淩晨四點十七分,趙宇的手指在鍵盤上停頓了一瞬。屏幕右下角的進度條終於走到了儘頭,一串綠色字符跳出:【係統聯調成功,響應延遲0.03秒】。他靠向椅背,喉結滾動了一下,目光落在機櫃深處那根微微發燙的主控模塊上。七個小時的重構,動態路由算法壓著協議版本的裂縫穿行而過,沒有驚動任何人,也沒有留下痕跡。
研究院b區的燈光依舊冷白,像一層薄霜覆在每個人的臉上。馬亮從監控終端抬頭,兩人視線在空氣中交彙。一個點頭,一聲輕歎,無需多言。
“通知張濤,”趙宇起身,聲音沙啞卻清晰,“接口適配完成,隨時可以接入施耐德主網。”
消息發出三分鐘後,林娜的電話打了進來。她的語調平穩,但語速比平時快了半拍:“吉隆坡市政係統恢複評分,項目重新進入終審名單。楊芳那邊拿到了證據原件,對方已經認罪。”
“是誰?”趙宇問。
“不重要。”林娜頓了頓,“重要的是,我們活下來了。”
電話掛斷,趙宇沒有動。他知道,這不是結束,而是某種確認——那些深夜裡的推演、資源的傾斜、防火牆的部署,終於在這一刻結出了果實。
上午九點整,作戰室門開。
陸軒走進來時,所有人已就位。孫明站在財務麵板前,手指懸在一組數據上方,像是不敢輕觸。張濤坐在桌邊,手裡捏著一份剛打印出來的技術報告,紙張邊緣已被他無意識地卷起。胡軍靠在牆角,雙臂抱胸,目光沉穩地掃過每一張臉。
陸軒走到主位,沒有坐下。他抬手,投影自動亮起。左側是係統聯調成功的日誌截圖,右側是吉隆坡與檳城兩地政府聯合發布的試點項目公告。標題赫然寫著:“智能城市基建合作項目正式啟動”。
“七十二小時。”陸軒開口,聲音不高,卻穿透整個房間,“他們說我們的防火牆撐不過七十二小時。現在,第一百零八小時過去了。”
他停頓一秒,目光緩緩掃過眾人:“我們不僅撐住了,還把路鋪到了彆人家門口。”
張濤終於鬆開手裡的紙,抬頭:“施耐德總部剛剛發來確認函,承認我們的技術模塊達到兼容標準,願意按原協議推進聯合研發。”
“不是他們願意。”陸軒糾正,“是我們讓他們彆無選擇。”
孫明這時上前一步:“首月營收數據出來了,扣除成本後淨利占預期的94.7。雖然差了五個點,但考慮到初期投入和市場教育成本,這個數字已經超出行業同期水平。”
“利潤率的事,我來說。”陸軒轉向他,“你擔心的是現金流,對嗎?”
孫明點頭:“其他項目已經暫緩兩個月,再不動,會影響整體運轉。”
“那就動。”陸軒說,“從今天起,‘啟明計劃’第一階段正式收官。原‘破壁’小組縮編為常設攻堅組,人員保留,預算壓縮七成。釋放出來的資源,全部轉向市場複製。”
會議室一片寂靜。
趙宇緩緩開口:“您是說,我們要把吉隆坡模式,推到整個半島?”
“不隻是半島。”陸軒走到地圖前,手指劃過馬來半島南端,一路向北,“從檳城到新山,從馬六甲到東海岸,十座城市,三個月內完成布局。我要讓每一個看到我們方案的地方政府,都清楚一件事——合作,不是施舍;規則,由我們定。”
胡軍咧嘴笑了:“那要是還有人想動手腳呢?”
“那就讓他們看看,”陸軒轉身,目光如鐵,“什麼叫真正的反製速度。”
當天下午,星瀾集團總部。
林娜與楊芳並肩走入會議室時,對方負責人正站在窗前打電話。見她們進來,他掛斷電話,臉上堆起笑意:“合作愉快。”
林娜沒接話,直接將平板推到桌上。屏幕上是剛剛發布的《項目首月運營白皮書》,數據詳實,案例清晰,連係統響應時間的波動曲線都標注了成因分析。
“你們的動作很快。”對方翻了幾頁,語氣微變。
“我們不喜歡等。”楊芳接過話,“更不喜歡有人打著本土化的旗號,卡我們的脖子。”
負責人笑了笑,沒反駁。他知道,那一晚的it主管被捕,不是偶然。
“接下來,我們準備啟動檳城項目。”林娜說,“需要你們配合提交本地合規文件,以及市政聯絡人清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