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陽光透過玻璃幕牆灑進科研中心,空氣中彌漫著咖啡香,還殘留著昨夜電子元件的氣息。昨夜的疲憊尚未散去,但實驗室裡已是一片忙碌景象。
陸軒站在走廊儘頭,目光掃過每一個專注的身影。他知道,這不僅是一個項目的關鍵期,更是一場意誌與信念的考驗。
會議室的門被推開,趙宇走了出來,神情複雜:“林浩那邊的模型還在測試階段,進展不錯,但其他人……情緒有些低。”
“那就開會。”陸軒語氣平靜,“讓所有人停下手中的事,十分鐘內集合。”
十分鐘後,會議室內坐滿了人。有人臉上還帶著熬夜的倦意,有人則低頭不語,氣氛沉悶得像一塊壓在胸口的石頭。
陸軒沒有立刻開口,而是從包裡拿出一疊厚厚的資料,放在桌上。那是一份樊星閣曆年科研項目的彙總報告,每一頁都記錄著他們曾經走過的艱難歲月。
“你們知道我們是怎麼走到今天的嗎?”他緩緩開口,聲音不大,卻穿透了整個房間。
沒人回答。
他翻開第一頁,指著一張泛黃的照片:“這是五年前,我們在地下室做第一代智能安防係統時拍的。那時候,連一台像樣的服務器都沒有,大家輪流守夜調試代碼,靠泡麵和信念撐過了最難的日子。”
他又翻到第二頁:“再看這個,三年前我們第一次嘗試開發自主調度算法,失敗了十三次,團隊幾乎崩潰。可後來呢?我們不僅成功了,而且讓它成為了行業的標準。”
他抬起頭,目光如炬:“我不是來給你們講曆史的,我是想告訴你們——我們不是沒走過絕路,而是每次都能從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。”
房間裡終於有了動靜,有人開始抬頭看他。
“我知道現在很難。”陸軒的聲音柔和了些,“數據丟失、方向模糊、意見分歧……這些我都懂。但你們有沒有想過,正是這些困難,才讓我們有機會成為真正的開拓者?”
他頓了頓,站起身來,繞過桌子,走到眾人麵前:“我不會要求你們盲目樂觀,但我希望你們記住一件事——我們不是在為一個項目拚命,而是在為一種可能性奮鬥。”
“如果今天我們放棄了,那不隻是失敗了一個項目,而是放棄了一種未來。”
他的聲音在會議室回蕩,像是敲響的一麵戰鼓。
沉默片刻後,趙宇輕聲道:“你打算怎麼做?”
陸軒笑了笑:“我會親自協調資源,確保你們不再有任何外部乾擾。設備不夠?我調資金;人員不足?我找專家;時間緊迫?那我們就日夜兼程。”
他說完,環視全場:“我隻有一個要求——你們必須全力以赴。”
空氣仿佛在這一刻被點燃,原本壓抑的氛圍悄然轉變。
“林浩的想法很好,但他不該孤軍奮戰。”陸軒繼續道,“我要的是一個真正的團隊,而不是一群各自為戰的人。從今天起,所有研究進展必須共享,所有問題必須公開討論。”
他停頓了一下,補充道:“還有,我要建立一個跨學科協作機製,每周一次頭腦風暴,每個人都要參與,不準缺席。”
“另外——”他看向趙宇,“你負責聯係之前提到的那位頂尖技術專家,我想親自見他一麵。”
趙宇點頭,眼中多了一絲光亮。
會議結束時,已是正午。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,照在每個人的臉上。雖然眉頭依舊緊鎖,但那份沉重中,似乎多了幾分堅定。
陸軒走出會議室,張濤早已等在外麵。
“你是認真的?”張濤問。
“當然。”陸軒點頭,“這不是一場普通的科研攻關,這是我們的轉折點。要麼突破,要麼沉淪。”
張濤沉默片刻,忽然笑了:“那你打算怎麼搞定財務那邊?孫明剛才給我發消息說,他已經快被催瘋了。”
“讓他再堅持幾天。”陸軒語氣平靜,“等我們找到關鍵突破口,他們會看到價值的。”
與此同時,實驗室內部也開始發生變化。
趙宇迅速組織了一場小型頭腦風暴會,十幾名核心研究員圍坐在圓桌旁,氣氛比往常活躍了許多。
“我覺得我們可以換個角度。”一名年輕的工程師突然開口,“既然目前的硬件架構限製了算法優化,為什麼不考慮定製化芯片?”
這句話像是一顆火星,瞬間點燃了眾人的思維。
“對啊!”另一人接話,“如果我們能設計出一款專門為這套算法優化的芯片,效率可能會大幅提升。”
“但這需要大量計算資源和製造成本。”有人提出質疑。
“我們可以先模擬。”林浩插話,語氣堅定,“我已經寫好了部分仿真模型,隻需要調整幾個參數就能運行。”
趙宇眼前一亮:“好,那就從這裡開始。”
而在另一邊,陸軒已經帶著孫明前往供應商辦公室,協商緊急采購一批高性能計算模塊。
“這家新公司叫‘啟辰科技’。”孫明遞上一份資料,“他們的動態編譯優化技術很先進,或許能幫我們解決部分瓶頸。”
陸軒接過資料,翻了幾頁,嘴角微微揚起:“這家公司,值得拜訪。”
風從窗外吹進來,拂動窗簾,也吹動了每一個人的心。
他們在鍵盤前敲擊,在儀器間穿梭,在屏幕上觀察著每一行代碼的變化。
而在角落的屏幕上,一行新的代碼正在閃爍。
那是林浩剛剛完成的一個全新模型框架,還未經過驗證,但他隱約覺得——這一次,他們離答案,已經不遠了。
他們知道,前方的路依舊荊棘密布,但他們也明白——真正的強者,從不在順境中誕生,而是在逆境中崛起。
隻要信念不滅,就沒有跨不過的山。
隻要腳步不停,就沒有抵達不了的遠方。
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:()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