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盤上三處綠點穩定閃爍,係統日誌顯示首批試點車隊已完成初始化配置。陸軒站在主控台前,手指劃過屏幕,調出實時監控界麵。車輛定位信號全部上線,溫控模塊自檢通過,數據流平穩接入中樞服務器。
林娜從終端起身,走到他側後方。“檢測機構已確認接收第一批運行數據,反饋無異常。”她遞上平板,頁麵顯示三家第三方單位的簽收記錄。
“發給發改委預審係統的材料呢?”
“兩小時前上傳完畢,對方係統標記為‘已受理’。”
陸軒點頭,將平板交還。他剛要開口,孫明突然抬頭:“華東區三個客戶臨時取消訂單,理由是‘運力調整’。”
“什麼時候的事?”
“十分鐘內集中發生。我查了合同狀態,原本今天下午就要裝貨。”
張濤湊近查看訂單明細,“這三家都是老客戶,上季度續約時沒提任何問題。而且……”他頓了一下,“他們用的都是我們新推的低碳線路報價單。”
陸軒轉身走向大屏,調出客戶關係圖譜。那三家企業連線最終指向同一家物流企業——宏遠物流,本地老牌運輸公司,成立超過二十年,旗下擁有近千輛貨車。
“他們跟宏遠有合作?”
“不止是合作。”孫明翻出一份行業年報複印件,“宏遠控股五家區域分銷商,這三家都在名單裡。去年他們的聯合采購量占我們華東業務的百分之十八。”
陸軒盯著屏幕,沒有說話。
林娜這時輕敲鍵盤,彈出一個窗口。“論壇和社交平台上開始出現關於我們的帖子。”她語速放慢,“標題大致是‘樊星閣新技術靠不住’‘冷鏈係統三天兩故障’,還有人貼出所謂的維修清單截圖。”
“來源?”
“賬號注冊時間集中在過去四十八小時,ip分布主要在城南數據中心附近。手法不算隱蔽,但傳播速度很快,已經有幾個本地司機群在轉發。”
張濤皺眉:“有人在組織刷帖。”
陸軒走到戰術推演區,按下按鈕,全國網絡節點重新布局。他放大華東地圖,標出三家退單企業位置,又疊加近期輿情熱點區域。六個紅點形成明顯三角結構,頂點均指向宏遠物流總部所在地。
“不是巧合。”他說。
孫明翻開財務追蹤表,“宏遠最近三個月現金流緊張,銀行授信下調兩次。但他們上個月突然新增一筆短期貸款,金額足夠支撐一輪價格戰。”
“多少?”
“八千七百萬。”
“用來乾什麼?”
“目前看,一部分用於低價搶客戶。”張濤接話,“我在司機群裡看到消息,宏遠現在接單價格比市場均價低百分之十五,還承諾‘全程人工盯溫’,主打一個‘傳統可靠’。”
陸軒目光掃過三人。“他們是衝著試點來的。”
“肯定是。”林娜說,“我們一推低碳線路,他們立刻降價,同時散播負麵消息。目的就是讓客戶覺得新技術不穩定,不如回到老模式。”
孫明補充:“而且他們選的時間很準。正好卡在我們剛上線、還沒出實際成果的時候。這時候客戶最容易動搖。”
會議室陷入短暫沉默。
陸軒走回主控台,調出內部通訊列表。“通知馬亮,暫停公開溯源,改為後台標記所有可疑賬號行為軌跡。不攔截,也不刪帖,隻記錄。”
“為什麼?”林娜問。
“打草驚蛇反而不好。”他說,“讓他們繼續發,發得越多,越能看清背後是誰在操盤。”
張濤思索片刻,“如果真是宏遠牽頭,他們不可能單獨行動。這種規模的輿論攻擊,需要專業團隊支持。”
“找過同行沒有?”
“至少兩家和我們類似的公司在過去一周收到類似謠言。”林娜調出另一份記錄,“北方一家冷鏈企業也被傳‘溫控失靈導致藥品報廢’,情況幾乎一樣。”
陸軒眼神沉了幾分。
“這不是針對我們某一項業務。”他說,“是衝著整個轉型方向來的。”
孫明低頭看著資金表,“如果我們這邊剛投入研發,那邊客戶就被低價拉走,利潤反哺計劃就會斷鏈。三個月內上線測試的目標,可能完不成。”
“那就不是三家退單的問題了。”張濤聲音低下來,“是整個模式被提前狙擊。”
陸軒站直身體,看向大屏上的試點倒計時:71小時42分。
“他們想讓我們停下。”他說,“以為隻要攪亂開局,我們就撐不住。”
“可我們現在拿不出實績反駁。”林娜語氣緊了些,“檢測報告要等四十八小時才出,客戶看到的是價格差和那些帖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