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軒站在大屏前,手指輕敲控製台邊緣。五點零七分,說明會正式開始。
畫麵切入直播間,發改委一位副處長出鏡講話。開場五分鐘全是套話。直到有人提問“成長型企業是否有單獨評審通道”,對方才略微停頓,答道:“對具有顯著增長潛力的企業,將綜合考量其發展態勢與創新能力,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支持。”
馬亮立刻彙報。
陸軒看向張濤:“輪到我們了。”
張濤點擊發送按鈕,五個問題依次提交。係統顯示已接收,等待排序答複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等待期間,林娜完成申報材料初稿目錄:企業概況、業務模式創新點、技術應用深度、環保效益測算、未來三年實施路徑。每一項都對應政策原文的具體條款。
孫明核對完最後一項數據,抬頭說:“如果我們保持當前增速,明年一季度納稅就能破八千萬。”
“不靠預測。”陸軒說,“靠現在手裡的東西。”
五點十九分,直播方回應第一個問題:“關於技術創新投入的認定,凡列入年度研發計劃且有預算支持的項目,即使尚未結項,也可納入統計範圍。”
張濤迅速記下。
第二條回複緊隨其後:“碳減排效益將作為輔助評分項,鼓勵企業提供第三方檢測報告或平台監測數據。”
林娜馬上標注,準備聯係檢測機構補辦認證。
第三條關於模式創新的加分機製,官方回應模糊,僅稱“視具體情況而定”。
陸軒皺眉。
第四條涉及規則參與權,對方明確表示:“試點單位將受邀參加季度協調會,共同研討運行中的問題。”
“這就是入口。”他說。
第五條未獲直接回應,但主持人補充了一句:“對於能夠提供可推廣經驗的企業,將在後續工作中重點跟蹤。”
馬亮摘下耳機,“他們在引導大家往‘可複製’上靠。”
陸軒走到主控台前,調出兩張對比圖。左邊是傳統物流企業近五年營收增幅折線,平緩上升;右邊是幾家科技型物流公司同期市值變化,陡峭攀升。
他指著右邊,“我們不做搬運工。我們要做標準製定者。”
沒人說話。
他繼續說:“從今天起,所有資源向智能化綠色流通體係傾斜。冷鏈不是終點,是起點。我們的產品不是貨物,是服務流程本身。”
林娜更新戰略路線圖,在“核心發展方向”一欄填入:基於智能溫控與低碳運營的可複製供應鏈解決方案。
孫明調整財務預算,預留兩千萬元專項經費,用於技術研發與申報材料完善。
張濤重新梳理問題邏輯,準備在下一輪互動中進一步試探評審細則的彈性空間。
馬亮恢複對相關通訊頻道的監聽,確認陳龍方麵仍未啟動申報程序。
五點三十六分,說明會結束。係統自動推送會議紀要摘要。其中一條引起注意:“申報材料中應突出企業在提升行業整體效率方麵的潛在貢獻。”
陸軒看著這條內容,沉默了幾秒。
然後他對林娜說:“把首頁那句話加粗,字號放大。”
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:()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