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軒的筆尖在日程表上劃下的那道豎線,像一道無聲的命令,橫亙在談判之前。紙麵微顫,墨痕未散,他已起身走向技術中心。走廊燈光筆直地灑下,映得他肩線如刃。昨夜攔截記錄的通報剛剛傳遍核心團隊,此刻,每一步都踩在緊繃的弦上。
推開技術中心大門,趙宇正站在主控台前調取數據流日誌。大屏上兩條曲線依舊並行,一條平穩如鐵軌延伸,另一條起伏不定,如同試探中的蛇形遊走。陸軒沒有停步,徑直走到會議區:“雙簽製度現在執行。”
趙宇回頭,點頭示意林娜。她立刻打開權限係統,將所有對外輸出通道鎖定,新增審批流程。三分鐘後,第一條測試報告生成,經趙宇與林娜雙重確認後才允許歸檔。陸軒掃了一眼操作日誌,轉身對眾人道:“從今天起,我們不隻防攻擊,更要防滲透。”
專項小組首次閉門會隨即召開。十一名中方工程師圍坐一圈,氣氛沉靜。趙宇站在投影前,逐條列出雙軌測試執行細則。“我們的邏輯線是基準。”他聲音平穩,“每一項差異,必須標注影響等級、責任歸屬、可追溯節點。不準模糊,不準跳過。”
話音剛落,b區3號終端警報輕響。一名工程師舉手:“模擬環境檢測到異常調用頻次,來源ip為德方測試組。”
趙宇沒有立刻下令阻斷,而是調出訪問記錄,逐幀分析。“記下ip,保留路徑,不反製。”他轉向團隊,“他們想看我們的反應速度,那就讓他們看清楚——我們不是慌亂攔截,而是全程掌控。”
會議繼續推進。三十七項核心差異點被逐一標注,分類歸檔。協議結構錯位、加密版本滯後、數據格式強製轉換……每一項都被打上“高影響”標簽。張濤坐在角落,手中筆記本密密麻麻記滿交涉要點。他知道,這些數字不是冷冰冰的技術參數,而是接下來談判桌上最鋒利的矛。
“時間表變了。”張濤忽然開口,將一封剛收到的郵件投影出來。德方通知,原定於明日的聯合測試提前六小時,且要求中方提交最新兼容性進展簡報。“打亂節奏,是想逼我們倉促應對。”
趙宇冷笑:“那就讓他們看看什麼叫不亂。”他立即調整排班,啟動三班倒機製,每組配備兩名校驗員,確保數據標注零誤差。孫明同步接入財務模型,將每一項技術調整可能帶來的隱性成本納入預警體係。誤差一旦超標,係統自動標紅提醒。
深夜二十三時十七分,共享雲盤彈出一條自動歸檔提示。林娜正在整理當日文件,目光掃過臨時上傳區,一份未加密的附錄引起注意——編號d7,標題為“區域適配彈性標準”。她沒有點擊打開,而是立即標記“待陸軒審批”,並鎖入加密文件夾。係統日誌顯示,上傳者為德方技術組某成員,操作時間僅持續十七秒,疑似誤傳。
她將記錄打印出來,放入專用信封,交由黃傑送往陸軒辦公室。全程未與任何人討論內容,隻在交接單上寫下:“來源異常,未讀取。”
與此同時,胡軍在技術中心外圍完成新一輪巡查。他帶回一段監控錄像:淩晨一點零三分,一名陌生男子曾在東側消防通道徘徊近十分鐘,未刷卡進入,也未接觸任何設施,隻是抬頭看了眼三樓燈光便離開。胡軍反複回放,確認此人不在已知合作方名單內。
他沒有聲張,而是將影像加密存檔,並調取過去七十二小時全部出入記錄進行比對。隨後,他向陸軒提交安保升級方案:技術區劃為三級警戒,實行雙人輪崗製,所有工程師家屬信息脫敏處理,統一安排臨時住所。陸軒批了三個字:“立刻執行。”
清晨六點,第一批工程師換班交接。新班組進入前,警衛逐一核驗身份碼,隨身設備全部掃描。黃傑帶領後勤組提前布設好餐食與應急藥品,確保團隊無需離開作業區。空氣裡沒有一句多餘的話,隻有鍵盤敲擊聲與數據同步提示音此起彼伏。
趙宇站在監控牆前,盯著b區3號終端的實時流量圖。自昨夜那次異常調用後,對方再未嘗試接入。但他知道,真正的較量才剛開始。他拿起對講機:“b組,啟動第二輪壓力測試,模擬主係統負載百分之八十狀態。”
“明白。”回應乾脆利落。
數據流再次奔湧。中方優化模型的表現持續領先,穩定性高出德方方案近四成。趙宇沒有露出絲毫喜色,反而更加凝神緊盯日誌滾動。他知道,對方不會一直沉默。
上午九點整,張濤收到德方回函,確認接受中方對時間變更的留痕備案,並附上新的測試節點安排。語氣依舊官方,但措辭中少了此前的強勢。張濤冷笑,將文件轉發給全體小組成員,附言隻有一句:“他們開始按我們的規則走流程了。”
趙宇看著屏幕上的最新對比曲線,終於開口:“準備第一份評估簡報。三十七項差異,全部列明依據,附測試截圖與成本推演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“要不要加一句‘建議重新協商標準’?”有工程師問。
“不。”趙宇搖頭,“我們現在不說建議,隻說事實。讓他們自己讀出結論。”
中午十二時,簡報初稿完成。林娜帶領文職組連夜校對,確保每一頁格式統一、術語準確。孫明在財務附錄中加入動態成本預測:若現行模式持續三年,樊星閣將額外承擔至少一點二億隱性支出。數據被標為“核心層僅閱”,文件命名“projectanchor”。
陸軒在辦公室審閱全文,全程未發一言。翻到最後一頁,他提筆在批注欄寫下:“技術之爭,實為底線之爭。不退,不躁,不漏。”
下午四點,專項小組召開內部總結會。趙宇站在投影前,回顧過去四十八小時成果。三十七項差異全部歸類完畢,責任歸屬清晰,影響評估完整。團隊士氣未因高壓而衰減,反而在嚴密流程中愈發凝聚。
“我們做到了。”張濤低聲說。
“這隻是開始。”趙宇目光掃過眾人,“他們還會再試,會換方式,換人,換時間。但我們隻要守住這一條——每一步都有據可查,每一次變動都有人負責。”
會議結束,工程師們陸續離開。趙宇留下最後檢查係統日誌。突然,b區3號終端再次彈出警告:同一ip地址嘗試建立長連接,持續時間達四分鐘,仍未觸發阻斷機製。
他盯著屏幕,手指懸在操作鍵上方。
沒有按下封鎖指令。
而是調出追蹤程序,開始反向記錄數據流向。
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:()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