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戰室的燈光在屏幕映照下泛著冷白,陸軒指尖劃過主控台,將最新聯調數據推送到全體成員終端。趙宇站在左側,目光掃過圖表,眉頭微動。林娜坐在會議區靠窗位置,手中文件尚未翻開。李剛站在她身後,雙手插兜,眼神直盯著陸軒。
“他們開始跟了。”陸軒開口,聲音平穩,卻帶著不可動搖的分量,“不是因為我們求他們,是因為我們走在前麵。”
他調出三組實時曲線——技術協同指數已穩定在82,用戶留存率連續五日攀升,市場反饋熱度突破預期閾值。每一項數據背後,都是樊星閣用實打實的節奏踩出來的路。
“接下來,不是等他們點頭,是我們定方向。”
話音落下,趙宇終於開口:“資源傾斜太大,後續項目可能吃緊。現在談深化,是不是太早?”
林娜也點頭:“本地化才剛穩住,第三國市場節奏一旦拉快,文化適配跟不上,容易翻車。”
陸軒沒反駁。他轉身走向白板,提筆寫下三個詞:共研、共建、共拓。筆鋒剛勁,最後一個“拓”字收尾時,筆尖驟然斷裂,墨跡在紙麵暈開一小團黑點。
“我知道你們在怕什麼。”他放下筆,抬眼掃過眾人,“怕走太快,怕壓不住,怕一子錯滿盤空。但我們現在不是在求合作,是在主導合作。”
他指向數據屏:“他們提交優化建議,是因為我們的架構成了標準;他們請求通話,是因為他們的團隊開始複現我們的流程。這不是平起平坐,是他們在追。”
李剛咧嘴一笑:“那還等什麼?直接推新模塊,讓他們跟到底。”
“不是推。”陸軒糾正,“是共建。我要的不是他們被動接受,是主動參與。從今天起,啟動三項深化動作——聯合研發新模塊、海外測試節點共建、第三國市場共拓。李剛負責共研可行性,趙宇牽頭共建方案,林娜主理共拓路徑。”
會議室陷入短暫沉默。這不是執行層麵的調整,而是戰略姿態的躍升。
“如果他們不同意呢?”趙宇問。
陸軒坐回主位,手指輕敲桌麵:“那就讓他們看清,什麼叫不可替代。”
兩天後,聯合評審會如期召開。視頻接通,外方技術主管出現在屏幕中央,神情謹慎。陸軒沒有寒暄,直接切入主題。
“我們提議,啟動‘星軌α’模塊的聯合研發。”他調出架構草案,“中方提供核心算法與壓力測試模型,你們負責接口適配與穩定性驗證。成果署雙方名,代碼雙軌提交。”
對方團隊低聲議論。片刻後,一名代表開口:“功能定義權歸誰?”
“各占五成。”陸軒答得乾脆,“產品組雙方各派三人,投票決策。功能邏輯以用戶留存率為準繩,數據說話。”
對方沉默。陸軒不催,隻下令馬亮調取過去三周的用戶行為對比報告。屏幕上,中方設計的交互路徑在七日留存上高出17.3,操作熱區分布更符合直覺邏輯。
“你們的設計,確實更懂用戶。”技術主管終於開口,“但市場經驗在我們這邊,核心功能不能冒險。”
陸軒點頭:“我同意。所以,不如這樣——我們各自出一版方案,內部測試後,交給真實用戶群體盲選。誰贏,誰主導。”
會議室再次安靜。這不是談判,是挑戰。
三分鐘後,對方代表深吸一口氣:“可以。但必須公平環境測試。”
“當然。”陸軒微笑,“我們從不要求特權,隻要求公平。”
會議結束前,對方隨口提了一句:“南美那邊,最近也在問你們的技術架構。卡洛斯的人上周接觸了我們渠道商。”
陸軒神色未變,隻淡淡回應:“技術能被問,說明有價值。隻要他們問得懂。”
視頻切斷後,李剛一拳砸在桌上:“卡洛斯?那瘋子想插手?”
“他一直想。”陸軒站起身,走到窗前。城市燈火如織,樊星閣的標誌在夜色中沉靜矗立,“現在,他們開始打聽路怎麼走了。”
趙宇皺眉:“南美政策複雜,語言文化全不同,貿然進入風險太大。”
“所以不能貿然。”陸軒轉身,拿起一份南美市場簡報,“我們不獨進,也不讓他們獨控。我有個想法——三地聯調試點。”
他坐下,提筆起草備忘錄:“中方出技術,外方出渠道,第三國選本地夥伴,三方共建試驗項目。利潤三成分配,風險共擔。目標不是立刻盈利,是跑通模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