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點三十七分,指揮中心的燈光還調在夜間模式,微藍的光映在主控台上。陸軒站在趨勢圖前,手裡捏著一份打印紙,邊角已被手指反複摩挲出折痕。那是趙宇淩晨兩點提交的可行性簡報,三頁紙,沒有多餘修飾,隻有數據、對比和一句結論:“智能醫療,是我們現在最能落地的突破口。”
他把“最能落地”四個字看了很久。
七點整,第一縷晨光從外廊的玻璃斜照進來,掃過地麵,停在會議桌的一角。陸軒轉身,將簡報插入投影槽。屏幕亮起,紅點在東南亞地圖上跳動——三國已發布智能醫療試點采購意向,招標文件預計四十八小時內公示。
八點,探路小組全員到齊。
趙宇坐在靠前的位置,背包裡還塞著昨夜整理的政策對照表。馬亮進門時直接走向數據終端,手指在鍵盤上敲了兩下,調出目標國衛生部門近三個月的公開會議記錄。林娜把記錄儀打開,黃傑站在門口確認了通訊鏈路正常,胡軍靠牆站著,目光掃過每一個人的臉。
陸軒沒有開場寒暄。
“新能源是大勢,但周期太長。”他聲音不高,卻壓住了所有人剛坐下的窸窣,“我們等不起。政策鬆動的時間窗口不會超過一年,而智能醫療,已經在動了。”
他指向屏幕:“昨天被卡住的那批設備,第三方檢測報告全項合格。我們不是沒能力,是沒人信我們能做這種事。現在,他們開始信了。”
孫明坐在後排,眉頭沒鬆:“可這是醫療,不是物流。認證流程複雜,審批鏈條長,光是資質預審材料就得準備兩個月。我們現在連專項組都沒成立,怎麼推?”
“那就先成立。”陸軒說。
他走到孫明麵前,把簡報遞過去。“你看這組數據——上次人道援助項目落地後,當地醫院反饋設備穩定性優於同類進口產品百分之十二。這不是運氣,是我們從設計到生產全程可控的結果。彆人覺得我們隻能乾黑活,我們就用黑活裡攢出來的東西,打進白道。”
孫明低頭翻頁,手指停在一項技術參數上。
“我不是反對。”他抬頭,“但資源怎麼調?財務走什麼賬?現在所有預算都壓在安保和基礎運營上,再抽人抽錢,前線會斷檔。”
“不立項,不增編,不批新預算。”陸軒回到主位,“隻調人,隻走應急調研賬戶。你們批,我簽字。這不是擴張,是預埋。”
他頓了頓,目光掃過全場。
“三年前我們在學校被人堵門,靠的是敢拚。兩年前我們在碼頭被圍,靠的是會算。今天,我們要進一個沒人覺得我們能站住腳的領域,靠什麼?靠等?靠彆人施舍?”
沒人說話。
“靠準備。”他說,“靠比彆人早一步動手。新能源是未來,但未來救不了現在的飯。智能醫療,是現在就能打的仗。”
趙宇抬起頭:“我來牽頭。”
陸軒點頭:“你負責統籌資質材料、政策對接、技術適配三塊。馬亮,你即刻啟動對目標國決策鏈的情報梳理,重點查衛生部技術評審委員會的構成、過往中標企業的背景、審批節奏規律。七十二小時內給我一份核心關係圖。”
馬亮敲下確認指令。
“林娜,你同步準備輿情備案,重點監控當地媒體對外國企業的態度傾向,尤其是技術類合作項目的曆史爭議點。黃傑,你在吉隆坡辦公點預留兩個技術崗和一間臨時會議室,下周可能有人出差進場。胡軍,你讓周岩評估目標醫院的安防係統兼容性,順便看看我們的設備能不能和他們的管理係統打通。”
胡軍應聲記下。
孫明仍有些遲疑:“應急賬戶能走多少?材料翻譯、差旅、本地代理費用加起來不是小數。”
“三十五萬以內。”陸軒說,“超支不補。這不是投資,是探路。我們要的不是馬上中標,是要讓所有人知道——樊星閣,已經能看懂這種遊戲規則了。”
孫明沉默了幾秒,終於點頭:“行,我批。”
陸軒走到屏幕前,手指劃過地圖上的紅點。
“從今天起,每天八點,這裡開晨會。我不需要長篇大論,隻要三件事:進展、卡點、下一步。我們不求快,但求準。彆人還在猶豫要不要進場,我們已經在研究怎麼贏。”
張濤一直沒說話,直到此刻才開口:“如果真要打,我們得先過三關。”
“你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