淩晨四點零七分,主控室的終端光標還在跳動。陸軒的手指從確認鍵上方收回,沒有按下。
他轉向張濤:“剛才截獲的信息裡,有沒有提政府的事?”
張濤立刻調出後台記錄。三小時前,本地政務平台推送了一條公告——《關於發布本市新興產業引導目錄的通知》。發布時間是深夜十一點五十二分,避開了多數企業關注時段。
“沒人轉發。”張濤說,“媒體沒跟,論壇也沒討論。”
陸軒盯著屏幕右下角的時間戳。這個時間發政策,像是有意避開輿論高峰。他開口:“把全文調出來。”
林娜已在另一台終端打開文件。pdf頁麵逐行展開,目錄列出七大重點扶持領域。她的光標停在第三項:現代流通服務體係優化工程。
“這條和我們有關。”她說。
孫明站在她身後看了一眼,“裡麵提到支持智能化倉儲、高效配送網絡建設,還有跨區域物流協同試點。”
馬亮耳機裡傳來一段語音摘要,來自某行業監管群組的監聽節點。“……初步篩選三十家企業入庫,下周開始實地核查資質。”
陸軒問:“名單出來了沒有?”
“還沒有。”馬亮回答,“但聽說申報通道已經開啟,線上提交材料,截止到周五下午五點。”
陸軒沉默兩秒,隨即下令:“暫停s級任務中的包裝測試審批流程,優先處理這件事。”
張濤抬頭:“要申請?”
“先看能不能進。”陸軒說,“查一下過去三年類似政策落地情況,有多少企業真正拿到補貼?哪些環節最容易卡住?”
張濤開始翻閱曆史數據。林娜同步建立新文檔,命名為“政策響應專案”,設為僅核心組可見。她將公告原文拆解成條目,逐項標注關鍵詞:專項資金、用地保障、稅收減免、綠色通道。
孫明走到財務係統前,調出可用資金池報表。“如果我們準備申報,前期投入至少要預留兩百萬,用於材料編製、第三方審計和可能的配套基建改造。”
“不是為了拿錢。”陸軒說,“是為了進名單。”
他走到大屏前,指著物流軌跡圖中幾條主乾線路。“進了名單,就能參與試點項目。試點意味著規則參與權。現在我們按標準走,將來可以一起定標準。”
林娜補充:“而且一旦入庫,銀行授信額度會自動上調,融資成本能降三個點。”
“那就不能等。”陸軒說,“今天必須完成首輪評估。”
他看向張濤:“你帶兩個人,一小時內給我三份東西:第一,近三年同類政策受益企業名單;第二,這些企業的主營業務與我們業務的重合度分析;第三,找出他們申報材料中的共性條件。”
張濤點頭,立即撥通技術組電話,要求調用爬蟲程序抓取公開中標信息。
孫明翻開本市財政公開數據庫,查找往年專項資金分配明細。他在一筆兩千萬元的物流升級補貼中發現,最終獲批的企業都具備兩個特征:擁有自主產權倉庫,且年納稅額超過八千萬。
“我們符合第一條。”他說,“第二條差一些。”
陸軒問:“差多少?”
“去年實繳稅款六千七百萬。”
“今年呢?”
“按目前進度,年底能到七千二。”
陸軒沒說話。他知道,數字不夠硬,但也不是完全沒機會。
林娜這時提出:“文件裡有一條‘對成長型企業給予傾斜支持’,沒定義具體標準。”
“那就是空子。”陸軒說,“找出來,怎麼證明我們是成長型。”
她立刻列出幾項指標:近三年營收增長率、新增服務城市數量、客戶續約率提升幅度。
馬亮摘下耳機。“剛收到一條內部消息,陳龍那邊也在查這個政策,但他們動作不快,還沒聯係相關機構。”
陸軒冷笑一聲。“他們隻看得見眼前利益,看不見門檻背後的東西。”
他轉身對林娜說:“你現在就去整理我們的運營數據,挑最強的幾項做成簡報。我要看到每一張圖表都能讓人記住一個數字。”
林娜應聲開始操作。屏幕上快速生成柱狀圖與折線圖,顏色統一為深藍與灰白,風格簡潔。
孫明計算著潛在支出。“如果要突擊達標,我們可以臨時增加一筆捐贈,計入當期成本,降低應稅所得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