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透過柏林總部的落地窗,灑在會議桌上。昨夜那杯尚未喝完的咖啡已涼透,杯沿殘留著一圈淡淡的褐色痕跡。窗外街道漸次熱鬨起來,而屋內卻還沉浸在前次會議未散儘的思緒中。
陸軒站在白板前,目光掃過那些關鍵詞——穩定、平衡、韌性、預判、參與。每一個詞背後都是一段經驗教訓,也是一道通往未來的路標。他的眼神最終落在“篩選”二字上,嘴角微揚,像是終於找到了破局的鑰匙。
“馬亮那邊進展如何?”他開口,聲音不大,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。
趙宇翻動手中的文件夾,神情專注:“已經篩查出三十家背景相對乾淨的企業,但還有十幾家需要進一步核實。有些公司名字看著普通,實則背後牽扯多個不明資本。”
張濤坐在桌邊,手指輕輕敲擊桌麵,若有所思:“問題是,我們不能隻靠排除法來選人。我們需要標準,明確的標準。”
“你有想法?”陸軒看向他。
張濤點頭,翻開筆記本,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分析和批注。“我認為,合作對象必須滿足四個條件:合規性、行業地位、文化匹配度、未來增值潛力。這四個方麵缺一不可。”
孫明聞言,眼中閃過一絲讚許:“這個標準很實用。尤其是‘文化匹配度’這點,很多人容易忽略,但在國際環境下,理念不合往往比資金問題更致命。”
林娜適時插話:“我已經整理出所有邀約企業的基礎信息,並按這四項標準做了初步分類。”她將一份文檔推到桌中央,“不過……有一封函件比較特彆。”
眾人目光集中過來。
她抽出其中一頁,遞到陸軒麵前:“這是東京某娛樂集團發來的合作意向書,署名是山本一郎顧問辦公室。”
空氣仿佛凝滯了一瞬。
陸軒接過,指尖摩挲著信紙邊緣,神色平靜,卻多了一分警覺。他沒有說話,隻是將信紙放在桌上,目光深沉。
“看來,有些人並不甘心。”張濤低聲說道,語氣裡透出一絲冷意。
“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。”趙宇接道,“山本一郎的背後可能有陷阱,但也說明我們的影響力正在擴大。現在不是退縮的時候。”
陸軒緩緩點頭,抬眼環視眾人:“趙宇說得對。我們不能被情緒左右判斷。接下來,我們要做的,就是在這片複雜的迷霧中,找到真正值得信賴的夥伴。”
會議室氣氛逐漸活躍起來,原本的謹慎與懷疑被一種新的動力所取代。
“我建議成立一個臨時篩選委員會。”孫明提議,“由張濤負責戰略評估,趙宇做市場分析,我來統籌財務風險。這樣可以提高效率,也能確保決策的專業性。”
“加上林娜。”陸軒補充,“她在情報整合方麵的能力不容忽視。”
林娜微微一笑,點頭應下。
會議持續了兩個小時,最終確定了一份初步的合作企業候選名單。名單上的每一家公司都經過嚴格篩選,背後的資金鏈、行業口碑、管理層背景都被反複核查。
“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商業談判。”陸軒最後總結道,“這是我們走向國際舞台的第一步。選擇誰同行,決定我們將走多遠。”
眾人紛紛點頭,臉上浮現出久違的信心與期待。
會後,陸軒獨自留在會議室,望著窗外漸漸明朗的城市天際線。陽光灑在他筆挺的西裝肩頭,映出一道堅定的輪廓。
他知道,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。
林娜輕輕推門進來,手中拿著那份來自東京的函件。
“你打算怎麼處理它?”她輕聲問。
陸軒接過信紙,沉默片刻,然後將其放入一個獨立的檔案袋中。
“先放著。”他說,“有些棋子,不到關鍵時刻,不必動。”
林娜沒有再問,隻是輕輕合上門,將空間留給他一人。
風從窗外吹進來,卷起幾頁紙張,白板上的字跡依舊清晰可見。
“篩選”,成了此刻最核心的任務,也是通往未來的起點。
而在這一過程中,信任、判斷力、遠見,正悄然成為樊星閣新的武器。
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陽光越來越明亮,照進房間的每一個角落。
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:()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