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尚未完全鋪開,城市在薄霧中若隱若現。陸軒站在樊星閣總部頂層的落地窗前,手中握著一份剛打印完畢的文件,紙張邊緣還帶著打印機的餘溫。昨夜燈火通明,張濤與趙宇徹夜未眠,將技術崩潰日誌、審批截留證據、第三方抬價記錄,連同環評流程的每一個斷點,全部整合進一份厚重的《綠能一號項目外部協同請求書》。陸軒親自執筆,在技術章節寫下清晰而克製的陳述——不是求助,而是求知;不是示弱,而是亮底。
他翻到最後一頁,目光落在自己親手加上的那句話上:“若方案終不可行,亦請賜教‘為何不可行’。”筆跡沉穩,無悲無喜,卻透著一股不容回避的清醒。
“吳峰已經聯係了三位專家。”張濤站在門口,聲音裡仍帶著疲憊,但眼神已重新燃起,“兩位拒絕見麵,理由是‘不參與企業商業項目’。隻有林振國教授,願意見一麵——但要在二十四小時內提交完整技術困境說明。”
陸軒合上文件,抬頭看向窗外。高樓林立,車流初動,仿佛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運轉。可他知道,有些牆,不是靠蠻力能推倒的。真正的突破,往往始於低頭請教的那一刻。
“我們還有十八小時。”他將文件遞向張濤,“再核一遍,確保每一個數據都經得起推敲。我們要讓專家看到的,不是一家被逼到牆角的企業,而是一支值得被指點的隊伍。”
張濤接過文件,轉身離去。陸軒沒有坐下,而是拿起外套,走向電梯。這一戰,不能再靠一個人的硬扛。他要走出去,親自叩門。
林振國的辦公室藏在城西一所老研究院的深處,灰牆青瓦,門前一棵老槐樹橫斜而出,像一道天然的屏障。陸軒站在門前,沒有立刻敲門,而是整理了西裝袖口,將那截舊校服布條輕輕壓回內襯。他知道,今天不是來談身份的,是來談問題的。
門開了。一位白發老人站在門口,眼鏡後目光銳利如刀。
“你就是陸軒?”老人聲音不高,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。
“是。”陸軒微微頷首,“感謝您願意見我。”
老人沒讓,隻是轉身走向書桌,拿起那份請求書,翻了一頁,眉頭微皺:“你們的問題,不是參數,是架構。主流拓撲在這類分布式負載下,存在結構性冗餘。你們還在用十年前的思路,解決今天的難題。”
陸軒站在原地,沒有辯解。
“為什麼不嘗試‘動態能量路由’?”老人突然問。
“理論尚無商用先例。”陸軒答,“風險高,驗證周期長。”
“所以你們就不試?”老人冷笑,“真正的創新,從來不在安全區裡誕生。你們缺的不是技術,是破局的膽識。”
陸軒抬起頭:“如果我們三周內做出原型,您是否願意提供技術指導?”
老人盯著他看了幾秒,忽然笑了:“年輕人,你不是來求答案的,是來賭未來的。”他轉身從抽屜裡取出一張紙,寫下一串公式,遞過來,“從這裡開始。但記住——我隻給方向,不替你們走路。”
陸軒接過紙條,指尖觸到背麵隱約的徽標——國家級能源實驗室的印記。他沒有多問,隻是鄭重地將紙條收進內袋。
“三周後,我帶原型來見您。”
市能源局辦公樓,十層東側會議室。陸軒坐在長桌一側,對麵是分管綠色項目的副局長陳明遠。桌上攤著三份文件:專家聯署意見書、技術路徑修正案、以及一份主動提出的第三方突擊審查承諾書。
“程序不能跳。”陳明遠語氣平穩,卻帶著官僚特有的謹慎,“你們之前為何不早引入專家評估?現在補,是不是有點晚了?”
陸軒沒有急於回應。他打開平板,調出一張圖表:國家綠色試點窗口期倒計時——僅剩47天。
“錯過這個窗口,不隻是我們一家企業的損失。”他聲音沉穩,“是整個區域清潔能源布局的滯後。我們不是要求特批,而是請求並聯審批——技術評估與環評同步推進。我們願意接受突擊審查,公開所有數據節點。”
陳明遠沉默片刻,翻動文件。當他的目光掃過“恒信安評技術谘詢有限公司”時,手指微微一頓。
“這家公司,”他低聲問,“你打算怎麼處理?”
陸軒迎上他的視線:“它出現在審批鏈、審計鏈、檢測鏈——三處關鍵節點。我不打算處理它。”他頓了頓,“我要它繼續存在,直到它背後的鏈條,全部浮出水麵。”
陳明遠抬眼,看了他許久,終於拿起筆,在審批意見欄寫下四個字:“準予並聯”。
回到總部,陸軒沒有直接回辦公室。他在會議室門口停下,推開門。張濤、趙宇、李剛已等在裡頭,牆上白板上的紅筆標記依舊刺目,但陸軒的眼神已不同。
他將專家手寫的公式紙條貼在白板中央,用紅筆圈出核心變量。
“我們不是求人。”他聲音不高,卻穿透整個房間,“我們是把彆人的十年,變成我們的第一天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李剛皺眉:“可樊星閣一向靠自己。”
“自強不是閉門造車。”陸軒轉身,目光掃過眾人,“是知道什麼時候該獨自衝鋒,什麼時候該借勢而起。從今天起,設立‘智囊顧問’崗位,所有重大技術決策,必須經過外部驗證。這不是退讓,是升級。”
張濤低頭記錄,趙宇則盯著審批係統界麵——環評節點的紅色警示燈,正在跳動,幾秒後,變為穩定的綠色。
林娜走進來,默默將項目看板更新。她在“恒信安評”四字上畫了個紅圈,置於“審批”與“技術”之間,像一顆未爆的雷。
陸軒站在白板前,沒有笑,也沒有鬆一口氣。他知道,這隻是第一道裂縫被撬開。真正的較量,還在後麵。
他拿起手機,撥通馬亮的號碼。
“繼續查恒信安評的資金流向。”他說,“我要知道,它背後站著的,到底是劉猛,還是……更上麵的人。”
電話那頭沉默一瞬。
“剛收到一條線索。”馬亮聲音低沉,“恒信安評的法人代表,上周與能源局秘書科周斌,共同出現在一家私人會所的監控畫麵中。時間是晚上九點十七分。”
陸軒眼神一凝。
“把畫麵調出來。”他說,“我要看清,他們見麵時,手裡拿的,是不是那份被‘丟失’的地質數據文件。”
他掛斷電話,站在窗前。城市的光開始亮起,像無數雙眼睛在注視著這座正在悄然改變的棋局。
他的手指輕輕敲擊桌麵,節奏穩定,像戰鼓的前奏。
辦公室外,林娜正將那份專家意見書歸檔。她翻到最後一頁,看到陸軒加上的那句附注,輕輕念出聲:
“若方案終不可行,亦請賜教‘為何不可行’。”
她合上文件,用紅筆在檔案盒上寫下三個字:待回應。
筆尖落下時,墨跡微微暈開,像一顆種子滲入土壤。
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:()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