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城的鐘聲,被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急促頻率,猛烈敲響!那聲音,穿透了成都的晨霧,傳遍了每一條大街小巷,也敲擊在每一位成都官員的心上。
非有軍國大事,此鐘不響!
一時間,整個成都都動了起來。正在處理公務的,正在家中閒談的,甚至還在睡夢中的文武百官,紛紛被這急促的鐘聲驚動。他們懷著無比忐忑與驚疑的心情,以最快的速度,換上朝服,奔赴皇宮。
究竟是發生了何等變故?是北伐大軍出了意外?還是南中蠻夷又起反叛?無數的猜測,在官員們的心中盤旋。
當他們氣喘籲籲地趕到朝陽殿時,卻看到了讓他們更加驚疑的一幕。
龍椅之上,天子劉禪,正襟危坐。他的臉上,帶著一絲少年人特有的,強行壓抑的激動與潮紅。
而在他身側,丞相諸葛亮,手持羽扇,身姿挺拔,靜靜地佇立著。他的臉上,沒有眾人預想中的焦慮與沉重,反而,是一種如淵似海的,深沉的平靜。
百官站定,大殿之內,鴉雀無聲,落針可聞。所有人的目光,都聚焦在了諸葛亮的身上,等待著他,來揭曉那未知的謎底。
諸葛亮環視全場,將所有人的表情,儘收眼底。他緩緩上前一步,聲音,清晰而又洪亮地,響徹整個大殿。
“陛下,諸位同僚。今晨,街亭、長安,兩路八百裡加急軍報,同時抵達成都!”
所有官員的心,瞬間提到了嗓子眼!
諸葛亮沒有再賣關子,他轉向龍椅上的劉禪,躬身一揖,隨即,用一種足以載入史冊的,激昂的語調,高聲宣布:
“其一:街亭大捷!中都護陸瑁,以少勝多,堅守半月,聯合車騎將軍、馬將軍、龐將軍,內外夾擊,大破司馬懿十萬主力!陣斬魏國名將張合,俘敵三萬!”
“轟——!!!”
大殿之內,瞬間炸開了鍋!
“什麼?!”
“勝了?街亭竟然勝了?!”
“天佑大漢!天佑大漢啊!”
無數官員,喜極而泣,相互擁抱,朝堂之上,再無禮儀可言,隻剩下最純粹的狂喜!
劉禪更是激動得從龍椅上站了起來,雙手緊緊握著扶手,眼中淚光閃爍,喃喃道:“勝了……相父,我們真的勝了……”
然而,不等眾人的狂喜平複,諸葛亮,舉起了他的羽扇。
大殿,再次安靜了下來。所有人都知道,還有第二封捷報!
諸葛亮的聲音,比剛才,更加高亢,更加振奮人心!
“其二:鎮遠將軍魏延,奉中都護將令,出子午穀,奇襲長安!魏帝曹丕,聞風喪膽,棄城而逃!我大漢王師,兵不血刃……”
他頓了頓,一字一句地,吼出了那讓整個時代,都為之顫抖的結果:
“——光——複——長——安!!!”
如果說第一封捷報,是驚喜。那麼,第二封捷報,便是神跡!
整個朝陽殿,陷入了長達數息的,死一般的寂靜。然後,爆發出比剛才,強烈十倍的歡呼!
“收複長安了!”
“先帝!您看到了嗎!我們收複長安了!”
以譙周為首的一眾老臣,更是跪倒在地,麵向東方,嚎啕大哭,聲震殿宇!
劉禪再也控製不住情緒,淚水奪眶而出,他走下龍椅,緊緊地,扶住了諸葛亮的手臂,聲音哽咽:“相父……相父……大漢有望了!大漢有望了啊!”
諸葛亮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背,示意他重歸帝座。待到殿上情緒稍稍平複,他知道,現在,才是最關鍵的時刻。
他從袖中,取出了陸瑁的那封親筆信,高聲說道:
“陛下!如今,長安已複,然曹魏根基仍在,必將陳重兵於潼關。故,大局已定,國策當變!臣,與中都護陸瑁,不謀而合!今,有平定天下三策,上奏陛下!”
“其一,暫緩東進,先行南征!平定南中孟獲之亂,以安後方,固大漢之根基!”
“其二,重兵鎮守長安與漢中!以魏延為長安都督,薑維為副將;以車騎將軍張飛,領漢中太守!確保東線門戶,萬無一失!”
“其三,以馬岱、龐德二位將軍,共鎮雍涼,交通羌氐,以為我大漢屏障!”
三條策論,清晰無比,擲地有聲!
百官們從狂喜中,漸漸冷靜下來,開始思考這三條國策的深意。他們這才意識到,這場勝利,不僅僅是收複了失地,更是徹底改變了天下大勢!
劉禪看向諸葛亮,眼中,是全然的信任與依賴。他毫不猶豫地說道:
“朕,一概準奏!所有事宜,皆由相父全權處置!”
“陛下聖明!”諸葛亮再次躬身,而這一次,百官也隨之,齊齊跪倒在地。
“陛下聖明!丞相英明!!”
大策既定,國策已明。接下來,便是如何將這宏偉的藍圖,一步步變為現實。
就在此時,一直沉靜的諸葛亮,再次上前一步。他收起了方才的激昂,神情恢複了往日的沉穩與莊重。他麵向龍椅上的劉禪,深深一揖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諸葛亮對劉禪說:“陛下,雍涼、長安大局已定,人事安排亦有章可循。然,我大漢根基之安穩,尚有南中一患。如今,該讓中都護回來了。”
此言一出,殿上再次安靜下來。所有人都明白,“中都護”這三個字,在今日之後,將意味著何等分量。他是這場驚天大捷的總設計師,是光複長安的不世功臣。
劉禪的臉上,也露出了思索的神情,他點頭道:“相父所言極是。中都護此番立下蓋世奇功,理應召回成都,接受封賞,彰其功勳。”
諸葛亮微微搖頭,他的目光,變得更加深遠。
“陛下,不僅僅是封賞。更重要的,是決斷。”
他加重了語氣,聲音在莊嚴的大殿中,顯得格外清晰。
“臣請陛下,勿忘先帝駕崩之時,留下的遺詔。先帝有言,‘朕之後事,托於丞相。軍國大事,皆與子璋決之’,並親授中都護符節,許其‘掌內外軍事’之權。”
這句話,如同一記重錘,敲在了所有人的心上。
是的,所有人都想起了這份幾乎被遺忘的,先帝的最高囑托。這份囑托,賦予了陸瑁在軍事上,與諸葛亮在政務上,幾乎對等的最高決策權!隻是因為陸瑁為人低調,從未動用過這份權力,才讓許多人漸漸淡忘了它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