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門關閉的悶響在地下三層回蕩,陸軒抬手看表,十點零七分。研究院b區的應急燈泛著冷白光,映在金屬門框上,像一道未愈的刀口。他推門而入,會議桌前已坐滿人,趙宇、張濤、林娜、孫明、馬亮、胡軍,六雙眼睛齊刷刷望來。
陸軒沒有寒暄,徑直走到投影前,按下遙控。屏幕亮起,左側是施耐德技術團隊昨日發來的接口命名爭議記錄,右側是林誌豪在記者會上的發言片段。畫麵中,對方聲調激昂,手指頻頻指向鏡頭,口型清晰吐出“文化霸權”四字。
“他們先動的手。”陸軒聲音不高,卻壓住了所有雜音,“不是我們撕破臉,是他們把合作當成馴服。”
張濤低頭翻資料,眉頭微皺:“可這麼雙線並行,資源會不會太分散?一旦施耐德察覺我們在自研,可能直接退出合作。”
“他們不會退。”陸軒轉身,目光掃過眾人,“他們比誰都清楚,失去我們在東南亞的渠道,他們的技術就是一堆代碼。我們要的,不是他們的施舍,是平等對話的資格。”
他抬手,在空中劃出一條線:“從今天起,‘雙軌應對機製’正式命名為‘啟明計劃’。明線,由林娜負責,所有流程公開、留痕、合規推進;暗線,‘破壁’小組由趙宇直隸,我親自審批資源。每周五下午三點,閉門彙報,隻準帶紙筆,不準聯網。”
會議室內一片靜默。趙宇抬頭,正對上陸軒遞來的目光。下一秒,一支舊鋼筆輕輕落在他麵前。筆身有細微劃痕,筆帽頂端刻著一道淺淺的“”字。
“這是我讀研時導師給的。”陸軒說,“他說,真正的力量,不在拳頭,而在腦子。現在,我把它交給你。”
趙宇握緊鋼筆,指節泛白。他知道,這不是一支筆,是一道令。
技術對接會議室,空氣凝滯。
張濤坐在主位,對麵是施耐德派來的三位技術代表。其中一人推了推眼鏡,語氣不容置疑:“我們需要訪問二級模塊的底層邏輯,否則無法驗證數據流完整性。”
“你們昨天才要求測試命名規範。”張濤冷笑,“今天就要底層邏輯?這不在協議範圍內。”
“流程需要閉環。”對方語氣強硬,“沒有底層驗證,我們無法簽字確認。”
馬亮坐在角落,手指在平板上輕點,內網監控界麵無聲滾動。胡軍站在門邊,目光掃過對方每個人的背包與筆記本位置。三重物理防火牆已在半小時前完成部署,任何異常調用,係統將在0.3秒內切斷連接並記錄來源。
張濤站起身,打開共享屏幕:“我們給你們一個鏡像測試環境,數據流真實,接口響應實時。但核心算法層,不在開放範圍。”
“這不符合標準。”對方立刻反對。
“標準是人定的。”張濤盯著他,“你們的標準,是為你們自己服務的。我們的標準,是保護自己的底線。要測,就用這個環境;不測,合作到此為止。”
對方三人交換眼神,最終,領頭者點頭:“可以試。”
三小時後,測試完成。施耐德代表在確認函上簽字,郵件同步發至雙方高層。
馬亮在後台日誌中插入一行加密代碼,字符排列看似無序,實則指向一個隱藏協議通道。他輕輕敲下回車,屏幕一閃而過“projectphoenix01active”字樣,隨即恢複正常。
“成了。”他低聲說。
胡軍走過來,拍了拍他肩膀:“防火牆沒響,說明他們沒敢深挖。”
“不是不敢。”馬亮搖頭,“是還沒想到。”
吉隆坡,濱海大廈28層。
李剛坐在記者會後排,帽簷壓低,手中錄音筆緊貼桌沿。林誌豪站在台上,正聲情並茂地控訴“外來資本對本地市場的侵蝕”,台下三家媒體記者頻頻點頭。
“我們必須扞衛本土權益!”林誌豪提高音量,“不是反對合作,而是反對不平等的合作!”
李剛嘴角微揚。就在對方轉身拿文件的瞬間,他捕捉到一句低語:“……分成必須加三成,否則這項目彆想落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