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灑進實驗室的窗台,玻璃上凝結的露珠折射出微弱的金芒。昨夜的成功似乎還回蕩在空氣中,但現實的冷風卻已悄然吹過每個人的心頭。
會議室裡,陸軒坐在主位,目光沉穩地掃視著桌麵上攤開的一疊文件。那是孫明剛剛送來的預算初稿,紙張邊緣微微卷起,仿佛也預示著這背後隱藏的不安定因素。
“資金缺口……超過預期。”趙宇低聲念道,眉頭緊鎖。
“這不是個小數目。”孫明推了推眼鏡,語氣謹慎,“如果要全麵推廣這套係統,我們至少需要三倍於目前賬戶餘額的資金。”
“有沒有壓縮空間?”陸軒問得直接。
“有,但會影響部署效率和市場反應速度。”孫明頓了頓,補充道,“而且,這裡有一筆臨時開支,沒有明確說明用途。”
眾人目光齊刷刷投向那行字跡潦草的條目——“特殊支出:¥1,200,000”。
“查一下是誰批的。”陸軒語氣平靜,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。
馬亮點頭:“我馬上調取財務室監控記錄。”
氣氛一時間凝重起來,連空氣都仿佛沉重了幾分。張濤打破了沉默:“投資人那邊呢?吳峰不是說有兩個熟人可以引薦嗎?”
“他們變了態度。”林娜輕聲答道,“最近政策收緊,ai行業成了監管重點,投資方普遍趨於保守。”
“那就找新的。”陸軒站起身,走到白板前,寫下幾個名字,“張濤,你聯係那位矽穀回來的朋友;林娜,你把我們的技術亮點整理成一份簡報,突出應用價值。”
“是。”兩人應聲而出。
會議結束後,陽光已經爬上了實驗樓的頂樓。陸軒站在窗邊,望著樓下忙碌的身影。他知道,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。
展示會籌備工作迅速展開。楊芳的酒吧成為場地首選,多功能廳雖不算豪華,卻足夠容納五十人左右的規模。她親自布置現場,調試音響設備,甚至連投影儀都是自己親手檢查過的。
“你們的技術有多厲害,就看今晚的表現了。”她笑著對張濤說道。
“我們會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未來。”張濤眼神堅定。
與此同時,趙宇也在積極聯絡幾家與樊星閣有業務往來的公司。他親自拜訪了幾家負責人,用最直白的方式闡述合作帶來的潛在收益。
“這不是一次普通的采購,而是一次戰略升級。”他在一家安防公司的會議室裡說道,“如果我們的人工智能識彆係統能幫你們節省人力成本、提高安全係數,為什麼不試試?”
對方沉吟片刻,最終答應出席。
一切看似都在按計劃推進,可就在展示會前一天晚上,一封郵件悄然改變了局勢。
林娜打開電腦,發現那封來自舊金山的投資人回複郵件,標題赫然寫著:“我對貴司文化理念很感興趣,希望能深入了解。”
她愣了一下,隨即點開正文。
“……你們提到‘科技服務於人’的理念讓我印象深刻。我在灣區見過太多隻追求利潤的公司,很少有人真正思考技術的社會意義。如果可能,我想參與這次項目,並願意提供初期資金支持。”
落款署名:etin。
林娜將郵件轉發給陸軒,並附上一句:“這個人不在吳峰推薦名單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