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初透,城市輪廓在霧氣中若隱若現。樊星閣總部的玻璃幕牆映出淡金色的光輝,仿佛鍍上一層堅定的信念。
陸軒站在會議室外,目光掃過手中名單,神情平靜,卻透著一絲銳利。昨夜的爭論已成過去,真正的較量,從這一刻才正式開始。
“張濤一組,三天內出發,先去北城科技園。”他低聲交代身旁助理,語氣不疾不徐,“李剛一組,今天下午就去南區物流園,實地走訪。”
助理點頭記錄,陸軒轉身步入會議室。陽光灑落在長桌上,昨夜的緊張氣氛早已散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沉穩的秩序感。他走到主位前,輕輕坐下,目光掃過空蕩的桌角,仿佛還能看見張濤與李剛爭執時的身影。
“方向,從來不是靠嘴說出來的。”他低聲自語,隨即起身,走向窗邊。
風從高處掠過,帶著城市特有的金屬氣息。他閉上眼,深吸一口氣,心中卻無比清晰:調研,不隻是為了驗證誰對誰錯,而是為了找到真正的答案。
張濤的小組很快動了起來。
他們在北城科技園租下一間臨時辦公室,牆上貼滿了各種數據圖表和行業分析報告。張濤坐在桌前,眉頭緊鎖,手中的筆在紙上圈圈點點,仿佛在尋找突破口。
“數字資產管理,虛擬現實,跨境智能物流……”他喃喃自語,“這些領域,熱度太高了,競爭太激烈。”
他抬起頭,看向窗外。科技園裡,高樓林立,人流如織,每一家公司都在爭分奪秒地奔跑,仿佛慢一步就會被淘汰。
“我們真的能擠進去嗎?”他低聲問身旁的組員。
“可以,但必須找到差異點。”一名年輕組員回答,“比如,我們是否能結合傳統行業的資源,去切入這些新興領域?”
張濤怔了一下,隨即眼中閃過一絲光亮。
當天下午,他參加了一場行業研討會。會上,一位神秘的中年男子坐在角落,始終沒有發言。直到會議結束,他才悄然走到張濤身邊,低聲說道:“新興領域不是孤島,它需要根基。如果你能找到那個連接點,就能站穩腳跟。”
說完,他轉身離去,隻留下張濤站在原地,若有所思。
李剛的調研則顯得更加務實。
他帶著小組成員,親自走訪了南區幾家大型物流園區,還深入了幾家餐飲連鎖店和地產項目。
“很多人說傳統行業已經飽和。”他在筆記本上寫道,“但飽和不代表沒有機會。關鍵是如何找到突破口。”
他在一家老式餐館前停下腳步。餐館不大,卻門庭若市。他走進去,點了幾個招牌菜,邊吃邊觀察。
“老板,你們生意這麼好,靠的是什麼?”他忍不住問。
老板笑了笑:“我們做了線上營銷,也保留了老味道。年輕人喜歡新鮮,老客戶念舊,兩邊都照顧到了。”
李剛眼睛一亮,立刻掏出筆記本記錄下這個案例。
“也許,我們不需要完全拋棄傳統。”他低聲自語,“而是找到一種新的方式,讓它煥發新生。”
回到調研組,他立刻組織成員進行數據比對,分析傳統行業的上下遊鏈條,以及消費者行為的變化趨勢。
“傳統領域,還有空間。”他在報告中寫道,“隻是我們需要更聰明的打法。”
三周後的清晨,會議室再次坐滿人。
張濤和李剛各自帶來了厚厚的調研報告,桌上擺滿了圖表、數據、案例分析。趙宇和孫明也提前到場,協助整理資料。
陸軒坐在主位,目光掃過眾人,緩緩開口:“現在,輪到我們做出選擇了。”
張濤率先彙報:“新興領域確實競爭激烈,但並非沒有機會。如果我們能結合傳統資源,比如物流、地產,去切入數字資產管理或智能物流,或許能找到突破口。”
李剛點頭:“傳統領域雖然飽和,但細分市場和消費升級帶來了新的機會。如果我們能利用新興營銷方式,比如大數據分析、線上引流,就能打開新局麵。”
趙宇補充:“從數據來看,結合新興與傳統的模式,在多個行業中已經開始出現。如果我們能率先布局,有望搶占先機。”
孫明翻開財務分析報告:“資金方麵,隻要我們控製節奏,合理分配,是可以支撐這一戰略的。”
陸軒聽著,目光逐漸變得堅定。
他起身走到白板前,寫下“融合”二字。
“我們不是要選一邊,而是要找到兩者的結合點。”他沉聲道,“數字資產管理結合傳統物流,智能技術結合餐飲服務,地產與虛擬現實結合打造沉浸式體驗……這些,都是我們可以嘗試的方向。”
會議室裡,眾人目光交彙,仿佛看到了一條全新的道路。
“接下來,我們要做的,是籌備。”陸軒繼續道,“技術、資源、市場,缺一不可。我們要組建專項小組,深入研究融合模式,製定詳細計劃。”
他環視眾人,聲音低沉卻堅定:“樊星閣的未來,不在於守舊,也不在於盲目追逐風口。而是在風起之前,找到屬於我們的方向。”
陽光透過玻璃,灑在每個人的臉上,照亮了他們眼中的決心。
而窗外,城市的天際線依舊廣闊,仿佛在等待著一場新的風暴。
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:()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