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禪心裡,忽然就有底了。
他清了清嗓子,沉聲道:“眾卿,稍安勿躁。”
待殿內的聲音稍稍平息,他才緩緩開口:“遷都之議,非朕一人之意。乃是丞相與中都護,共同商議的結果。中都護,你且為眾卿,解解惑吧。”
來了!
所有人的目光,瞬間聚焦在了陸瑁身上。
陸瑁慢悠悠地走了出來,先是對著龍椅上的劉禪行了一禮,然後才轉過身,麵對著那一張張或憤怒、或憂慮、或驚恐的臉。
“譙老大人,”他先是看向了譙周,臉上笑容不減,“您剛才說,成都是根基,長安是險地,對吧?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譙周一愣,隨即梗著脖子道:“不錯!此乃婦孺皆知之理!”
“那請問譙老大人,”陸瑁臉上的笑容,忽然變得有些冷,“高祖皇帝,是待在哪兒得了天下?是守在漢中,還是殺出了關中?”
譙周頓時語塞:“這……此一時,彼一時也!”
“哦?有何不同?”陸瑁追問,“難道高祖當年,麵對的不是比我們強大百倍的項羽?難道關中之外,不是虎狼環伺?”
“我……”
“安全,從來不是躲在山溝裡就能得到的。”陸瑁的聲音陡然拔高,壓過了所有雜音,“安全,是打出來的!是將刀子,遞到敵人的咽喉上,讓他不敢動彈!這才叫安全!”
“將國都放在成都,看似安穩,實則是將主動權,拱手讓人!魏吳想打便打,想走便走,而我大漢,隻能被動防守!每一次出兵,都要翻越秦嶺天險,耗費無數人力物力!長此以往,國力如何支撐?!”
“而都於長安,則天下之勢,豁然開朗!向東,可直取洛陽;向北,可席卷並涼!我大漢,將從守勢,轉為攻勢!天下英雄,見漢室重歸舊都,誰不簞食壺漿,以迎王師?!”
他掃視著眾人,冷笑一聲:“至於諸位擔心的錢糧……嗬嗬,八百裡秦川的產出,難道還比不上一個蜀中郡縣?關中百姓的稅賦,難道還不夠朝廷開銷?”
“說到底,”他的目光,如同利劍一般,直刺那些益州士族的心底,“諸位是擔心陛下的安危,還是擔心……自己家裡的壇壇罐罐,不好搬動啊?”
這番話,說得又直白,又刻薄,毫不留情!
譙周等人的臉,瞬間漲成了豬肝色。
“你……你血口噴人!”
“我等一心為國,豈容你如此汙蔑!”
陸瑁根本不理會他們的叫囂,隻是轉身,對著劉禪一拱手。
“陛下,臣以為,偏安一隅,隻會消磨人心,坐以待斃。唯有將國都遷至長安,向天下昭示我大漢光複天下的決心,方能上下一心,眾誌成城!”
“至於安危,臣願立下軍令狀!隻要潼關在我軍手上,曹賊若敢來犯,便叫他有來無回!”
他的話,擲地有聲,帶著一股睥睨天下的豪氣與自信!
大殿之內,再次陷入了寂靜。
那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官員,此刻眼中也露出了意動之色。
就在這時,一直沉默不語的諸葛亮,終於睜開了眼睛。
他緩緩起身,走到了大殿中央。
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
所有人都知道,丞相的意見,才是最終的決定。
諸葛亮沒有先開口,而是先對著譙周等人,深深一揖。
“諸位愛國之心,亮,感佩於心。”
譙周等人一愣,沒想到丞相會先給他們行禮,一時間,滿腔的怒火,竟不知如何發作。
“諸位所慮,國庫、民力、安危,皆是國之大事,絕非無的放矢。”諸葛亮的聲音,溫和而有力,如春風化雨,瞬間撫平了殿內焦躁的氣氛。
他緩緩掃視全場,聲音沉痛。
“如今,關中已複,舊都就在眼前!天賜良機,若不把握,我等有何麵目去見先帝於地下?!”
一番話,說得在場無數從荊州便跟隨劉備的老臣,儘皆眼圈泛紅。
諸葛亮沒有停頓,繼續說道:“至於錢糧,誠如中都護所言,關中沃野,足以自給。至於工程,亦不必大興土木,長安城中,漢時宮殿,修葺一番,便可使用。至於流民,朝廷可頒布政令,凡遷往關中者,分發田地,免稅三年!”
“至於安危,”諸葛亮看向陸瑁,又看向殿中幾位大將,“有關中諸將,還有亮,在陛下身邊,必保陛下萬全!”
他的計劃,有理有據,有大義,有情懷,更有詳儘的實施方案,幾乎堵死了所有反對的缺口。
譙周張了張嘴,卻發現自己,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。
大勢,已定。
劉禪從龍椅上站了起來。
他看著殿下百官,看著一文一武,為他撐起整個天下的兩個擎天玉柱。
他的心中,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。
“朕意已決!”
年輕的天子,用他那尚帶幾分稚嫩,卻無比堅定的聲音,向整個天下宣告:
“即日起,籌備遷都!”
“大漢的都城,在長安!”
喜歡輔佐漢室,重振三國請大家收藏:()輔佐漢室,重振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