允浩大三那年,突然宣布要把freefa工作室改造成沉浸式音樂體驗空間。
“這不是要拆掉我們的回憶嗎?”金旻浩第一次對兒子提高了嗓門。那些爭吵的夜晚,我在工作室裡整理著三十年的記憶。在存放母帶的架子最底層,發現了一盒沒有標簽的磁帶。
磁帶裡是星兒五歲時的聲音:“爸爸彈琴,媽媽唱歌,我在跳舞,弟弟在媽媽肚子裡踢踢。”背景裡是金旻浩溫柔的即興演奏,和我哼唱的《搖籃曲》片段。
我把磁帶轉成數字音頻,在允浩設計的vr體驗裡,將它設置為隱藏彩蛋。當參觀者走到鋼琴區,戴上vr設備,就能進入二十年前的那個午後——陽光透過百葉窗,金旻浩的白襯衫微微發亮,我靠在鋼琴邊,小星兒穿著公主裙在旋轉,而允浩的心跳聲,通過骨傳導耳機,仿佛就跳動在耳邊。
允浩看到這個設計時愣住了。第二天,他在原定的改造方案裡,保留了那架老鋼琴和靠窗的角落。“有些記憶,”他說,“應該以最初的樣子傳承下去。”
改造後的開幕展上,一位視障女孩在vr體驗後哭著說,她第一次“看見”了音樂的形狀。那一刻,金旻浩緊緊握住我的手,在他眼裡,我看見了三十年前那個堅持要做“觸手可及的星星”的年輕人。
星兒從紐約發來視頻,她的音樂療愈項目獲得了國際獎項。鏡頭掃過她的工作室,牆上掛著一幅freefa工作室的老照片。“看,”她笑著說,“我把家的聲音帶到了這裡。”
昨夜下了一場雨,清晨的陽光透過新工作室的玻璃穹頂,在布滿感應器的地板上投下彩虹。金旻浩走到那架保養如新的老鋼琴前,彈起《給s》。音符響起時,整個空間的燈光隨之流淌,仿佛星光隨著旋律舞蹈。
允浩走到我身邊,輕聲說:“媽,這不是告彆,而是讓回憶呼吸的方式。”
是啊,我們的故事從未被塵封。它化作星兒療愈琴鍵下的微笑,化作允浩設計的聲光裡流淌的溫暖,化作每個來到這裡的人,心中悄然響起的屬於自己的那首歌。
金旻浩的琴聲在繼續,而新的和聲正在加入——來自世界各地,通過網絡連接到這個空間的聲音。它們交織成一片無形的星海,而freefa,依然是其中最溫暖的那束光。
星兒的獲獎像一顆投入靜湖的石子,漣漪蕩得很遠。不久後,一封來自挪威的信件送到了freefa。一位名叫艾爾莎的音樂治療師在信中用顫抖的筆跡寫道,她的父親曾是《繁星永駐》的忠實樂迷,在阿爾茨海默症的晚期,唯有這首曲子能讓他短暫地找回平靜。老人上月安詳離世,艾爾莎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星兒項目的報道,決定繼承父親的心願,將音樂療愈引入北歐的養老機構。
隨信附著一份精心翻譯成韓文的項目計劃書,封底貼著一朵壓乾的紫色小花——挪威的夏季之花。
“爸爸,”視頻通話裡,星兒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,“我們的一首歌,竟然能這樣跨越海洋和時間。”
金旻浩凝視著屏幕上女兒濕潤的眼眶,沉默良久。他轉身走向那架老鋼琴,手指輕輕落在琴鍵上,卻沒有按下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見他腦海中正翻湧著三十年的時光——從聚光燈下的個人悲歡,到如今這無形中連接起無數生命的網絡。
“允兒,”他回過頭,眼神清亮如我們初遇的夜晚,“也許我們該出一張專輯了。不是新歌,而是……回響。”
“回響?”我和允浩同時問道。
“把《給s》、《繁星永駐》、《搖籃曲》……我們所有的歌,交給不同的人去重新詮釋。音樂家、普通人,甚至是像艾爾莎父親那樣的靈魂。記錄下這些版本,讓我們的音符,在他們的生命裡長出新的枝椏。”
這個想法讓允浩徹底興奮起來。他立刻行動起來,利用他正在鑽研的沉浸式音頻技術,搭建起一個名為“回響壁”的線上平台。人們可以上傳他們演奏、演唱甚至隻是用口哨吹出的我們的旋律片段。人工智能由允浩編程)會將這些碎片智能捕捉、分類,並實時編織進一個永不重複的、龐大的聲音織體。
第一個上傳的,是李在煥導演用他收藏的老式電影放映機運轉聲,模擬出的《繁星永駐》的節奏。接著,全昭旻從巴黎寄來一段她在清晨塞納河畔清唱的《搖籃曲》片段。茱莉亞學院的學子們貢獻了精湛的爵士改編版《給s》。更令人動容的是那些普通人的“回響”:一個孩子用玩具木琴敲出的生澀旋律,一對老夫婦在金婚紀念日上略顯跑調卻充滿愛意的合唱,還有艾爾莎從挪威一家養老院發來的、一群老人隨著《繁星永駐》輕輕拍手哼唱的音頻……
這些聲音碎片,經由允浩的“回響壁”,日夜不停地流淌、交織。在freefa的新空間裡,訪客可以戴上特製的耳機,沉浸在這個由無數人共同創造的聲音星海中。有時是交響樂般的恢弘,有時是夜語般的私密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在這個過程中,金旻浩的回憶錄《永不終映》悄然出版。沒有盛大的發布會,隻是在“回響壁”上開放了一個章節朗讀的通道。出乎意料地,來自世界各地的朗讀請求紛至遝來。不同的語言,不同的聲線,不同的情感處理,講述著我們的故事。聽著那些陌生的聲音念出“便利店”、“草莓牛奶”、“初雪”這些隻屬於我們的密碼,一種奇異的感動充盈在心間——我們的私人記憶,正在成為一種公共的、可供分享的情感財富。
一個微涼的秋夜,我們全家聚在工作室。允浩啟動了“回響壁”的實時生成模式。巨大的環形屏幕上,代表不同聲音源流的光點如星河般閃爍、碰撞、融合。耳機裡,一段由韓國傳統說唱“盤索裡”藝術家演繹的《給s》,奇異地與一段巴西波薩諾瓦吉他旋律交織,背景裡還隱約可聞一個孩子清脆的笑聲。
星兒在紐約通過高速網絡實時接入了係統,她的小提琴聲溫柔地切入,像一根金線,將所有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。
金旻浩聽著,緩緩閉上眼睛,嘴角泛起一絲寧靜的微笑。“現在,我好像真正懂了……”他輕聲說,像是在自語,又像是在對宇宙言說。“懂什麼了,爸?”允浩好奇地問。
他睜開眼,目光掃過我們每一個人,最後落在屏幕上那片浩瀚的“回響”星河。“漁場終有邊界,而星海無限……原來,這片星海,是由無數人點亮自己的小小漁場裡的燈光,共同彙成的。”
他握住我的手,他的手心依舊溫暖乾燥。“我們的故事永不終映,是因為它早已不再隻屬於我們了。”
窗外,首爾的夜景璀璨如地上的星河。而在我們置身其內的這個空間裡,那些由無數陌生人與我們共同譜寫的旋律,正如同永不熄滅的星光,在無儘的回響中,走向永恒。
喜歡韓娛萬人迷:我的顏值是bug吧請大家收藏:()韓娛萬人迷:我的顏值是bug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