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辦公室,陸軒坐在桌前,手中握著一份剛剛送來的質檢報告。紙張上的數據刺目而冰冷:某批次產品的不良率高達百分之十五,遠超警戒線。
這不是一個小問題。
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,趙宇推門而入,臉色凝重:“情況比我們想象的更嚴重。有幾家客戶已經提出退貨申請,還有一家發來了正式的索賠函。”
陸軒沒有說話,隻是將手中的報告輕輕放在桌上,目光沉穩如常。他知道,這是擴張過程中必然要麵對的陣痛——規模越大,管理越難。
“召集所有人。”他站起身,語氣平靜卻堅定,“緊急會議,十分鐘內到會議室。”
十分鐘後,會議室裡氣氛凝重。
孫明首先開口:“這批產品的問題出在裝配a區,但車間主任和質檢員都推說責任不在自己。我已經調取了生產記錄,發現當天的操作流程存在明顯漏洞。”
“我補充一點。”林娜翻開手中的筆記本,“我們在擴產之後,新增了二十多名臨時工,其中一部分人並未接受完整培訓,直接上崗操作。”
陸宇皺眉:“也就是說,質量問題可能不是個例?”
“極有可能。”孫明點頭,“如果我們不儘快查明原因並做出應對,後續還會出現類似問題。”
胡軍沉默片刻後開口:“我建議加強現場巡查,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監督。”
“這隻是治標。”陸軒緩緩開口,目光掃過眾人,“我們現在的問題,不隻是質量控製,而是整個管理體係已經跟不上當前的規模。”
他站起身,走到白板前寫下幾個關鍵詞:標準化、流程化、責任明確。
“從今天開始,我們必須引入現代化管理體係。”他的聲音不大,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我會聯係幾位專業的管理顧問,請他們協助我們進行製度優化。”
有人露出遲疑的神色,尤其是幾位中層乾部,臉上寫滿了不以為然。
“陸哥,”一名車間負責人終於忍不住開口,“您是做大事的人,可這些具體的事兒,還是交給我們來處理吧。您親自管這些……是不是有點太細了?”
陸軒看了他一眼,沒有生氣,也沒有反駁,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:“如果連細節都控製不住,那所謂的大局,也隻是空中樓閣。”
會議室陷入短暫的沉默。
會後,陸軒親自前往裝配a區調查事故原因。
工廠裡機器轟鳴,空氣中彌漫著金屬與機油的味道。他走進車間,幾名工人正低頭忙碌,見到他進來,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,神情有些緊張。
“把昨天的監控調出來。”他對管理員說道。
幾分鐘後,畫麵出現在屏幕上。
陸軒的目光落在一個陌生的身影上——一名穿著藍色工作服的男子,在事故發生前兩小時進入車間,並在關鍵設備旁停留了近十分鐘。
“這個人是誰?”他指著屏幕問。
管理員愣了一下,隨即搖頭:“我不認識……可能是新來的臨時工。”
“查清楚他現在在哪。”陸軒語氣平靜,但眼神鋒利,“還有,讓他接觸過的所有設備,立刻停用檢查。”
旁邊的趙宇點頭記下任務,轉身離開。
與此同時,林娜悄悄遞給他一張便條,上麵寫著一行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