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揮中心的主屏還亮著,華南乾線g7段的紅色封鎖區像一塊燒灼的烙印,懸在地圖中央。陸軒沒有移開視線,手指在桌沿輕點兩下,聲音落在安靜的房間裡:“把所有運輸節點的數據調出來,從審批開始,每一環都列清楚。”
張濤立刻接入係統,副屏切換成流程圖譜,從合同簽署到路線提交、審核通過、車輛出發,時間軸被拉直,標注出二十一個關鍵節點。林娜站在終端前同步整理文檔,將物流公司提交的風險評估報告與內部審批記錄並列顯示。
“周濤簽字時引用的檢測報告,版本號是x0623。”張濤放大文件底部信息,“但交通局官網更新的日誌顯示,同一路段在七天前發布了補充預警,編號x0630,提到g7南坡岩層出現裂縫,建議重型車輛繞行。”
馬亮摘下耳機,剛結束一段監聽回放:“我這邊也確認了。物流公司調度組昨晚開會錄音裡有人提了一句,‘這次走g7純屬無奈,客戶壓價太狠,不省成本沒法賺’。”
李剛站在側屏前,盯著那三輛靜止的運輸車位置:“他們明知道有風險,還敢用舊報告糊弄審核?”
“不是糊弄。”陸軒終於轉過頭,“是算準了我們急於交付,不會細查非核心環節。他們賭的是效率優先原則下,沒人會為一條山路多花兩個小時核驗數據。”
林娜翻到審批日誌最後一頁:“係統記錄顯示,整個審核過程耗時十七分鐘。其中十三分鐘用於自動比對運費和時效,風險項由人工勾選‘已閱’,未觸發深度核查程序。”
“問題就在這裡。”陸軒站起身,走到主控台前調出權限管理界麵,“運輸方案的審核權下放到調度組,情報組隻負責事後備案。這意味著隻要材料齊全,哪怕內容過期,也能通過。”
張濤快速調取近三年類似項目的審批記錄,生成對比表格:“過去一年,非高速路線通過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九,而其中隻有不到三成附帶最新地質監測數據。多數情況下,係統默認采用上次備案資料。”
“所以這不是個例。”陸軒說,“是流程漏洞被人當成了通路。”
他按下內線:“通知技術組,立刻升級審核模塊。今後所有運輸方案必須接入實時氣象、地質、交通管製三類外部數據源,任何一項缺失,自動退回。”
指令下達後,房間陷入短暫沉默。終端提示音規律響起,數據流持續滾動。
“現在看路線。”陸軒重新聚焦地圖,“g7不能走,備用路線呢?”
張濤切換至地形模式,標出兩條可選路徑。第一條繞行三百公裡,需經過兩個執法檢查卡口,且沿途無應急維修點;第二條是x9縣道,承載力不足,重載貨車禁止通行。
“都不是好選擇。”李剛皺眉,“繞遠不說,卡口查得嚴,萬一被攔下開箱,精密組件受潮不說,還可能引來不必要的注意。”
馬亮突然出聲:“我剛拿到一組民間測繪數據。有一條廢棄礦區便道,連接g6支線和f12國道,全長十八公裡,寬度勉強夠一輛車通行。雖然不在官方路網裡,但實地照片顯示路麵硬化完整,近期無塌陷痕跡。”
張濤迅速調入衛星圖像,疊加海拔模型:“如果走這條線,需要先從原路線退出,在k85岔口轉向西南,穿過一段林區,再接入f12。難點在於k85到便道入口之間沒有硬化路麵,雨後泥濘,普通貨車容易陷住。”
“預備隊可以用改裝車。”李剛接口,“加裝絞盤和履帶模塊,短距離拖運沒問題。我在山區練過這類地形。”
陸軒盯著那條灰白色虛線劃過的山脊:“便道有沒有監控?”
“沒有公開攝像頭。”馬亮回答,“但我發現附近有兩個私人養殖場裝了夜視探頭,角度覆蓋部分路段。我已經安排人去接觸負責人,爭取臨時調取權限。”
“做兩手準備。”陸軒說,“一邊談監控,一邊讓技術組模擬通行參數。坡度、承重、轉彎半徑,全部測算出來。我要知道最壞情況下的通過概率。”
張濤立即撥通幾個號碼,召集工程師遠程接入會議係統。五分鐘後,兩名熟悉華南山區地形的交通專家出現在視頻窗口,開始協助分析便道路麵結構與周邊水文條件。
期間,林娜完成了《重大物資運輸風險管理條例》初稿,遞到陸軒麵前。草案要求:所有運輸方案必須由情報組獨立核查三類風險——地理穩定性、氣候突變可能性、區域執法動態;每條路線需附帶至少一條隱蔽備選路徑;執行前二十四小時進行最終狀態確認。
“加上一條。”陸軒看完後說,“今後凡涉及高價值物資運輸,司機名單必須提前報備,行程中實行雙人輪換製,通訊設備全程在線。任何人擅自更改路線或延遲報點,立即啟動追責。”
林娜點頭記錄,當場修改條款。
與此同時,張濤收到專家團隊的初步結論:廢棄便道理論可通過,但需滿足三個條件——車輛總重不超過三十八噸、保持低速勻速行駛、避開夜間能見度不良時段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“我們那批組件連包裝不到三十五噸。”李剛說,“重量達標。”
“問題是時間。”張濤看著天氣預報,“未來十二小時仍有間歇性降雨,雖然強度減弱,但土壤含水量仍在高位。貿然進場,仍有滑坡風險。”
陸軒沉吟片刻:“那就等。讓預備隊原地待命,設備檢查一遍,油料補滿。等雨停,等土乾,等監控權限拿到手,再動。”
他轉向馬亮:“繼續盯物流公司的人。特彆是調度組和審核崗,有任何異常通話或信息外傳,立刻標記。”
“已經在做了。”馬亮耳返微動,“剛才有個賬號在行業論壇發帖,標題是‘某大廠運輸翻車’,內容含糊,但提到了g7塌方和精密儀器。我正在追蹤ip。”
“彆打草驚蛇。”陸軒說,“先鎖定是誰泄的密,再決定怎麼處理。”
李剛走到桌邊,打開裝備清單:“防滑鏈、牽引繩、應急電源都齊了。另外加了兩套便攜式溫控箱,萬一途中需要轉移組件,能維持環境穩定。”
陸軒掃了一眼:“帶上就夠了。現在不出發,不代表不做準備。”
他回到主位,目光再次落回主屏。那條灰白色的廢棄便道已被標為藍色虛線,旁邊浮動著一串實時測算數據:坡度最大值14.3°,最小轉彎半徑8.7米,預計通行耗時52分鐘。
張濤低聲彙報:“技術組正在做最後一輪模擬推演。如果今晚十點前雨停,明早六點可以嘗試進場勘察。”
陸軒點頭,手指輕敲桌麵。
林娜合上筆記本,等待下一步指示。
馬亮耳機傳來新的語音片段,正在解碼。
李剛站在窗邊,看著城市邊緣的雲層緩緩移動。
沒有人說話。
屏幕上的藍色虛線微微閃爍,像一道尚未踩實的腳印。
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:()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