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允斌求婚的方式很“金允斌”——在《邊界之聲》慶功宴的即興表演環節,他彈著鋼琴突然轉調,彈起了《給s》的旋律。
“有首歌寫了很久,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歌詞。”他的手指在琴鍵上流轉,“直到遇見一個人,讓所有的音符都有了意義。”
薑素拉正在和崔勝賢討論新編曲,聽到熟悉的旋律猛地抬頭。工作室裡所有人都安靜下來,敏銳地察覺到即將發生什麼。
金允斌從鋼琴前站起身,走到她麵前單膝跪地,沒有戒指,隻有一把鑰匙——freefa工作室大門的鑰匙。
“薑素拉,願意和我一起譜寫接下來的人生樂章嗎?”
後來薑素拉回想起來,隻記得工作室爆發的歡呼聲,以及崔勝賢激動到打翻的飲料。至於她自己的回答,好像是哭著說“你這人怎麼總是這麼突然”。
婚禮的籌備比他們預想的複雜。作為公眾人物,特彆是剛剛樹立起“革新者”形象的他們,婚禮不可避免地帶有公共屬性。
“至少要邀請媒體代表。”公關團隊堅持,“這已經不隻是你們的私事了。”
經過激烈討論,他們決定辦兩場儀式:一場小型的私人儀式,隻邀請親友;一場公開的漢江音樂會,對所有粉絲開放。
“漢江對我們有特殊意義。”薑素拉在策劃會議上解釋,“第一次談心,第一次確定關係,第一次討論未來...都在那裡。”
婚禮前一個月,一封匿名信送到工作室。裡麵是幾張泛黃的照片——金允斌的父親和薑素拉的母親年輕時在漢江邊的合影。
“這...不可能...”薑素拉顫抖著拿起照片。母親從未提起過這段往事。
金允斌沉默地翻看照片背後的字跡:“1985年夏,與珠熙於漢江。”
珠熙——薑素拉母親的名字。
當晚,薑素拉回到仁川老家。母親看著照片,長久地沉默後,終於開口:“那時我們在同一所大學,他學音樂,我學舞蹈。但家裡反對,覺得搞藝術沒前途...”
故事老套卻真實。被迫分手的戀人,各自成家,生下的孩子卻在二十多年後相遇相愛。
“你父親知道嗎?”薑素拉輕聲問。
母親搖頭:“有些過去,沒必要揭開。重要的是現在。”她握住女兒的手,“你和允斌,完成了我們未完成的夢。”
這個消息在兩家引起不小震動。金允斌的父親特意從美國趕回,見到薑素拉母親時,兩位老人相視一笑,所有的遺憾都在那一笑中釋然。
“緣分真是奇妙。”金父感慨,“我們被迫分開,孩子們卻替我們續上了這段緣。”
私人儀式選在漢江邊的一個小教堂,隻邀請了最親近的家人和朋友。薑素拉穿著簡潔的白色連衣裙,金允斌則是普通的西裝,沒有媒體,沒有閃光燈。
當薑素拉的母親和金允斌的父親一起牽著她的手走向聖壇時,不少賓客落下眼淚。這段跨越兩代人的緣分,比任何童話都更加動人。
“我發誓,無論順境逆境,都會支持你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。”金允斌的誓言與眾不同。
薑素拉微笑回應:“我發誓,無論規則如何變化,都會與你一起創造屬於我們的規則。”
交換的婚戒內圈刻著《freefa》的一句歌詞:“在墜落中看見天空”。
而真正的重頭戲是第二天的漢江音樂會。舞台搭在漢江公園,對所有粉絲免費開放。從清晨開始,就有粉絲帶著野餐墊和應援物來占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