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娜推門進來,輕聲說:“第二批人員名單最終確定了。”話音剛落,陸軒桌上的加密終端突然震動起來,屏幕自動亮起,紅色標識一閃而閃。
他抬手示意,林娜停在原地。陸軒點開文件,是馬亮發來的緊急情報摘要。幾行字迅速掃過,他的目光在“泰恒聯”三個字上停頓了一瞬,隨即手指滑動,調出附件中的關聯圖譜。
“你先彆走。”他說,聲音不高,卻讓整個辦公室的節奏沉了下來。
林娜站在門口沒動,看著陸軒把文件轉投到主屏。畫麵展開,是一張跨國企業架構圖,層層嵌套,分支遍布東南亞多個關鍵行業。最底層標注著幾個項目名稱,其中兩個與樊星閣當前推進的領域完全重合。
“這不是新市場。”陸軒盯著屏幕,“是彆人劃好的地盤。”
幾分鐘後,趙宇和孫明趕到。會議係統剛接通,馬亮的臉出現在副屏上,背景依舊是那間境外情報站的操作間,燈光偏冷,桌上堆著打印資料。
“我查了近三年的數據。”馬亮開門見山,“凡是進入這個領域的外資公司,九個月內全部退出,理由都是‘本地化受阻’或‘政策調整’。但真實情況是,他們在簽約後不久,就會被卷入稅務調查、環保訴訟或者勞工糾紛——全指向同一家企業:泰恒聯。”
趙宇皺眉:“我們已經簽了協議,流程合法,備案齊全,他們還能怎麼動手?”
“流程合法不代表能活下去。”陸軒接過話,“有人能在規則裡埋釘子,也能在規則外設局。我們現在不是搶市場,是在闖雷區。”
孫明翻開剛調出的財務記錄:“他們的資本結構很複雜,控股公司分布在四個離岸地,但資金流向都指向一個本地基金會。這個基金會近三年資助了八位現任官員的競選活動,還讚助了三個國家級基建評審委員會。”
會議室安靜了幾秒。
“也就是說,”林娜緩緩開口,“他們不光有錢,還有話語權。”
“不止。”陸軒調出另一份文件,“馬亮找到一條被撤回的招標補充條款,要求所有投標方必須接受‘第三方運營監督’。雖然最後沒寫進正式文件,但類似提案每年都會出現一次。一旦通過,等於把控製權交出去一半。”
趙宇猛地抬頭:“這跟我們上次在仰光遇到的情況一樣!隻是那次是流標,這次是有人提前動手了。”
“區彆在於。”陸軒站起身,走到大屏前,“上次我們麵對的是製度陷阱,這次是活人設局。對方不是等我們犯錯,而是根本不讓我們開始。”
孫明合上筆記本:“如果我們繼續推進,下一步可能是資質複查、合作方倒戈,甚至是技術標準突變。他們要的不是競爭,是封門。”
陸軒沒有回應,而是轉向馬亮:“你有沒有查到他們對同類項目的應對模式?”
“有。”馬亮點開一段視頻記錄,“去年一家德國企業中標智慧城市項目,三個月後,當地媒體爆出其使用未認證軟件模塊,引發監管介入。七天內,所有施工暫停。半個月後,項目移交泰恒聯代管。”
畫麵定格在新聞標題上:“外資技術隱患暴露,本土企業臨危接手”。
“手段乾淨。”陸軒低聲說,“輿論、監管、替補選手,全都提前備好。等對手反應過來,牌已經打完了。”
趙宇握緊拳頭:“那我們怎麼辦?退?還是硬上?”
“都不是。”陸軒轉身看向三人,“我們得重新定義這場仗。”
他拿起筆,在白板上寫下三行字:
第一,他們不怕快,怕穩。
第二,他們不怕強,怕紮根。
第三,他們不怕進,怕留不下。
“我們之前想著儘快落地、快速複製,但現在看,速度不是優勢,反而會成破綻。他們就等著我們衝得太猛,露出破綻。”
林娜明白了:“所以我們要慢下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