淩晨三點十七分,指揮中心的燈光依舊亮著。主屏幕上的倒計時已經歸零,取而代之的是全球輿情熱力圖,一片片紅色區域在東南亞與南亞接連亮起。林娜剛完成新一輪推送,抬頭看了眼陸軒的背影。
他沒有動。
不是不動,而是那種靜——像風暴眼裡的山,壓得住四周翻騰的雲雷。
“陸哥。”林娜輕聲開口,“三家目標企業的技術部門都調閱了我們的運行報告。其中兩家內部轉發次數超過二十次,第三家市場總監再次來電,問我們有沒有興趣聯合發布技術白皮書。”
陸軒終於轉身,目光掃過監控牆。趙宇正盯著一組新上傳的數據波動曲線,眉頭微鎖。張濤站在情報終端前,手裡捏著一份打印稿,臉色不太好看。
“出事了?”陸軒問。
張濤把紙遞過去:“十分鐘前,宏遠科技、恒通智能、瑞康係統三家同步發布了‘電力適應型醫療設備技術白皮書草案’,內容和我們的測試方向高度重合。發布時間卡在我們宣傳視頻上線後兩小時。”
孫明從財務台抬起頭:“更麻煩的是,原定今天上午對接的第三方檢測機構臨時來函,說評估流程要推遲兩周,理由是‘資源調配緊張’。”
指揮室裡安靜了一瞬。
這不是巧合。
陸軒接過那份白皮書草案,快速翻了幾頁。裡麵的術語結構、測試邏輯,甚至圖表排版方式,都透著一股刻意模仿的味道。他們沒抄數據,但抄了思路。
“他們是想搶標準定義權。”趙宇低聲說。
“不止。”張濤冷笑,“這是圍魏救趙。先把概念炒熱,再用‘行業共識’壓我們一頭。等我們真要落地,他們就說我們侵權,或者不符合主流規範。”
陸軒沒說話,走到主控台前,調出競品動態追蹤麵板。三條企業賬號在同一時間發起密集宣傳,媒體投放預算在半小時內激增三百倍。熱搜詞條“智能醫療電網適配”已被刷至榜單前三,而樊星閣的名字,隻出現在評論區。
“馬亮。”陸軒開口。
“在。”馬亮立刻接通外線,“我已經查了信息源頭。這三家企業背後有共同的投資方——國信資本,他們在過去三個月頻繁接觸國際認證組織,試圖主導新興市場技術標準製定。”
“所以這不是競爭。”陸軒聲音低沉,“是清場。”
他轉身麵對眾人,眼神如刀鋒劃開迷霧:“他們怕的不是我們做不出來,是怕我們做成之後,改掉規則。現在動手,就是要在我們還沒站穩腳跟時,把路堵死。”
趙宇握緊了拳:“那第二批生產還按計劃推進嗎?工廠那邊已經在備料了。”
陸軒沉默幾秒,忽然抬手,在戰術板上畫下一道橫線。
“暫停全麵鋪開。”他說,“改為小批量定向投放。第一批成品不走公開渠道,隻發往三個試點地區——印尼棉蘭、孟加拉達卡、越南峴港。每個點不超過十台,全部加裝遠程數據回傳模塊。”
張濤一怔:“你是想用真實環境數據反製他們的偽白皮書?”
“對。”陸軒點頭,“他們寫的是紙上方案,我們跑的是實地驗證。隻要設備在真實電網下持續穩定運行,他們的所謂‘標準’就是空中樓閣。”
孫明迅速反應過來:“我可以凍結原定量產資金,優先保障這三個試點的數據采集和應急支持團隊組建。但後續預算需要重新報批。”
“批。”陸軒說,“核心儲備再動用百分之八,夠不夠?”
“夠。”孫明敲下確認鍵,“賬戶已鎖定。”
林娜立即開始起草新的投放方案:“是否對外公布試點信息?”
“不主動說。”陸軒道,“但也不否認。如果有媒體問起,就說‘部分設備進入實地調試階段’。我們要讓他們猜,讓他們急。”
楊芳這時插話:“展會那邊呢?主辦方已經把我們調到a區八號位,明天就要布展。”
陸軒看向大屏上的展位布局圖:“照常進場。展位設計不變,標語也不變——‘當電網不穩時,我們更穩。’但增加一塊實時數據屏,接入三個試點的運行狀態。黑屏三天可以,一旦有數據,立刻點亮。”
“明白。”楊芳記下,“我讓技術組今晚就調試信號鏈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