百姓的期望,更是匡扶天下、討伐國賊的,大義名分。
所有人的目光,都聚焦在這方玉璽,和那個即將接過它的人身上。
劉備伸出手,卻在即將觸碰到玉璽的那一刻,猛地縮了回來。他看著那方玉璽,又看了看階下那一張張期盼的臉,臉上露出了極度痛苦的神情。
他捧著那沉重的冕服,顫聲說道:“備,無才無德,何以承此大寶?還請諸位,另擇賢德之人,以免孤,玷汙了這漢家神器!”
諸葛亮上前一步,目光灼灼,聲音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力量:“陛下!”
這一聲“陛下”,讓劉備渾身一震。
“您一生征戰,平定四海,功德早已昭著於天下!您更是大漢宗室,血脈純正!如今,您登壇祭天,已然昭告神明,繼承大統,為何還要推辭?”諸葛亮的聲音,回蕩在高台之上,“這玉璽,代表的,是天命,是民心!您接過的,不是權位,而是責任!是為孝湣皇帝雪恨,為天下萬民掃平奸佞的,責任啊!”
“陛下!!”
“陛下!!”
台下,文武百官,齊齊拜伏,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呼喊!
那一聲聲“陛下”,如同驚濤駭浪,拍打著劉備心中最後的那座孤島。他看著諸葛亮那充滿了信任與期盼的眼神,看著階下百官那忠心耿耿的臉龐,看著遠處,那無數翹首以盼的成都百姓……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他終於明白,這,不是他一個人的選擇。
他緩緩地,伸出了那雙布滿老繭,曾握過長劍,也曾織過草席的手。
當他的指尖,觸碰到那冰冷而又沉重的傳國玉璽時,一股電流般的使命感,瞬間貫穿了他的全身。
他接過了玉璽。
這一刻,時間仿佛靜止了。
下一秒,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,從高台之下,爆發開來!
“吾皇萬歲!萬歲!萬萬歲!!”
“大漢萬年!萬年!萬萬年!!”
文武百官,拜舞於地。遠處的百姓,亦是激動得熱淚盈眶,紛紛跪倒,向著他們新的君王,遙遙叩拜!
劉備手捧玉璽,站立於高台之巔,俯瞰著自己的臣民。風,吹動著他的冕服,吹動著他身後那麵重新高高飄揚的,赤色的“漢”字龍旗。
他的眼中,淚光閃爍。
從今天起,他是,大漢的皇帝。
是這片破碎山河之上,漢室最後的,也是唯一的,延續。
禮畢,還宮。
劉備登臨正殿,接受百官朝賀。隨即,頒下登基後的第一道詔書:
改元,章武元年!
寓意,將以武功,重開漢家新篇章!
立吳夫人為皇後,長子劉禪,為皇太子。封次子劉永為魯王,三子劉理為梁王。
隨即,大封百官,重塑大漢朝堂:
封諸葛亮為丞相,錄尚書事,總督全國政事軍務,開府治事。
封龐統為太尉,位列三公,掌全國軍事。
封徐庶為大司馬,同列三公,輔佐朝政。
封許靖為司徒,掌民政教化。
封關羽為大將軍領荊州牧。
封張飛為車騎將軍兼綿竹太守。
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。
封趙雲為鎮東將軍。
其餘文武,亦各有封賞,無不歡欣。最後,大赦天下,與民同慶三日。
整個成都,都沉浸在一片新朝建立的,激昂的喜悅之中。
喜歡輔佐漢室,重振三國請大家收藏:()輔佐漢室,重振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