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色如墨,城市的燈光在窗外交織成一片璀璨。陸軒站在辦公室窗前,手中握著林娜剛送來的報告,眉頭微蹙。
“內部人事變動……”他低聲重複了一遍,目光沉靜如水。
張濤站在一旁,輕聲道:“這會不會影響談判的走向?”
“當然會。”陸軒轉身,將文件放在桌上,“但正因為如此,我們更要抓住這次機會。對方內部不穩,正是他們最需要穩定合作對象的時候。”
話音未落,趙宇敲門進來,神情略顯疲憊:“技術團隊那邊已經協調好了,不過他們手頭確實有幾個緊急項目。”
“我親自去一趟。”陸軒拿起外套,語氣堅定。
會議室裡,技術人員正在整理資料。見到陸軒進來,負責人有些意外:“陸總親自來了?”
“這件事,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。”陸軒掃視一圈,語氣平和卻透出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我知道大家都很忙,但這次合作一旦成功,不隻是對樊星閣,對你們個人的職業生涯也是一次飛躍。”
技術負責人沉默片刻,點了點頭:“我們會全力配合。”
會議室內,氣氛逐漸凝重起來。屏幕上投影出的技術方案密密麻麻,參數、流程、係統架構……每一項都關乎合作成敗。
“他們的核心擔憂在於兩點。”趙宇翻動頁麵,“一是我們的數據模型是否真實可靠,二是這套係統的適應性是否足夠強。”
“那就從這兩個點切入。”陸軒看向技術負責人,“把之前的案例資料調出來,尤其是那次海外項目的調整經驗。”
技術人員點頭,打開文檔,一份份詳儘的案例資料展現在眾人眼前。其中一頁上,一個關鍵技術點與當前討論的核心問題高度相似。
“這個技術點,是我們之前在東南亞市場遇到類似情況時優化過的。”技術人員指著屏幕,“當時客戶提出同樣的質疑,但我們通過調整算法結構,不僅解決了問題,還提升了整體性能。”
趙宇眼神一亮:“也就是說,我們可以用這個案例來證明,我們具備解決這類問題的能力?”
“沒錯。”技術負責人點頭,“而且,那次調整後的數據反饋非常正麵,客戶最終追加了訂單。”
“很好。”陸軒站起身,“安排溝通時間吧。”
第二天上午,會議室再次坐滿了人。對方代表依舊是那位中年男子,身後多了一位技術顧問。
“感謝貴方的配合。”對方開口,“我們希望今天能就技術細節達成更明確的共識。”
“我們也一樣。”陸軒微微一笑,“今天我們帶來了詳細的技術解釋和案例資料,希望能消除彼此的疑慮。”
技術人員開始講解,從數據模型到係統架構,從理論推演到實際應用,每一步都條理清晰。
然而,對方頻頻打斷,提出各種質疑。
“這裡的響應延遲參數,你們是怎麼計算的?”“如果部署環境不同,如何確保係統穩定性?”“這個算法結構,在極端情況下會不會崩潰?”
麵對接連不斷的提問,技術人員停下講解,拿出筆記本,一一記錄下來。
“我們可以逐個解答。”他平靜地說,“但在回答之前,我想先確認,這些疑問是否集中在特定幾個方麵?”
對方代表略微思索,點頭:“主要是數據模型的準確性,以及係統在複雜環境下的適應能力。”
技術人員翻開案例資料,指著其中一頁:“我們在去年東南亞的一個項目中,遇到了幾乎相同的問題,這個成功案例能證明我們的能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