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剛把練習室的地板染成淺金色,樸宰範的運動鞋聲就先於敲門聲響起。他推開門時,手裡還攥著半杯熱美式,目光掃過舞蹈區,立刻笑了——張元英和金冬天已經對著鏡子練起了昨晚調整的轉身動作,裙擺掃過地麵的弧度,比昨天多了幾分利落的慣性。
“比視頻裡更順了。”樸宰範把咖啡放在桌邊,徑直走向舞蹈區,手機裡調出昨晚標記的節拍器錄音,“但這裡——”他按下播放鍵,清晰的“嗒嗒”聲裡,突然暫停在某個節點,“冬天你抬手時的呼吸,再慢半拍,剛好能卡上古箏的下一個撥弦。”
金冬天深吸一口氣,跟著節拍器重新抬手。當指尖的弧度與樸宰範哼出的古箏旋律重合時,張元英突然停下動作:“我好像也找到了!轉身時如果先讓肩膀帶一下,裙擺的流蘇就能和小提琴的弱音同時‘落’,昨天總覺得差的那口氣,現在順了。”
兩人反複試了三遍,樸宰範拿出手機錄像,回放時特意把舞蹈畫麵和前一天的樂器錄音疊在一起:“看,現在你們的動作不是‘跟’音樂,是在‘托’著音樂走。”他剛說完,鄭號錫就拿著平板跑過來,屏幕上是新剪的舞台動線圖,“我把樂器區的位置往舞台中間挪了點,這樣你們舞蹈時往兩側走,能和崔始源他們形成‘包圍感’,視覺上更貼‘融’的主題。”
樸宰範盯著動線圖點頭,手指在屏幕上畫了條弧線:“元英從左側往中間走時,剛好能接住伽倻琴的第一個重音;冬天從右側過來,和中提琴的顫音碰在一起,這樣動線和音色就串起來了。”
這時,樂器區傳來琴弦調試的聲音。崔始源正幫薑澀琪調整中提琴的弦距,樸宰範走過去時,剛好聽到兩人在討論間奏的銜接——薑澀琪的顫音總在收尾時有點飄,崔始源的小提琴想托住,卻總顯得用力過猛。
“試試把顫音的收尾‘收’得快一點。”樸宰範從口袋裡掏出個小小的節拍器,放在琴盒上,“比如這裡,原本三拍的顫音,最後半拍輕輕收住,小提琴不用刻意托,自然跟著弱下去,像水流過石頭,不用硬接。”
薑澀琪按著他說的試奏,中提琴的音色剛落,崔始源立刻跟上小提琴的弱音。兩道聲音纏繞著飄出來時,金瑉周忍不住撥了下伽倻琴,清脆的音色剛好卡在縫隙裡,裴珠泫也默契地撥動古箏弦——四種聲音這次沒有刻意對齊,卻像互相牽著的手,每一個節點都扣得嚴絲合縫。
“就是這個!”裴珠泫放下撥片,指尖還沾著古箏弦上的細塵,“剛才我撥弦時特意留了點空,沒想到剛好接住澀琪的收尾,比之前硬湊的節奏舒服太多了。”
中午吃飯時,大家圍坐在樂器區的地板上,寶兒帶來的便當盒裡,還放著她特意標注的“節奏提醒”——比如金槍魚三明治要“慢嚼,像古箏的長音”,草莓切塊要“快咬,貼伽倻琴的脆音”。樸宰範咬著三明治,突然看向崔始源:“下午試試把小提琴的開篇再‘亮’一點?現在的音色有點沉,像藏在霧裡,開篇亮一點,才能把後麵的樂器都‘引’出來。”
崔始源立刻點頭,掏出手機翻出錄音:“我昨晚也試了幾種弓法,你聽聽這個——”手機裡傳出的小提琴聲,比之前多了幾分清亮,樸宰範眼睛一亮:“對,就這個!開篇用這種‘提氣’的音色,元英和冬天剛好從舞台兩側走出來,動作慢一點,像跟著聲音‘浮’上來。”
