協議簽了。但那隻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。
陸軒站在會議桌前,目光掃過在座的每一個人。他們的眼神裡有興奮、有期待,也有隱而不露的疑慮。他沒有多說什麼,隻是輕輕敲了敲桌麵,聲音不大,卻足夠讓所有人精神一震。
趙宇抬起頭,推了推眼鏡:“接下來的重點是聯合實驗室的選址和人員調配,必須儘快落地,否則後續的技術對接會拖慢整個節奏。”
“我同意技術優先。”張濤點頭,“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東南亞市場的推進,那邊的試點項目一旦啟動成功,就是最好的宣傳。”
兩人的話像兩股不同的風,在會議室裡交錯吹拂。有人支持趙宇,認為基礎打牢才能走得更遠;也有人附和張濤,覺得市場才是最能體現價值的地方。
陸軒聽著,沒有打斷,直到討論聲漸弱,他才開口:“你們說的都沒錯。技術研發是根基,市場拓展是出口,兩者缺一不可。”
他頓了頓,目光落在趙宇身上:“你負責聯合實驗室的組建,下周之前拿出詳細計劃,包括人員名單、設備需求和預算方案。”
趙宇點頭應下。
接著,他又看向張濤:“你帶隊去泰國,進行實地考察,重點是醫療資源分布和當地合作方的實際能力評估。”
張濤握拳:“明白!”
“李剛。”陸軒繼續點名,“你統籌內部執行,確保兩條線都能高效運轉,有問題第一時間反饋。”
“沒問題!”李剛咧嘴一笑,眼神中透著乾勁兒。
“馬亮,情報不能斷,無論是德方的動作,還是海外市場的情況,都要掌握在手裡。”
“收到。”馬亮低聲回應,手指無意識地在筆記本上畫著什麼。
“孫明,財務方麵你要盯緊,尤其是前期投入和資金流向,任何一筆支出都必須清清楚楚。”
孫明微微頷首,眼神裡閃過一絲嚴謹。
氣氛漸漸熱烈起來,原本還有些猶豫的人,也開始主動發言,提出自己的建議。會議室裡不再隻是爭論,而是逐步形成了一種默契——每個人都在為同一個目標努力。
林娜坐在角落,手中整理著文件,忽然,她指尖一頓,抽出一張夾在中間的信紙。那是一封來自泰國方麵的邀請函,字跡工整,措辭禮貌,但卻並未出現在正式的合作文檔中。
她皺了皺眉,低頭看了幾秒,最終將它折好,悄悄塞進了自己的包裡。她打算會後向陸軒單獨彙報此事,並確認這份邀請是否與公司戰略方向一致。
會議還在繼續,沒人注意到她的動作。
……
“大家還有彆的疑問嗎?”陸軒環視一圈,語氣平靜卻不容置疑。
沒有人說話,隻有筆尖在紙上劃出的沙沙聲。
“那就按這個方向執行。”他說完,站起身來,走到窗邊。
外麵的天色已經有些暗了,城市的燈光陸續亮起,像一片星海鋪展在夜幕之下。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長,投在地麵,如同一座沉默的山。
“此次合作絕非終點,而是樊星閣跨越國界、走向全球舞台的重要開端。我們要借助這份協議,搭建起通向世界的堅實橋梁,讓樊星閣在國際市場上綻放光芒。”
眾人紛紛起身,掌聲再次響起,比剛才更加堅定。
這一刻,他們不再是曾經遊走於邊緣地帶的一群人,而是一群懷揣野心與信念的開拓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