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宇盯著那封加密郵件,指尖在鼠標上微微收緊。屏幕的光映在他眼底,像是寒夜裡的鋒芒。
“真正的對手,才剛剛入場。”
這句話像一把刀,劃破了剛建立起來的一絲安穩。
他沒有立刻告訴其他人,而是將郵件內容反複讀了幾遍,隨後調出係統日誌,試圖追蹤發件人來源。然而,對方用了多重跳轉技術,信息最終被徹底抹除,仿佛從未存在過。
他合上電腦,深吸一口氣,望向窗外。
天邊泛起魚肚白,新的一天已經開始。而他們,還遠未到可以鬆懈的時候。
會議室裡,星辰資本與恒遠集團的代表已經陸續抵達。陸軒身著深色西裝,站在會議桌前,目光沉穩如海。張濤、趙宇、孫明等人分列兩側,氣氛雖不再如前幾日般緊張,卻依舊透著一絲凝重。
“合作已正式簽署。”陸軒開口,聲音不急不緩,“但我們的任務才剛開始。”
他環視眾人,語氣堅定:“新夥伴加入項目,意味著新的節奏、新的挑戰。我們必須確保每一個環節無縫銜接,不能讓任何風吹草動動搖全局。”
趙宇點頭,將昨晚的郵件暫時壓下,開始彙報當前進度情況。
接下來三天,樊星閣迅速行動。張濤負責組織培訓團隊,為星辰資本和恒遠集團的成員詳細講解項目流程,並整理成圖文並茂的操作手冊。趙宇則協調技術部門,製作項目可視化模型,幫助新成員快速理解整體架構。
與此同時,李剛親自帶隊,安排了一場彆開生麵的團隊建設活動。地點選在城郊一處訓練基地,既有實戰模擬,也有輕鬆互動。大家在對抗中磨合,在遊戲中熟悉彼此。
“我們不是敵人,而是戰友。”李剛在活動中說道,“隻有彼此信任,才能打贏這場仗。”
一位星辰資本的年輕分析師笑道:“我原以為你們隻是黑幫老大,沒想到這麼講究團隊協作。”
李剛咧嘴一笑:“你太小看我們了。”
活動結束時,雙方關係明顯融洽許多。星辰資本的一位負責人私下對張濤說:“你們這個圈子,比我想象中更專業。”
張濤隻回了一句:“因為我們從不打無準備之仗。”
第五天,溝通機製也正式確立。陸軒親自牽頭,設立雙軌溝通製度:重要信息必須通過郵件與即時通訊工具雙重確認,同時指派專門聯絡員,負責每日彙總與反饋。
這項製度很快見效,原本每周三次的信息傳遞失誤率,兩天內就降至零次。
“效率提升了一倍不止。”孫明翻閱報告時感歎,“這不僅是一次危機應對,更是我們管理能力的一次飛躍。”
第六天,項目進度表重新製定,關鍵節點清晰標注。趙宇帶領技術團隊加班加點,將原本滯後的部分重新拆解,壓縮某些非核心環節的時間,以爭取儘快回到正軌。
“我們能提前完成。”趙宇在會議上自信地說,“隻要每個環節都嚴格執行。”
陸軒點頭:“那就按這個節奏推進。”
一切看似都在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。
然而,就在第七天清晨,一封匿名信出現在陸軒的辦公室桌上。
信紙是普通的a4紙,打印字體整齊,內容簡短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