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令批準的瞬間,終端光標在“八百二十萬”處閃爍了一下,隨即沉入後台數據流。陸軒沒有起身,指尖在控製台邊緣輕輕敲擊三下,像是為一筆交易落槌定音。林娜站在門邊,正要彙報李剛團隊登機後的通訊確認,卻見他忽然調出全球市場熱力圖,光斑如星火鋪滿整麵主屏。
“雅加達隻是開始。”他說,聲音不高,卻讓整個作戰室的節奏為之一滯。
林娜停下腳步,將通訊記錄輕輕放在副控台上。孫明從財務模型中抬頭,眉頭微皺:“資金剛動,新支出還沒回流,現在談擴張,會不會太早?”
陸軒沒有回答,而是將畫麵切換至客戶反饋聚合係統。曼穀活動現場的視頻自動播放,鏡頭掃過人群,一名老客戶當眾掃碼溯源,臉上從懷疑轉為釋然。緊接著,三組數據曲線並列升起——交付穩定性、服務響應速度、複購率,全部呈陡峭上揚。
“我們已經不是在求生。”陸軒手指劃過屏幕,“是在立規。”
張濤迅速打開平板,調出市場滲透率對比圖。東南亞區域雖已點燃,但南美、東歐大片空白依舊。他低聲念出一組數字:“同類產品在全球七成以上市場仍處於粗放競爭階段,標準混亂,信任缺失。”
“那就把標準帶過去。”陸軒轉身,目光掃過眾人,“彆人靠低價搶市場,我們靠可信贏人心。現在,不是能不能擴的問題,是必須擴。”
李剛靠在牆邊,雙臂環胸:“可咱們剛穩住陣腳,又要鋪新攤子?兄弟們能扛得住?”
“不是鋪攤子。”陸軒走回主控台,調出基金使用台賬,“而是布棋局。每一筆支出,都是試探,也是蓄力。雅加達成功,不是終點,是跳板。”
他頓了頓,語氣沉穩:“從今天起,啟動新方向——國際市場前期調研,代號‘星探’,直屬指揮中心。張濤牽頭,三周內提交可行性報告。”
會議室陷入短暫沉默。孫明翻開筆記本,筆尖懸在紙上:“資源怎麼分?現有市場還要追加服務投入,再抽人手做調研,財務模型撐不住。”
“不抽。”陸軒搖頭,“新小組獨立編製,優先啟用後備梯隊。林娜,從文職與技術支持序列中篩選十人,明早九點前報名單。”
林娜點頭記下。張濤迅速補充:“我建議分三線推進:東南亞深化本地化,南美探渠道整合可能,東歐看技術適配空間。”
“準。”陸軒抬手,在空中劃出三道軌跡,“東南亞我們已有基礎,主攻服務下沉;南美混亂,但門檻低,窗口期短;東歐監管嚴,但一旦突破,就是標杆。”
李剛仍有些遲疑:“南美那邊聽說黑幫橫行,咱們貿然進去,不怕被當成肥肉?”
“正因為亂,才有機可乘。”陸軒目光微凝,“彆人怕亂,我們怕不亂。亂局之中,誰先立信,誰就掌局。”
他調出一張未公開的渠道分布圖,南美北部幾處節點閃爍紅光:“馬亮,你昨晚收到的異常數據,再放一遍。”
馬亮迅速接入情報後台,一段加密摘要彈出:“哥倫比亞、委內瑞拉多地出現高仿產品,渠道碎片化,監管缺位,部分代理商已開始自發清場。”
陸軒盯著那行字,眼神漸深:“這不是危機,是信號。有人在試水,但沒標準,沒人撐場。我們若不進,遲早有人替我們決定規則。”
張濤迅速在平板上勾勒框架:“調研重點應放在本地化適配成本、渠道控製力、政策容忍度三要素。尤其是電壓標準、氣候耐受、語言界麵,必須前置評估。”
“對。”陸軒點頭,“我們不做拿來主義。產品出海,不是換個包裝,是重新定義生存方式。”
孫明終於合上筆記本:“如果真要動,我建議設立專項預算池,隔離風險。哪怕初期虧損,也不能動搖主乾現金流。”
“可以。”陸軒當場拍板,“撥三千萬作‘星探’啟動基金,專款專用,你來監管。每一筆支出,必須附帶情報支撐與退出預案。”
孫明眼神一震,隨即低頭記錄。他知道,這不僅是錢,是陸軒在用製度為冒險兜底。
會議結束,眾人陸續離開。陸軒卻未動,獨自站在主屏前,將三片目標區域逐一放大。東南亞的深綠已漸成氣候,南美的橙黃尚在混沌,東歐的淺藍則如冰封河麵,靜待破局。
林娜走到他身後,輕聲說:“名單我已初步擬定,其中有兩名曾在南美留學的技術支持,熟悉當地通信標準。”
“加上。”陸軒說,“再找兩名懂葡語、西語的後勤人員。語言不是障礙,是鑰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