下午的合練幾乎是“拆分成絲”的打磨。樸宰範會趴在地板上,盯著張元英裙擺掃過地麵的軌跡,調整她腳步的角度;也會湊到古箏旁,聽裴珠泫撥弦的力度,教她用指尖的輕重控製音色的“呼吸”;偶爾還會拿起崔始源的小提琴弓,示範如何用手腕的力度,讓弱音既“托得住”中提琴,又不搶戲。
最讓人驚喜的是間奏段的調整。原本小提琴和中提琴的二重奏總顯得單薄,樸宰範讓金瑉周在重音節點加了伽倻琴的“點音”,又讓裴珠泫用古箏的泛音填住低頻空當——當四種樂器再次響起時,練習室的空氣仿佛都跟著震動起來,連窗外掠過的風,都像是被這聲音牽住了腳步。
“再順一遍完整的!”寶兒拿起樂譜,朝所有人點頭。音樂響起的瞬間,舞蹈區和樂器區像是被無形的線連在了一起:張元英轉身時,裙擺的流蘇剛好掃過崔始源的琴盒邊緣,小提琴的弱音同時落下;金冬天抬手時,指尖的弧度正對著薑澀琪的中提琴弦,顫音像順著她的指尖飄出來;裴珠泫的古箏撥弦與金瑉周的伽倻琴音色錯開半拍,像在低聲對話;樸宰範站在舞台中央,偶爾抬手提醒節奏,卻發現自己已經不用多說——每個人的動作、每個樂器的聲音,都在自發地找著彼此的位置。
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時,練習室裡靜了兩秒,隨後響起的掌聲裡,還混著金冬天的輕呼:“剛才我轉身時,好像聽到瑉周的伽倻琴在跟著我的動作變調!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金瑉周笑著點頭:“我看著你抬手的幅度,下意識就輕撥了一下,沒想到剛好對上。”
樸宰範靠在牆上,喝了口已經涼了的美式,眼裡滿是笑意:“這就是最好的‘共振’——不是所有人都按同一個節奏走,而是每個人都知道,該在哪個節點,給彼此遞上一把力。”
夕陽西下時,大家開始收拾東西。薑澀琪把中提琴擦得發亮,琴弓上的鬆香末被小心地掃進收納盒;裴珠泫把調整好的樂譜訂成冊子,每一頁都貼了彩色的節拍貼;張元英和金冬天對著鏡子,最後確認了一遍轉身的角度;崔始源和鄭號錫則在討論舞台燈光——比如小提琴亮音時,追光要“快半拍”,舞蹈動作起伏時,側光要“柔一點”。
樸宰範拎著運動包走到門口,回頭看了眼滿是樂器和樂譜的練習室,突然停下腳步:“明天我們加個‘即興’環節吧?就一小段,不用按譜子來,看看你們能不能憑著現在的默契,自己‘融’出點新東西。”
所有人都愣了一下,隨即笑起來。張元英晃了晃舞鞋:“好啊!我剛好想試試,能不能讓裙擺的動作,跟著伽倻琴的即興音走。”
“我也想試試。”薑澀琪抱著中提琴,眼裡閃著光,“說不定即興的時候,能找到比譜子上更貼的顫音。”
夜色漸濃,練習室的燈被一一關掉,隻有牆上的倒計時牌,在月光下泛著淡淡的光。距離家族演唱會越來越近,但沒人再提“緊張”——那些在晨光裡打磨的細節,在暮色裡碰撞的節奏,早已把彼此的心意,織成了一張名為“默契”的網。而他們知道,明天的“即興”環節,會讓這張網,變得更密、更暖,也讓那場即將到來的“共振”,多了幾分讓人期待的驚喜。
喜歡韓娛萬人迷:我的顏值是bug吧請大家收藏:()韓娛萬人迷:我的顏值是bug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