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梯門合攏的瞬間,陸軒已將手機貼到耳邊。趙宇的聲音剛響起,他就開口:“協議內容全部同步了嗎?所有節點係統,立刻停用舊模板。”
“正在推送,十分鐘內完成。”趙宇語速加快,“雙周溝通日曆已經建好,自動提醒功能開啟。”
“不是提醒,是強製流程。”陸軒走進酒店會議室,林娜和孫明緊隨其後,“從今天起,沒有提前七十二小時通報的項目,一律不得推進。這不是建議,是鐵令。”
林娜打開筆記本,快速調出新流程框架。孫明則接入總部財務係統,核對資金報備模塊的更新狀態。陸軒站在投影幕前,目光掃過三人。
“我們簽下的不隻是補充條款,是一套新規矩。”他聲音不高,卻字字落地,“過去我們靠快贏市場,現在我們要靠穩守陣地。合規不是拖累,是護城河。”
林娜抬頭:“已經有兩家東南亞合作方發來詢問函,擔心交付延遲。”
“回複不能等。”陸軒坐下,“孫明,你協調技術團隊,先把遠程驗證機製跑通。林娜,擬一份統一說明,附上流程圖解,今天必須發出。語氣要穩,但態度要主動——告訴他們,我們的服務響應時效,反而提速百分之十五。”
孫明點頭記下:“提速意味著人力成本增加。”
“那就增。”陸軒沒遲疑,“這一輪調整,不許犧牲客戶體驗。我們改的是節奏,不是標準。”
四小時後,孫明收到總部反饋:數據同步漏洞修複完成,七國節點係統恢複正常運行。林娜的回應函也已發送至各合作方,並親自致電兩家主要問詢企業,解釋新規背後的長期保障意義。
當晚,陸軒調出五國試點數據。屏幕顯示,首周簽約周期平均延長一點八天,部分項目進度微降。但他注意到另一組數字:客戶滿意度評分上升九個百分點,投訴率下降四成。
他撥通內部通訊頻道:“把這組數據整理出來,發給所有區域負責人。”
“真要公開?”趙宇問。
“當然。”陸軒靠向椅背,“讓大家看清,慢下來不是退步,是換了一種前進方式。快可以模仿,穩才能紮根。”
第二天清晨,樊星閣全球運營群彈出一條公告:
>“自即日起,‘合規透明度’納入季度考核指標。交付速度重要,但讓合作方清楚每一步為何而動,更重要。快不是衝刺,穩才是長跑。”
消息發出半小時,各地團隊陸續回複確認。一名駐印尼主管留言:“客戶今天主動提出續約,說終於感覺我們像一家人做事。”
陸軒看完,起身走向窗邊。仰光街頭車流漸密,陽光灑在樓宇玻璃幕上,反射出片片亮光。他拿出手機,翻看昨晚彙總的反饋記錄。
林娜走進辦公室,手裡拿著一份文件:“仰光合作方正式確認,下周聯合發布行業合規白皮書。新聞稿草稿已準備好,等您簽字。”
陸軒接過文件,快速瀏覽。標題寫著《跨國協作中的規則共識:從衝突到共建》。他停下目光,看向其中一段話:“……一次坦誠對話,勝過十次完美執行。真正的專業,不在於規避問題,而在於直麵差異並共同解決。”
他提筆簽下名字。
“把這個案例編進新員工培訓教材。”他說,“告訴後來的人,樊星閣走向國際的第一課,不是打贏誰,而是學會怎麼坐下來談。”
中午,孫明帶來財務係統升級的最終報告。所有報備流程已完成自動化歸檔,每周合規簡報生成機製穩定運行。趙宇在總部監控屏上看到,七國節點數據流平穩,無一異常中斷。
“係統扛住了。”趙宇在視頻會議裡說,“新模式不是負擔,是骨架。我們現在走得穩,是因為骨頭硬了。”
陸軒點頭:“接下來,把雙周溝通機製推廣到其他三區試點。節奏不變,力度不減。”
下午,林娜收到合作方回信。對方技術團隊提議,邀請樊星閣參與其內部合規培訓分享經驗。附言寫道:“你們的調整方式,讓我們重新理解了‘高效’的定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