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軒盯著屏幕上滾動的運營數據,指尖在鍵盤上輕輕敲擊。那份剛打印出來的首周報告還帶著打印機的餘溫,靜靜地攤在桌角。他沒有急著翻看,而是將視線落在“新項目初驗通過”那一欄,目光停留了兩秒。
林娜站在門邊,手裡捏著一份行程表。“外派組第二批人員名單已經定好,下周一出發。”她的聲音平穩,卻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。
“嗯。”陸軒點頭,“告訴他們,這次不是去救火,是去紮根。”
辦公室裡隻剩下他們兩人。窗外的城市依舊喧囂,霓虹燈在玻璃上投下流動的光斑。但此刻,這裡的氣氛已不再像前幾天那樣緊繃。輿論風波退去後,樊星閣沒有停下腳步,反而更快地轉入了新的節奏。
趙宇的影像從會議係統中彈出,身後是總部技術中心的監控牆。“輕量級平台的模塊化部署已完成七成,仰光那邊反饋係統響應速度達標,用戶操作失誤率比預估低百分之十二。”他說得乾脆,“我們比計劃提前了四天。”
孫明推門進來,手裡拿著財務報表。“初期投入控製在預算內,三成成本的確壓下來了。而且因為用的是現有架構重組,後續複製到其他地區,邊際成本還會再降。”他頓了頓,“已經有兩個地方主動問起這個模式能不能落地。”
陸軒站起身,走到白板前。上麵畫著三條線:一條平緩延伸,代表政策容忍度;一條幾乎貼地,是競爭密度;最後一條緩緩爬升,標注著利潤周期。他拿起筆,在中間寫下四個字:“臟活累活”。
“彆人嫌麻煩的地方,才是我們的機會。”他說,“外資進不來,是因為合規成本高、回報周期長,可這些東西,恰恰是我們現在最擅長的。”
林娜接過話:“我已經和當地聯絡人確認過,政府希望三個月內完成全部上線。如果拖太久,他們會考慮引入區域性服務商接手。”
“那就不能拖。”陸軒轉身,“馬亮那邊有沒有最新消息?”
話音剛落,馬亮的身影出現在另一塊屏幕上。他坐在境外情報站的操作台前,麵前擺著幾份文件。“我拿到了最新的執行細則,還有三個隱藏條款——之前流標的公司就是栽在這上麵。我已經整理成要點發給林娜。”
陸軒看了眼時間。“四十八小時之內,把協議草案敲定。趙宇,技術團隊今晚加班,把預裝模塊做最後一次壓力測試。孫明,調一筆應急資金備用,雖然我們不打算花,但要有隨時能頂上的底氣。”
沒人提出異議。每個人都知道,這一步走出去,意味著樊星閣真正開始用自己的方式,在國際市場上打出一片新天地。
第二天清晨,林娜帶隊飛往目標國。臨行前,她在機場撥通陸軒的電話。“對方答應閉門磋商,隻談三天。如果我們拿不出完整方案,窗口期一過,項目就歸彆人。”
“你們帶去的不隻是方案。”陸軒說,“是執行力。”
掛斷電話後,他召集團隊開了個短會。沒有冗長發言,隻有幾條明確指令:所有相關業務暫停優先級調整,資源向新項目傾斜;每日晨會通報進度;任何阻礙必須在六小時內解決。
接下來的七十二小時,成了樊星閣內部的一場無聲衝鋒。
趙宇帶著技術組連續奮戰,把原本需要兩周調試的係統壓縮到五天內完成本地適配。他們采用分段驗證法,每完成一個模塊就立即推送測試包,確保問題不過夜。
孫明則協調財務與法務,打通跨境支付通道。他在淩晨兩點發來消息:首筆履約保證金已準備就緒,隨時可劃轉。
而遠在境外的林娜,僅用三十六小時便完成了全部談判。對方官員起初態度謹慎,但在看到樊星閣提供的全流程備案機製後,明顯鬆動。尤其是當她當場演示數據歸檔接口,並承諾開放部分非涉密日誌供監管抽查時,會議室裡的氛圍徹底轉變。
第四天上午九點十七分,合作協議正式簽署。
陸軒收到確認函時,正站在辦公室窗前。陽光斜照進來,落在桌上的運營日誌上。他翻開第一頁,看到第一行記錄寫著:“係統平穩運行超七十二小時,無故障中斷,用戶登錄峰值達設計上限百分之八十九。”
他合上本子,拿起內線電話:“通知外派組,準備第二批輪換。”
林娜剛下飛機就接到指令。她站在停機坪邊上,風吹亂了頭發。手機震動了一下,是馬亮發來的消息:“當地政府內部會議紀要流出,稱此次合作‘打破了外資難以本土化落地的困局’。”
她笑了笑,收起手機,快步走向接機車。
國內總部,趙宇正在檢查下一階段的部署計劃。他發現,自從新項目啟動以來,團隊的工作節奏變了。不再是被動應對,而是主動推進;不再是等待指令,而是預判需求。
孫明也注意到變化。財務報表上,那個曾經被標記為“高風險試水”的項目,如今現金流曲線已經開始上揚。雖然幅度不大,但趨勢穩定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陸軒沒有參與這些細節討論。他在日程表上圈出一個日期——三個月後,正是項目全麵驗收的時間節點。他提筆寫下一個詞:“立樁”。
當天晚上,他又看了一遍首周運營報告。翻到最後一頁時,發現夾著一張便簽紙,是林娜臨走前留下的字條:“他們問我們為什麼敢接這種沒人做的項目。我說,因為我們不怕慢,隻怕停。”
他把紙條輕輕折好,放進抽屜。
第二天一早,新一批模塊代碼上傳成功。趙宇在群裡發了一條消息:“仰光係統今日開啟第二階段壓力測試,模擬萬人並發場景。”
技術人員陸續上線,監控麵板上的數據流開始跳動。綠色進度條穩步前進,未出現任何異常提示。
孫明走進辦公室,手裡拿著一份新的分析報告。“周邊三國都在關注我們的進展。其中一國已經開始起草類似項目的招標預案。”
陸軒看著屏幕上的實時曲線,點了點頭。“讓他們看。看得越清楚,就越難下手。”
中午,林娜發來現場照片。一群當地工作人員正圍著一台終端機操作,臉上帶著笑容。背景牆上掛著雙語標識牌,一邊寫著“數字政務服務平台”,另一邊是樊星閣的標誌。
陸軒放大圖片,盯著那個標誌看了很久。
下午三點,馬亮傳來更新情報:“原定下月啟動招標的另一個城市,決定推遲進程,表示要參考我們的試點成果再做決策。”
趙宇聽到消息後說了句:“我們現在不是在跟時間賽跑,是在定義節奏。”
陸軒站起身,走到白板前,擦掉原來的字跡,重新寫下三行字:
彆人退出的地方,我們進入。
彆人嫌慢的事,我們堅持。
彆人不敢碰的局,我們先落子。
他放下筆,對屋裡所有人說:“這不是突圍,是拓荒。從今天起,誰再說黑幫隻能靠拳頭吃飯,就把這個項目甩在他臉上。”
沒人回應,但每個人的神情都變了。
當晚十一點,陸軒仍在辦公室。桌上擺著剛打印出的第二周預測模型。他看完最後一行數據,伸手關掉台燈。黑暗瞬間吞沒房間,隻有電腦屏幕還亮著,顯示著不斷跳動的在線用戶數。
林娜推門進來,輕聲說:“第二批人員名單最終確定了。”
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:()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